綿竹棚花村:「清風」送爽 「一步一廉景」探索「多元共治」

2020-12-23 川觀新聞SCOL

周韻 川報觀察記者 餘如波

房屋白牆青瓦,村居錯落有致,還有清廉池、清廉長廊、廉政年畫……9月9日,綿竹市九龍鎮棚花村處處「清風廉景」。

在棚花村,「清廉村居」建設與當地歷史文化、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等元素深入相融、有機結合,讓村民和眾多遊客在「一步一廉景」中感受濃濃的「清風」。

「三務」公開贏公信 「四小清單」管牢微權力

「過去村上辦事開會我們都不清楚,現在每一筆資金去向都一目了然。」在棚花村村委會,村民尹全富正在「三務」公開欄前觀看村上近期收支情況。他的手中還拿著一張「三務」公開「明白紙」,上面詳細地記錄著黨務公開、財務支出、臨時性重大決策信息以及相關意見建議答覆等信息。

自「清廉村居」建設以來,棚花村不僅新建「三務」公開欄,還建立村組微信群,及時公示組集體收支情況。該村還以「清漣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為核心,修建清風亭、廉潔道、家風家規路等景觀,打造清泉池、清心池、清漣池。

當天下午,九龍鎮工作人員易先春將一張小微權力流程圖和便民服務告知清單20條送到了貧困戶朱志均的手中。「我想申請殘疾證,但不知如何辦理,特別擔心因為不懂程序來回跑,現在有了這張流程圖,方便多了。」

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棚花村從規範村級小微權力入手,用「四小清單」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九龍鎮紀委書記張帆介紹,「四小清單」包括小微權力、小額資金、小型工程、小類事務四大類50小類,「目前主要通過LED電子顯示屏、村務公開欄、折頁等方式將清單流程圖向群眾公示公開。」

文明新風入戶來,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在棚花村德治廣場上,公告欄裡張貼著「優秀家庭」「優秀個人」「道德模範」等名單以及孝善、崇德等故事。「以前鄰居有時為了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自從村裡開始創建美麗新村後,黨員幹部和宣講員時時宣傳文明行為標準,全村上下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風氣。」村民肖勇說。

近年來,棚花村通過廉政文化進農村、「家風家訓伴我成長」活動,並結合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使鄉風文明的新理念、新風尚根植於群眾的內心深處。該村還結合「農民夜校」「遠程教育」等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試點建設棚花村道德講堂、明禮堂,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活動,引導村民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我們村上的民宿公約、村規民約都是通過民主協商制定的。」棚花村黨支部副書記蔣剛介紹,近年來,棚花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基礎,實施德治、法治、自治和治髒、治亂、治違,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解決好身邊的小事、煩事,真正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我們村上有個村民議事廳,有啥矛盾糾紛、大事小情,大家與社區幹部坐在一起商量,非常接地氣。」蔣剛稱,只要有時間,社區幹部便會來到村民議事廳,以嘮家常的方式與村民對話,充分實現百姓講、百姓說、百姓事百姓議,真正實現鄉村治理從「單打獨鬥」向「多元共治」轉變。

