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實際生活中的戀愛,卻不一定這樣,很多人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在發現彼此不合適的時候,並沒有選擇攜手克服,解決問題,而是草率分手,匆匆結束這段關係,因此很難理解。
愛情是一個變量
從心理學上來說,愛情並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固定的、不變的事件,相反,愛情本身是一個變量。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商學院的傑出心理學教授,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BarbaraFredrickson)認為,其實愛情或許並不是一個不間斷地、連續的過程,並沒有持續不斷的愛,只有一個個間斷的、不連續的愛的瞬間,這些瞬間才是愛情的組成。她對於愛情的定義,是一個個「發生了積極共鳴的微小瞬間」。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
誠然,當我們決定與另外一個人開啟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初衷必然是想進行並維持一段長久的可持續的且甜蜜的愛情,然而在處於這段關係中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踐行當初的想法。
在電影【史密斯夫婦】中,男主布拉德皮特在面對鏡頭談論婚姻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彼此相愛,但是在某些時刻,你懂的。」說著,他背著妻子安吉麗娜朱莉,偷偷做了一個掐脖子的動作。
當時看到這,我忍俊不禁。
我確實很愛你,願意為你付出生命,但是在有些時候,我也真的想掐死你。
而放在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的身上,或許我們並不會有掐死對方的這種極端的想法,但確確實實在某些瞬間,在那些發生爭執爭吵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感受到「愛」,甚至是只有憤怒、厭惡這種處於愛情對立面的情緒——那個時候的「愛情」,只是一個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概念,然而它並沒有發生。
這些時候,我們並沒有如當初因為愛情而走到一起的衝動,只想讓眼前的這個人,有點遠滾多遠。什麼山盟海誓,什麼此生不換,請你從我的世界裡滾蛋。
你看,哪怕你們的感情再熱烈,終究避免不了這種時刻,這種存在於一段叫做「愛情」的關係中,卻跟「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瞬間。
即使再美好的愛情,也會有濃鬱的時刻,平靜的時刻,和厭惡的時刻。
我們通常會認為,「我愛你」是一件持續發生、長久不變的事情,因為我們浸浴其中,身臨其境,但實際上,讓我們感受到愛情的,是一段段不連續的美好瞬間,是它們給了我們愛情的體驗。
不合適,就分手?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遇到「兩個人不合適」的問題,有些人能成功渡過,維持一段長久的親密關係,而有些人卻只能分手解千愁,就此別過?
因為這兩種類型的情侶/夫妻,他們日常的相處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在處理對方釋放的情緒信號時,採取的措施也不盡相同。
比如同樣是兩個人走在大街上,突然從草叢裡竄出來一隻貓。一方興奮地搖著伴侶的胳膊說:「快看這隻貓!真好看!」
長久型
長久型伴侶會給予積極回應(哪怕他們並不喜歡貓),說:「是啊,是挺好看的!」
在對待同一件事、而採用不同的態度來看,長久型伴侶可以更好地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他們會帶有目的性、計劃性地營造出一個互相欣賞、互相尊重的氛圍,從而讓這段親密關係可以相對穩定。
長久型伴侶在對方談論彼此的這段感情時,在身體和心理上都非常自然、和諧,他們可以營造出一個信任的氛圍,讓彼此相處更融洽。
分手型
同樣的事,分手型伴侶則會興趣缺缺,漫不經心地嗯一聲表示知道了,甚至還會表現出不耐煩樣子:「我正刷微博呢!別打擾我!」
分手型伴侶在這種狀況下,表現在出汗、心跳加速、汗腺活躍等等方面的生理反應,會異於平常,在他們的內心是在面對著一場需要爭鬥的戰爭,隨時準備出擊或逃避。
分手型伴侶更擅長指出對方的錯誤,指手畫腳或是批評諷刺,帶著莫名的優越感來進行這段關係,可想而知,這種類型的愛情很難度過「不合適」這個階段。
如何讓愛情更持久?
如果想讓這由無數個美好瞬間組成的愛情能夠長久維持,在遇到「不合適」的關卡的時候,有效溝通是邁過關卡的重要助力。
在進行一段親密關係的過程中,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壓力會接踵而來應接不暇,不可避免地會對愛情的新鮮感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損,並增加愛情的疲勞度。
這個時候,兩個人不僅需要溝通,更需要有效溝通。
在對方表達觀點以及釋放情緒信號的時候,需要你多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待你們之間的問題。
除此之外,也要表達出積極的正向反饋,不要總以防禦或攻擊的姿態,去抓住對方的漏洞進行反擊,而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溫暖的溝通氛圍,以互相尊重、欣賞為前提,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以求同存異為方法,用善意與寬容,去對待那些不能達成共鳴、甚至是出現矛盾的一個個微小瞬間。
感情,是遞增還是遞減,就是取決於這些一個個相處的瞬間,正面的更多,感情越來越好,反之則更差。
END
如果這些內容你喜歡或者對你有幫助的話,
支持原創,記得點個讚關注我,
主頁的其他內容你也許會更喜歡~~
謝謝
心理 | 情感 |個人成長
專注、專業,一路陪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