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紅樓夢》有詩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慢而低效的治病和養生,也許是高估了人為、技術的力量,而忽略了順勢而為。
順勢思維是指在看待、處理問題的時候,重視順應自然、藉助自然與事物發展趨勢的思維方法。
順勢思維在中醫,主要用在治療跟養生上。
用藥的借勢:六經病欲解時
《黃帝內經》指出:「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順者為工,逆者為粗。」這裡的工,指的是良醫;粗,指的是庸醫。
我們學習《傷寒論》的時候,會有一個「六經病欲解時」。什麼叫六經病欲解時呢?就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病都有一個最容易減輕、用藥最佳的時候。
比如太陽病。假如沒學過中醫的人,聽起來會覺得陌生,我們簡單來說,太陽病類似於風寒感冒。
太陽病欲解時是什麼時候?《傷寒論》說:「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也就是說,太陽病最容易好轉或者最佳用藥的時間,是從巳時到未時,也就是說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之間。
這正是中午前後,此時人體的陽氣敷布到體表,已經對抗了風寒在表的一部分。而且人體的毛孔腠理是比較疏鬆的,用發散風寒的藥物,最容易把體表的寒邪驅趕到外面去。
其他的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病欲解時,由於專業性太強,這裡我就不做展開,只是讓大家體會一下,《傷寒論》也好,整個中醫也好,用藥都會講究一個「借勢」。
借勢,經常是借時間之勢。
就如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所說:「凡治病服藥,必知時禁……夫時禁者,必本四時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
針灸的借勢:十二經旺衰時
用藥是這樣操作,針灸可不可以這樣操作呢?可以的。我們可以借十二經循行的旺衰之時。
很多中醫粉都知道,十二經循行有自己的旺衰時間。
比如辰時,也就是早上七到九點,是胃經經氣旺的時候。如果是胃有實證,比如胃火,那麼就應該在這個當旺的時候用針,給它用瀉法。
但如果是虛證,就應該在它最虛的時候給它用補法。那什麼時候是它最虛的時候呢?就是等著它的經氣旺完了,往下一條經流注的時候。
比如胃氣虛,辰時之後就是巳時,這個時候胃經的經氣流注給脾經,是胃經最虛的時候,所以胃氣虛,就應該在9點到11點給他扎針,用補法。
這屬於針灸子午流注之中的「納子法」。
三伏灸,借夏秋之勢治冬病
現在越來越火的三伏天天灸,它的日子是怎麼定的?
我們都知道,天灸就是用來「冬病夏治」的。什麼叫冬病呢?就是冬天容易加重的病,也就是陽虛的病變。
我們前面講過,陽虛則寒,陽虛的病變就是虛寒。所以,應該說所有的虛寒證都是天灸的適應症。
天灸並不局限在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這兩個病,只是這兩個病,確實是冬天加重的機率比較高。
三伏天天灸一般都定在每年的大暑前到立秋後這段時間。為什麼選擇這段時間?
首先,大暑前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你不是虛寒證嗎?虛寒證我就選擇在最熱時段。
這個時段天氣最熱,人體陽熱也最多,天灸配的藥物也是熱,等於我是用三個熱——天氣,人體,藥物,來對付疾病的一個寒,最容易起效果。按現在的話來說,最符合經濟學原則。
可能細心的聽眾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選擇大暑前到立秋後,而不是選擇小暑前到大暑後?按道理,這個時段才是最熱的。
我們看看24節令圖,注意圖的外圍,有「升浮沉降」幾個字。
大暑前到立秋後這段時間,不單是熱,而且天地之氣開始下降,人體之氣也跟著收降。那就意味著,這個時候天灸進去的熱,可以收降在人體,儲存起來。
儲存起來幹嗎?留到冬天才發揮作用。
強者善於主動造勢
剛才我們講的是順勢、借勢。其實,我們還可以自己培養、營造一個勢。
比如癌症病人,體內有癌腫。
就癌症本身,中醫應該是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攻堅破利的藥物。
但癌症本來是個消耗性疾病,人體的正氣多半是虛的。這個時候多半是虛不受攻,更不用說,不少病人還是接受了西醫的放療、化療後,這就更虛了。
所以,中醫治療經常要判斷病人經不經受得住「攻」。假如經受不住,那麼就要先扶助他的正氣,要讓正氣相對充裕了,再做下一步的攻堅破利。
此時扶助他的正氣,就是培養、營造一個讓他能耐受攻的勢。
孫臏講過:「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孟子·公孫丑上》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學會順勢、乘勢,才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