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你好!
去知名企業實習,能隨意挑選核心實習崗位,不用投簡歷、不怕「過關斬將」,只要付費數萬元,便可獲得內推資格,「全部免面試,包過」,甚至不用實地實習,就能拿到光鮮的實習證明……這樣的實習,你覺得怎麼樣?今天,我們聊聊有償實習那些事。
實習,對於畢業生來說,是走上工作崗位前的一次熱身,既意味著踏入社會前的「緩衝期」,也是難得的「試驗期」。一個實習機會、一次實習經歷,有人從中學到技能、豐富體驗;有人找到興趣所在,堅定就業目標;有人開拓了視野,提升了職業競爭力;有人收穫一段善緣,留下美好回憶……總之,只要認真經歷,定會各有所得。當然,實習最直接的成果,是在求職簡歷中加上一筆。如果在業內名氣響噹噹的企業實習,參與了一項重要的項目,這一筆自然濃墨重彩,足以讓面試官眼前一亮,甚至成為求職時PK其他競爭者的關鍵。近年來,國內公司在招聘時越來越看重候選人的實習經歷。因此,到更有競爭力的單位、更核心的工作崗位去實習,成為不少學生的「剛需」。
但實習職位終究有限,特別是大家都傾心的大企業、好平臺,「門檻」往往更高,競爭更激烈。可這個現實痛點卻被一些中介機構給盯上了。有的機構打著「有內推資源」「實習保offer」的旗號,藉機向渴望到大公司實習的學生收費斂財;有人販賣信息,有人散播焦慮,有人負責培訓面試技巧,有人使用手裡的內推特權,一環接一環,可謂「套路」滿滿;有的機構甚至帶學生做假項目,從對接的導師到項目內容都是機構一手操辦,以為自己被成功內推的學生,根本拿不到實習證明……看似伸出了橄欖枝,實則撒下一張網,甚至精心布下騙局,有償實習蒙上了灰色乃至黑色陰影,變了味兒,也變了質。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花錢買來的實習,裝點的能是什麼?花錢刷簡歷,收穫能有幾何?更不要說那些只是付出金錢成本,並未真正經歷的「假實習」了。重金打造的「美顏」簡歷,面試官的幾個具體問題,可能就會被輕易識破,反而埋下不誠信的「炸雷」。往深了看,花錢買「捷徑」「光環」,只是助長了投機取巧的不良風氣,讓原本平等的競爭機會,被金錢劃分出界限和壁壘,對於其他人來說,更不公平。有人說,大學生付費購買實習機會,只是應對競爭壓力的應激反應。可競爭一直都在,壓力怎能是「劍走偏鋒」的藉口?面對競爭,沒有真材實料的加持,換來的只能是加倍焦慮。
對用人單位而言,正常發布實習招聘信息,實習生投簡歷參與選拔,看的是需求、憑的是實力。一旦「內推」變成生意,實習機會成為倒賣「標的」,公正透明的選拔機制被幹擾、被破壞,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反而被淘汰,於企業發展和社會聲譽何益?事實上,許多公司曾公開發表聲明,稱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對外提供有償的面試和工作機會,也從未提供任何遠程在線實習或工作項目。
花錢買來的「實習」,裝點不了「門面」;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有償實習,往往見不得光。不過,這背後折射出大學生對實習機會的旺盛需求,無疑是真的。營造健康的實習生態,也不能只靠學生獨自努力,還需要學校、實習單位和有關部門的多方合力。一方面,嚴厲打擊「黑中介」和實習騙局,斬斷有償實習的灰色產業鏈。另一方面,挖掘更多實習資源、拓展就業空間,提供更好的匹配機制,才是滿足實習需求的長遠之計。
這正是:
實習重在經歷,收穫才是第一
花錢買來「光環」,終究只是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