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態化期間,出示「隨申碼」成為市民最熟悉的動作之一。這個「碼」的功能正在越變越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圖書館了解到,目前在上圖書刊外借室,「隨申碼」已加入自助機登錄界面,成為傳統讀者證、手機讀者證之後的第三種身份認證方式。
明年初,全面接入上海「一網通辦」系統後,市民只需通過一個簡單的授權動作,就能使用「隨申碼」借閱圖書。換言之,無論是否申請過讀者證,使用「隨申碼」的上海市民都能即刻成為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分館的讀者。
去年,上海圖書館在全國圖書館系統率先推出「掃一掃」手機借書功能。疫情期間,這種非接觸的借閱方式尤其受到歡迎。目前,上圖讀者通過手機可以實現幾乎所有圖書館大眾功能——它既是可以刷進圖書館門禁系統的讀者證,也能完成借書、續借、檢索、電子書閱讀、向館員提問、預訂活動門票等功能。同時,對老年讀者或不便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群,傳統圖書館服務仍可利用,圖書館員還會熱情提供使用智慧型手機服務的指導。
近期,又一新的閱讀服務——電子書個性化推薦在上海圖書館悄然上線。讀者借書成功後,自助機界面將推薦與所借圖書相關的三本電子書,點擊感興趣的電子圖書封面,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閱讀,點擊「換一換」還能查看更多推薦電子書。使用手機掃碼借書的讀者,可以在手機端點擊推薦的電子書封面直接閱讀,操作更加便捷。
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外借部副主任梁永平介紹,電子書個性化推薦背後的智能邏輯,目前是以讀者所借圖書為依據,推薦相同分類的電子好書,如遇該類別無契合電子書,則自動擴大檢索範圍,推薦上一級類目的相關電子書;在排序上,結合大數據,系統將優先推薦相同分類電子書中的豆瓣高分圖書。「未來,推薦邏輯還將進一步擴展,讀者的借閱偏好、頻率等數據信息都可以納入其中,得到更個性化的推薦結果。」上海圖書館系統網絡中心研究開發部副主任朱雯晶說。
目前,上圖「微閱讀」平臺約有2.2萬種電子書資源可供讀者選擇。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年輕讀者借閱東野圭吾的小說《風雪追擊》後,系統智能推薦了另一位日本作家高村光太郎的散文集《山之四季》。「這本書一直想看,平時總是顯示借出狀態,推薦的其他兩本也是收藏夾裡的豆瓣高分書。」這位讀者表示。
「從『借』到『薦』,我們希望通過電子書個性化推薦和『隨申碼』接入,進一步提升閱讀推廣服務的效率與覆蓋面,讓讀者切實體會到城市數位化轉型所帶來的便利,助力書香城市、學習型城市的建設。」上海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