綿竹市紀委監委 供圖

相關焦點

  • 構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創新體系
    通過探索實踐發現,「1+3」社區治理服務創新模式在城市治理提升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1+3」即「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意思,其中「1」是指黨的領導,「3」則為概數,是指社會中的多元力量。「1+3」模式突出強調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充分調動街道辦事處、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轄區社會單位、社區中介服務組織以及社區居民等多方力量,持續參與社區工作,最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凝聚合力、多元共治、跨界聯盟」的社區治理創新體系。● 如何打造「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創新體系?
  • 一線調研 | 鄉村多元共治的內在邏輯、運行規律與發展趨向——以...
    鄉村多元共治的典型案例與治理績效20個典型案例(見表1)普遍以某項改革為切入點,激發了村莊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帶來了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和組織力、增強村民自治活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保持鄉村社會和諧穩定,是這些案例體現出的共同治理成效。
  • 南聯協同共建聯盟成立 開啟社區多元共治新篇章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餘燁 黃龍)為搭建社區治理多元參與平臺,推動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反哺社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的「南聯路徑」,4月26日下午,南聯社區黨委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南聯社區協同共建聯盟大會,25家企事業單位代表應邀出席。
  • 透點|社區共治的番禺探索
    意思是說,亞洲第一村的祈福新邨、廣州後花園的麗江花園和百花齊放的華南板塊的樓盤成了中國樓盤經典,奧園、星河灣以及在番禺做大的碧桂園、雅居樂、萬達等房地產公司率先徵戰全國,引領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可以說,番禺也是中國社區的開創者之一。從千百年來的鄉村治理過渡到現在的社區治理,這是中國許多城市管理者面臨的課題。番禺在這方面先行一步,作了一些可貴的探索。
  • 勁松北社區 安居更樂居——北京朝陽探索共商共治推進小區改造
    距繁華的北京商務中心區一步之遙,有一片「無物業、少配套、缺管理」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勁松北社區,就在這裡。改造老舊小區,如何在過去「修道路、調管線、加保溫、增電梯、改造外立面」等基礎上,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成為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關鍵小事、民生實事。
  • 畢節大方:探索方法路徑 共建共治共享
    畢節大方:探索方法路徑 共建共治共享 發布時間:2020-12-10 09:48:38      來源:畢節日報
  • 四川綿竹推進旅遊發展 繪就鄉村轉型美麗畫卷
    這是2020年以來,該鎮實施的首個旅遊項目,試營業階段便火得「一鋪難定」。 「清平地處高山峽谷,自然氣候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87.5%,文化底蘊深厚,再加上綿茂公路清平段全面通車,遊客自己開車就來了。」清平鎮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
  • 四川綿竹: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去年實現旅遊收入91億元
    活動豐富 群眾舞臺歡歌陣陣2019年4月25日,什地鎮文化廣場上歡聲笑語,一片沸騰。由綿竹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什地鎮黨委政府主辦的2019年紅色文藝輕騎兵走基層惠民演出正在上演。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聲、幽默的小品,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贏得了臺下觀眾的聲聲喝彩。
  • 壩壩會上解民憂 綿竹啟動「竹韻清風廉進萬家」系列活動
    11月11日下午,綿竹市2020年「竹韻清風廉進萬家」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走進德陽綿竹市九龍鎮棚花村,通過開展「清廉村居·村情民聲面對面」陽光問政,以公示公開、現場問答、嘉賓點評、群眾測評的方式,現場解答群眾疑惑、促進幹部作風改進、推動問題整改落實。「果園老闆跑路了,集體的流轉費用沒拿到,怎麼辦?」「有部分村民家中的自來水發黃渾濁,什麼時候能解決?」
  • 鄖陽區水土共治 保清水北送
