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寧本鋼男籃新一屆教練組的確定,意味著他們在今年休賽期內對球隊的調整,已經完成了關鍵的第一步。接下來重點,將是對於球隊陣容的調整或補充,這也是每年休賽期裡最受外界關注的環節。
從遼籃目前的陣容結構來看,球隊的外線比較穩定,尤其是後衛線上的搭配已經非常成熟;在小前鋒位置上尚有一些補強的空間,但並不算特別急迫;唯獨內線位置上,無論是中鋒還是大前鋒,都急需得到補充,豐富輪轉陣容的厚度。
對於補強陣容的途徑,遼籃一方面在繼續嘗試從其它俱樂部引進球員,但另一方面也在著手加速內部挖潛,希望從青年隊中儘快鍛鍊出幾名能夠承擔重任的年輕球員,分擔內線主力球員的壓力。
張鎮麟給內線帶來補強
其實在今年休賽期內,遼籃已經補充了一名非常重要的內線球員,那就是曾入選過中國男籃集訓隊的年輕小將張鎮麟,以青年隊球員的身份正式升入一線隊徵戰聯賽。
張鎮麟出生於1999年,身高達到2.08米,雖然他在接受籃球訓練的過程中最喜歡的位置是小前鋒,但是在最近幾年徵戰NCAA聯賽的過程中,也逐漸嘗試出現在大前鋒甚至中鋒的位置上。
這樣的經歷,對遼籃來說恰好是急需的。因為在李曉旭進行手術治療後,短時間內很難回到賽場,這就需要遼籃在大前鋒位置上重新找到高度上的補充,能夠協助韓德君很好的保護籃板。
在這方面,張鎮麟無論是身高還是對抗能力,在CBA的本土球員中來說都並不吃虧,而且也具備了一定內線球員的經驗,可以比較好的承擔起一個大前鋒的職責。同時,他又具備相當於小前鋒球員的持球進攻和投籃技巧,這可以讓他在進攻端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對於這樣的安排,張鎮麟自己其實也早有心理準備,在不久前接受採訪時就曾明確表示,自己在新賽季裡主要的目標就是幫助韓德君多分擔一些壓力。由此可見,張鎮麟這名頗具潛力的新秀,很有可能成為遼籃在大前鋒位置上的一枚重要棋子。
四小將形成良性競爭
除了張鎮麟之外,遼籃在大前鋒這個位置上其實仍有不少潛力可挖,尤其是在青年隊裡目前就有四名同樣處於1999-2000年齡段上的年輕球員,有望迎來快速成長甚至發生蛻變的機遇。
這四名球員分是身高2.05米的王化東,身高2.03米的吳昌澤,身高2.03米的俞澤辰,以及身高2.06米的盧梓傑。這四名同齡球員,都具有不錯的身體條件,而且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抓住機遇獲得快速的進步,無疑會給球隊帶來很大的幫助。
在過去幾個賽季裡,由於遼籃面臨著衝冠、衛冕等成績上的極度壓力,所以當這些年輕球員與老球員之間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很難給予他們太多的鍛鍊時間,這的確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遼籃的新老交替。
不過在今年,球隊的內線急需補充新鮮血液,對於這些已經等待機會多年的年輕球員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良機。這其中,王化東憑藉總決賽上的出色表現,已經算是獲得了一些領先優勢,但其他人也並非差距很大。
尤其是遼籃剛剛聘請的顧問蔣興權指導,恰好就特別善於挖掘年輕球員的潛力,在和球隊首次見面時也明確提出了,「只要你努力了,具備一定的特點,能為隊裡做貢獻,我們就爭取大膽用。」
這樣的表態無疑給年輕球員們吃下一顆「定心丸」,同時也鞭策著他們要更加努力的去訓練,爭取在良性的競爭機制下,早日脫穎而出。
劉雁宇需要加速成長
相比於大前鋒位置上可能迎來的樂觀局面,遼籃在中鋒位置上依舊有些犯愁,因為主力中鋒韓德君依然缺少一個可靠的替補,在不考慮外部引援的情況下,球隊就只有劉雁宇這樣一名稚嫩的新人等待接班。
同樣出生於1999年的劉雁宇,與青年隊大部分隊友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他是遼籃在最近幾年開始注重多渠道挖掘人才之後,從高中校園中挖掘出的苗子。但因為接觸籃球較晚,導致劉雁宇在基本功等環節上要比其他同齡隊友薄弱一些。
但是劉雁宇的優勢,在於他有著非常不錯的先天身體條件,身高達到2.10米的他是目前球隊中的第二高度,而且還有相當不錯的臂展,可以幫助他在內線很好的對籃筐形成保護。
事實上,遼籃還是非常重視劉雁宇的成長,給予了他很多在熱身賽中鍛鍊的機會,也在上賽季就把他報入了12人名單當中。只不過在真正的CBA賽場上,劉雁宇在比賽經驗,和身體對抗上都還有明顯的欠缺。
相比於大前鋒位置上的幾名青年隊隊友,劉雁宇作為中鋒位置上的「獨苗」,並沒有那麼激烈的競爭環境。這對他可以說是一柄「雙刃劍」,因為一方面球隊會投入資源重點培養他,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對他的成長有更高的期待。
而且,劉雁宇自己一旦因為缺少競爭壓力而進步緩慢,或者遼籃通過外部引援的方式暫時解決了替補中鋒的問題,恐怕他能夠得到的鍛鍊機會就會相應減少。
總的來說,在即將到來的這個賽季,對於遼籃這些內線的年輕人來說將是機遇與壓力並存的一個賽季,無論球隊最終能否通過外部引援來補充陣容,對他們來說都絕不能錯過這個關鍵的階段。
遼瀋晚報首席記者 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