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記者下基層是省委宣傳部踐行「走轉改」,實現「三貼近」的重要舉措,5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湖南省直新聞單位編輯記者鄉鎮實踐鍛鍊活動在長沙啟動。嶽陽縣領隊、三湘都市報記者柳麗娜表示:「下鄉去,讓新聞帶著泥土氣息。」這已成為新聞人一句激動人心的口號。他們的點點滴滴都將在這裡呈現!
記者:王上之 掛職鄉鎮:楊林鄉
下基層鍛鍊已經一個星期,在工作中,我發現自己心靜下來了,姿態放低了,主動融入了,也逐漸被接受。
作為掛職記者,自己感悟到的最大的心得體會,就是要學會平視周圍的人,也習慣被平視,甚至享受被平視。只有這樣,才可能做真新聞,真做新聞。掛職以前,自己是湖南衛視的一名時政報導的記者,由於平臺的原因,自己到各地市去採訪,會受到政府人員的歡迎以及基層群眾的喜愛,不知不覺間地產生一種優越感,直接體現在報導上就是不夠接地氣,沒有以老百姓的角度換位思考,更多的時候是考慮新聞學中所強調的傳播者的權威性和準確性,而沒有看重受眾的傳播效果以及怎麼做老百姓真正喜聞樂見的新聞。下鄉以後,自己作為一個基層的掛職記者,褪去了所謂的「光環」,開始真正和楊林鄉的每一個農民百姓、村主任、村幹部去聊天,去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我就已經進入鄉鎮幹部狀態,基層服務,事無巨細必須務實,必須落實,必須公開,必須公正。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這一次,我深刻體會到了落實的重要性。參加新農保、徵地拆建、平安創建,鄉裡的每一項工作直接聯繫著老百姓的生計。一項工作馬虎,一件差事應付,就可能遭到老百姓的投訴和不滿。
記得我第一次列席周會,鄉長就強調,村幹部一定要有服務意識,綜治民調、新農保代繳等工作的進度慢,就是因為基層聯村的具體工作沒有落實到位,開會傳達時頭腦一熱,但真正執行時卻打了折扣,這讓我認識到了執行的重要性。確定新的扶貧名單是近期鄉裡的熱點話題。目前,許多貧困戶是2014年評的,有的人已經脫了貧,已經不符合貧困戶要求,有的可能家庭因病轉貧。鄉長在扶貧工作會上說,要在總數不變的基礎上重新識別,讓村裡以家庭為單位,重選貧困戶,每個組分配固定名額,由組員根據家庭情況自行評選。只有通過這種公平、公開、民主的方式,才能保障最多數村民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基層的工作真的需要耐心和細心。做好溝通,把工作曬在陽光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