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之行在去往琉森的路上,老天突然就變了臉,剛剛還是藍天白雲雪山,轉眼間便成了灰濛濛的一片。
最讓我們心疼的是沿途路邊烏雲密布下的琉森湖陰暗暗的,這可是瑞士最美的黃金線路,如果天氣好的話,這裡的景色美不堪言,天氣的影響把我們剛剛在因特拉肯小鎮的明快心情一下就染成了灰色。
坐在車上呆呆地望著雨霧朦朧的琉森湖,努力地調動著所有的豐富想像在大腦裡描繪出它蔚藍色的樣子。車大約走了有一個多小時,便開進了我們瑞士遊的另一個目的地——琉森。
有人這樣描述過琉森:「沒來過瑞士,就沒來過歐洲;沒來過琉森,就沒來過瑞士。」我們進琉森的時候,也許是因為陰雲覆蓋,整個城市顯很沉悶,再加之可能正是下班的時間,街頭的車輛很多,人流也不算少,坐在高高的大巴車上看到電線桿在道路的上空密集地交織著,走進琉森最初的感覺讓我有些失望。
琉森位於琉森湖畔,是瑞士中部琉森州的首府。有人把琉森(Luzern)譯為琉森,我就是聽了「琉森」這個名字對它充滿了好多想像的。
8世紀建城的琉森個老資格的歷史古城,曾經是瑞士的首都。但幾百年後你卻根本感覺不到它的老態龍鍾,它既古樸典雅,又風韻猶存。
最為幸運的是當我們漫步來到羅伊斯河畔時,我們就像是倍受老天恩寵的孩子,天空突然間就變了容顏,不知道老天施了什麼魔法,轉眼之間便成了晴空碧日,白雲朵朵,原來厚厚的雲層像急行軍般地遠去了,雪山突然就跳了出來,傾刻間湖水一下就變成了碧藍。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將「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突然間雲就散開露出了雪山
最為浪漫的是那上百隻的天鵝在湖面上悠然的遊著,像珍珠一般的點綴著碧藍的湖水。綠、藍、白在這裡形成了一幅純淨的畫面。
它們對遊人非常友好,見到伸過來餵食的人們便會毫不客氣的湊上來。
琉森就應該譯成「琉森」的,它的湖水的確有著琉璃一樣的質感,不似水晶的晶瑩,卻泛著溼潤的光澤。
琉森在藝術家的眼裡是有著不同的感覺的,有人還叫它「留聲湖」,有首歌就叫《到留聲湖去》,唱的就是琉森。
就這樣坐在湖邊的樹蔭裡看著湖水
對話
做夢也沒有想到夕陽暖暖地就掛在了天邊,它那金色的眼睛魔術般地把琉森變成了一座有光澤的城市,讓我們看到了它琉璃般沉靜而美麗的容顏。
碧藍的湖水魔術般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瑞士的優雅
全城最為顯眼的建築當然是豪夫大教堂了,那高高的尖頂像古城綠樹裡招展的旗幟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全市最高的建築是不允許超過教堂的高度的。
和諧
住在這山上的感覺該是如何呢?
▲26、沒有時間走進教堂,就在前面留個影吧
就這樣相處
看這街道上的電線,突然感覺它不礙眼了,到是充滿了一種古樸的美
琉森最有名的當屬卡貝爾廊橋和橋間的八角形水塔,建於1333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木製廊橋。
山上的城堡
廊簷下的梁上共有110幅三角形彩繪,上面由海因裡希·貝格曼描繪了守護琉森的聖人的一生。
卡貝爾橋風情地在湖上扭了一下腰,形成了兩個小曲線,加之又是廊橋建築,房簷與腰間的鮮花相視而對,人們走在廊橋裡面形影卓綽,豎起的古老水塔與橫亙於湖上的卡貝爾廊橋相呼應,有人也稱之為水塔花橋。
幾百年的風霜
卡貝爾橋兩側的欄杆上擺放了一盆盆鮮花,看似一座花廊,又稱作水塔花橋
難怪許多藝術大師和文豪會對這座小城那麼的青睞。雨果曾這樣描寫過琉森:「幽雅、靜謐,碧波輕輕地拍著滿足要求岸,柔水在我的腳下流淌.」
託爾斯泰的名篇《琉森》寫的就是這裡的生活,據說貝爾芬的《月光曲》表現的就是琉森湖的月色之美,而影星奧黛莉.赫本就是在琉森教堂裡步上紅地毯,後半生隱居在這片山水之中。
有人說:琉森是一處上帝寵兒居住的地方。其實,是琉璃般的湖水讓琉森變成了上帝的寵兒。
於是,琉森把那麼多的美好帶給了這個世界,送給了到這裡來過的每一個人,讓你和它一起成為上帝的寵兒。
在湖邊我們遇到一群人好像搞什麼愛心活動,讓我們給它的「心」枕上簽字,還要求與我們合影留念,最後還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乘船湖上遊。可惜我們集合的時間就要到了,只能遺憾的揮手告別。
看人家多賣力,同伴的紅衣服好像特意與人家搭配一樣
難忘這個黃昏,雖然短暫 (此文寫於2013年8月)
冰城馨子,網絡攝影寫作十年,新浪、搜狐、今日頭條等多家網站旅遊名博,擁有八個自媒體平臺,自媒體宣傳黑龍江第一人。作品發表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旅遊報》等數十個報刊上。本平臺為冰城馨子文圖原創作品,點擊標題下的「冰城馨子驛站」或二維碼即可關注。可以在平臺上加注作者名和連結轉發。未經本人授權,官方和個人不得擅自將其移至其它公眾平臺、紙媒、網站發表。私人微信:bcxz2013,Q:4664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