    月亮湖草莓園草莓俏銷,得益於鄖陽區近年來大力開展的「水土共治」對農產品品質的改善。  「我們可是花了大價錢,2800多畝坡地累計施用有機肥近萬噸。」袁智國說,每年每畝坡地施用有機肥約1噸,通過近3年持續施用有機肥,大片土地由板結變鬆散,肥力大大提高。  水土共治,治水先治土。
  • 北京市朝陽區探索共商共治推進小區改造
    距繁華的北京商務中心區一步之遙,有一片「無物業、少配套、缺管理」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勁松北社區,就在這裡。改造老舊小區,如何在過去「修道路、調管線、加保溫、增電梯、改造外立面」等基礎上,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成為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關鍵小事、民生實事。
  • 比心陪練呼籲「多元共治」,網絡空間治理新趨勢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打亂了無數人的假期規劃,一時間國內外的旅行變成了奢望,旅遊業、網吧業、體育賽事、線下也因此受到影響。無獨有偶,疫情之下的線下實景娛樂雖難以開展,但用戶的娛樂需求仍需滿足,遊戲、線上影視劇、直播及短視頻為首的娛樂內容產業獲得了發展良機。
  • 平安甘肅之肅州區「一廳五室」共建共治共享平安
    原標題:平安甘肅之肅州區「一廳五室」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蹇勇德 崔亞明 張文博「公園路46號樓院雜草清除不及時,希望能及時清除。」一大早,酒泉市肅州區金泉路社區住戶茹玉芳就通過社區開發的「金泉之窗」服務小程序向社區反映問題。
  • 「致和街道社區基金」揭牌成立 增強社企共建凝聚力,探索多元治理...
    各級領導、街道村(社區)幹部及愛心企業代表共80餘人參會。為提升企業認同感,增強社區、企業共建凝聚力,活動上,街道為10餘家長期支持村(社區)發展治理的愛心企業進行授牌。在社區基金通識交流培訓會上,恩派代表人唐雯通過進一步講述社區基金的基本概念,分享社區基金助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經驗案例,有效提升了村(社區)對社區基金的認識。
  • 寧波北侖開展百村夜商村務事 清風正氣吹遍田間地頭
    近日,在寧波市北侖區春曉街道鳳山村「清風夜議」村務議事會現場,村民代表們坐在木凳上聊起了村裡的新變化。一條橫幅、幾張板凳,如此簡陋的布置成了當地「清風夜議」村務議事會的「標配」。在北侖,實行此制度以來,清風正氣吹遍了田間地頭。
  • 探索棚改小區治理新模式,讓居民小區成為幸福家園
    「村居棚改搬遷上樓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走進濰坊高新區浞水苑小區,整體規劃大氣,樓房排列錯落有致,綠樹搖曳,碧草茵茵,道路整潔,環境乾淨優美。2020年,濰坊高新區新昌發展區浞水社區立足社區實際,積極探索創新棚改小區治理新模式,強化政治引領,突出精準發力,深化服務舉措,夯實基層基礎,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助推社區發展大跨越,打造「民心在基層凝聚,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的社區綜合治理模式。
  • 四川綿竹的這個村莊「不簡單」,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值得一去
    年畫村距離綿竹市中心廣場約20分鐘車程,聽說四川綿竹有個年畫村,沒想到這個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年畫村位於綿竹洋弓臺村,是綿竹南派年畫的發祥地,起源於北宋,歷史悠久,色彩明快,線條古拙流麗,古韻新貌魅力十足,綿竹年畫又被稱為綿竹木版年畫,綿竹年畫以彩繪見長,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 湖北恩施板橋鎮:奏響共建共治共享的「諧奏曲」
    近些年,板橋鎮以人為本,持續加強平安建設,探索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譜寫了社會治理的新篇章。  築牢紅色堡壘,下好治理「一盤棋」  欲治室者,先治其基。  基層黨建是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更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如何發揮組織優勢,將「紅色服務」傳遞到最基層,板橋鎮在摸索中掘進。
  • 黨建引領小區多元共治 中鐵二局瑞城物業以微調解促大和諧
    黨建引領聚合力建多元共治糾紛調解機制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設立多元共治糾紛調解示範點,社區、物業、業委會等基層黨組織齊發力,讓小矛盾、小糾紛化解不出小區。中鐵二局瑞城物業聯合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中和派出所、觀東社區在中鐵城錦南匯小區設立「矛盾糾紛調解室」暨「黨群服務中心」,創新推行多元共治糾紛調解機制。
  • 青田:守望青山,守護清水——「五水共治」,讓鎮步撐起「金飯碗」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此刻,若你恰在眉眼盈盈處,便是清風拂面,綠意醉眼。春的孕育,夏的成長,秋的成熟,冬的剛烈,都凝聚在這裡。禎埠也曾荒涼、也曾憂傷、也曾貧瘠,現如今經過「五水共治」的青田禎埠,恰是笑顏相迎陽光,展示著她那美麗典雅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