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柚子 視覺志
文中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柚子
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被時代遺忘了呢?
對很多90後來說,大概就是這個暑假拿起遙控機,翻遍各大電視臺也沒看到幾部熟悉的電視劇。
畢竟,90後記憶中的夏天,是由一部部老劇組成的。
儘管有些電視劇的劇情早就爛熟於心,可還是百看不厭。
那時候,四大名著是央視的常客,每年暑假都會重播。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西遊記》,男女老少都喜歡看,迄今為止也重播了3000多次。
大家看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大鬧天空,手擒妖怪,看八戒和猴哥拌嘴。
偶爾也會被唐僧的囉嗦和矯情氣到火冒三丈。
那時候的特效很五毛,可大家都看得很開心。
小時候覺得《西遊記》好長好長,長大後才知道,它其實只有25集。
而這25集,卻承載了50集的內容,沒有注水的成分。
真是應了那句,濃縮的都是精華。
除了四大名著,《家有兒女》也在央視滾動播出。
那一句「我是夏雨,我是夏雪,我是夏冰雹」開啟了多少人的快樂時光?
那時候看《家有兒女》,看小雪和劉星拌嘴,看劉星和劉梅鬥智鬥勇,
偶爾也會因為劉梅的偏心,心疼劉星三秒。
還有主題曲裡那句,「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那時候的地方臺,各有各的風格。
《還珠格格》是從小看到大的電視劇,每到暑假湖南衛視就會重播。
小孩子雖然看不懂裡面的愛恨糾葛,但也知道五阿哥喜歡小燕子,紫薇和爾康是一對。
也會心疼香妃,心疼這麼漂亮的女子,最後淪為犧牲品。
對反派容嬤嬤和皇后娘娘更是恨之入骨,這倆人也成了童年陰影。
那時候小朋友們之間還流行「小燕子飛飛五阿哥追,爾康愛上了夏紫薇」這樣的童謠。也流行貼紙和畫報,買來貼到文具盒上。
《還珠格格》還貢獻了不少童年金曲——
「有一個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還有一些囂張」
「我向你飛,雨溫柔地墜」
「自從有了你,生命裡都是奇蹟」
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一響起, 記憶就會被拉回十幾年前。
那時候《還珠格格》看累了,就轉到山東臺看看《武林外傳》。
看暴躁的郭芙蓉逢人「排山倒海」,看一肚子墨水的呂秀才沒事就「子曾經曰過」
看白展堂在跑堂和盜聖兩個身份中切換自如,看囉嗦卻很可愛的佟湘玉,看只知道吃的大嘴,看工具人莫小貝........
以前看《武林外傳》,覺得這是一群小人物一地雞毛的故事。
多年後再看才發現: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那時候也流行臺灣偶像劇。印象中安徽衛視特別喜歡播這些。
多少人的啟蒙偶像劇《王子變青蛙》,就是從這裡看的?
明道和陳喬恩這對熒幕情侶深入人心,明道演的霸總也深入人心。
暑假打開安徽臺,還總能刷到另一部經典臺偶《放羊的星星》。
看仲天騏和夏之星相愛相殺。
雖然現在看看劇情有些瑪麗蘇,但畢竟是偶像劇,人好看劇情夠蘇,主題曲《我們的紀念》好聽,就夠了。
那時候暑假,四川衛視最喜歡重播《新白娘子傳奇》。
小時候看這部劇,根本沒發現許仙女扮男裝。
小時候看這部劇,也不會因為裡面的五毛錢特效抱怨。
因為劇情好,演員演得好,其他的也就無所謂了。
《甄嬛傳》是黑龍江臺的殺手鐧,喜歡到滾動播放的程度。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甄嬛傳》剛播完最後一集,廣告回來又從第一集開始播。
身邊一個《甄嬛傳》「十級學者」說,電視臺放一遍,我看一遍。
還有很多電視劇,不會在哪個臺固定重播,但你拿著遙控器翻臺,總能看到它。
比如《仙劍奇俠傳》。這是國內第一部遊戲改編的電視劇。
那時候的劉亦菲和胡歌都很年輕。
劉亦菲才16歲,滿臉的膠原蛋白。
胡歌22歲,剛畢業不久。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他把李逍遙那種肆意灑脫的氣質拿捏得恰到好處。
胡歌給仙劍唱的那首《六月的雨》,應該也躺在你的MP3裡好久好久吧。
那時候以為《仙劍》系列,是仙俠劇的起點,後來才發現,這是巔峰。
唏噓。
那時候,《重案六組》也是各大電視臺的常客。
經常幾個臺一起播。這部劇出了好幾部,到後面很多角色都換人了,大家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因為劇情好,人物飽滿。
無論你什麼時候打開電視,看到哪一集,都不會因為劇情銜接不上一頭霧水。
破案劇,現代看《重案六組》,古代看《少年包青天》。
這部劇也出了好幾部,但最深入人心的,還是周杰那版。
它的存在,似乎還有另一個意義——給炎炎夏日降溫。
多少人和我一樣,看這部劇,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陰影?
某一部劇的某一集,我就被嚇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上面這些耳熟能詳的電視劇,是陪伴90後一代長大的。
如今電視臺不再重播,很多人會唏噓地說一句,「爺青結」。
其實仔細想想,電視臺不播是一回事,就算播,我們也沒時間去看了。
曾經這些電視劇反覆重播時,你也會抱怨一句,「能不能整點新的了?」
可如今,真的有新的電視劇替代了這些老劇,又會懷念。
畢竟,有些電視劇不再重播,意味著那一個個無憂無慮的夏天,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真的長大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