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俗稱「破五」,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接財神,開市貿易,吃餃子等。
第一種說法:
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回去吧!
第二種說法:
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第三種說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於初五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了風俗----要擺宴席,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等。
正月初五「送窮」。「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
唐代韓愈在《送窮文》中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趕五窮是中國傳統年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
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初五也是「接財神」的日子,由於初五日是五路財神的誕辰,為徵利市,人們要提前在初四就迎接,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接財神,必須供素食,把財神接回了家,人們就不能再呆在家中吃喝玩樂,而讓財神爺無事可做。
正月初五「開市」。按照春節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各大小店鋪都要關門了,直到正月初五才開始營業。
為何選在初五這天呢?據說主要是因為初五這天是財神爺的生日,選擇這一天開始營業比較吉利,預示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正月初五「吃餃子」。如果說在除夕吃餃子更多是代表團圓的話,那麼初五吃餃子可就別有一番寓意了:「破五」吃餃子俗稱為「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小人讒言之禍。
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的新春期盼:在新的一年裡,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在古時候初五是「牛日」,休息四天以後破土動工,預示著春耕即將開始。初一到初四,一般是吃素的地方多,初五開始可以破素吃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