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寶坪高速公路天台山隧道施工紀實
周廣寬劉傑
全線第一家進場施工、全線第一次月度勞動競賽第一名、全線機械化配套施工樣板、陝西省交通廳「品質工程、平安工程」觀摩點等等,把全線「難中之難」幹成最大的亮點,寶坪高速公路開工一年多來,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始終走在全線建設的前排,彰顯了不俗的企業實力。
果斷出擊佔領施工進度「制高點」
2016年10月底,中鐵十二局集團中標寶坪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施工任務。寶坪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銀(川)昆(明)線的重要組成路段,也是陝西省規劃建設的「2367」高速公路網中三條南北縱向線之一寶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第12合同段承擔的正是位於全長15.5公裡的秦嶺天台山隧道中間位置的包括正洞左右線各長5065米、3號通風斜井左線長1935.1米和右線長1540米以及2號地下風機房與聯絡通道1308.3米、3號地下風機房與聯絡通道1298.9米等「難中之難」攻堅任務。
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經理史振宇(左二)在向前來觀摩的兄弟單位領導介紹施工情況
面對進山無路、左右無道,以及無水、無電、無通訊信號、無場地等困境和艱巨的施工任務,以史振宇、繆汪斌、程凱、王紅雨等為首的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在充分踏勘現場、認真研讀設計圖紙後,迅速做出「敢為人先、永爭第一,堅決打贏天台山隧道這一仗」的總體部署和安排並堅決付諸實施:沒有路,挖山填溝、拓展20多公裡羊腸小道為「康莊大道」直抵隧道斜井口;沒場地,將2座斜井的位置從一條小河邊優化向上提升6米,修建一座便橋和幾百米擋牆,清除1米多深的淤泥層、利用施工棄土硬生生地填出能完全滿足施工需要的高標準場地來;出機械設備、出人力物力,主動配合地方政府和有關單位,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接通了水電和通訊信號,使施工現場這一原本的「孤島」與現代社會緊密對接;與此同時,繼全線第一家跑步進場、第一家完成項目部臨建工程、第一家斜井施工及隧道施工後,迅速形成規模化施工能力,到2017年一季度業主組織首次綜合評比,他們的斜井掘進超過第二名近1公裡,且安全好、質量優、重環保,一舉力拔頭籌,成為19個標段的施工「領頭羊」。
敢為人先科技引領「攻堅戰」
2017年9月26日,陝西省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品質工程」創建暨「平安工地」建設現場會議在中鐵十二局集團寶坪高速公路項目部召開。陝西省交通運輸廳和陝西省高速集團等四大建設集團公司以及參加全省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和施工的200多名處以上領導觀摩了中鐵十二局集團天台山隧道機械化配套施工現場,會上陝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馮西寧給予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充分肯定,陝西省交通運輸廳要求所有參與陝西省交通建設的單位向中鐵十二局集團學習,自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科學施工能力,為陝西交通及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3號斜井左線提前掘進到位,是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奪得的又一個階段性勝利
秦嶺天台山隧道地處大山深處,隧道埋深大、最淺埋深也達560米,存在高巖爆風險。針對隧道地質為三級圍巖、且雙向六車道,開挖斷面大的實際,十二局集團項目部進場伊始,為積極落實交通部「發展理念人本化、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細化」的「五化」管理要求和嚴格貫徹寶坪高速公路管理處「五化」管理目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現場管理更加規範,參建人員技能更加精湛,材料加工、施工工藝更加精細,試驗檢測更加可靠。以標準化管理為主線,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為目標,依託企業強大實力作支撐,大力實行了機械化配套施工。
在陝西省高速公路建設中,以前還沒有過大斷面隧道機械化施工的先例,所以也就談不上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鑑。按照隧道施工的合理程序和工法,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大膽試、勇敢闖,經過科學論證、優化組合,他們把三臂鑿巖臺車、溼噴機械手、整體式襯砌臺車等5000多萬元的隧道施工機械裝備「重武器」組成了超前預報作業線、開挖作業線、裝運作業線、支護作業線、襯砌作業線、水溝電纜槽作業線以及洞渣裝運作業線等7條機械化施工線進行運作。
其實,擁有先進的機械設備並不代表著施工能力就一定強。為此,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在狠抓了全員的崗前培訓、崗位練兵、提高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技能的基礎上,藉助智能化管理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通過光纖進洞和無線AP基站架設,保證了洞內洞外無線通訊網絡全覆蓋,依託不斷改進的隧道信息化管理平臺,將三臂鑿巖臺車等隧道掘進核心設備的作業中鑽孔參數、地質揭示圖、爆破輪廓、錨杆鑽孔質量、初支輪廓、超欠挖統計等數據及時傳輸、實時共享,從而實現了遠程監控、指揮機械化施工的目的。
他們還通過對全員的專題教育和培訓,讓員工將業主的標準化管理和標準化作業的各項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懂得什麼是標準、怎樣達到標準、並堅定執行標準,確保了施工管理標準化、施工作業規範化;通過明確自上而下的責任制、嚴格獎優罰劣考核獎懲機制,清晰界定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激發了全員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通過建立風險全過程預判、工藝標準自查自檢、首件工程驗收、樣板引路等機制,提出「確保一次成優、爭創魯班獎」的創優目標,倒逼員工主動作為,確保了現場安全、工程優質;通過建立教育培訓、物資材料保障、信息調度反饋、問題分析會診等機制,推行清單履責,確保了施工標準化管理體系始終高效運行。
信息化和標準化在隧道施工現場的「完美結合」,有力地推動了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的「攻堅戰」。月單口掘進從初期的幾十米,上升到130米以上,最高時達到150多米,且安全好、質量優,牢牢佔據著全線隧道施工的「制高點」。
鬥智鬥勇運籌帷幄「攻堅克難」
隧道施工本來風險就無處不在,而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承擔的又是天台山隧道中間地段的「硬骨頭」,難度之大,超乎想像。項目運行過程中,他們始終高舉科學施工的大旗,運籌帷幄,攻堅克難,取得了良好效果。
天台山隧道位於秦嶺自然保護區的嘉陵江源頭,環保要求相當高,過不了環保這道「坎」,施工就無從談起。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主動作為:上場後第一時間就對斜井進洞方式進行優化,他們放棄原來的刷坡方案,以「小切口」進入山體,同步施作明洞襯砌、回填土方及種草綠化,迅速恢復周邊環境原貌。後續施工中,他們始終堅持「隨開工,隨保護」的原則,如採用三級沉澱池及汙水處理設備「清潔」施工中的汙水,並利用經過處理的淨水為施工便道降塵等,不僅達到了「零排放」要求,還做到了循環利用。「綠色進洞」「綠色施工」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植被、保護了環境,得到了地方環保部門、業主的一致認可,施工報告及時批覆,為項目部在全線第一家開工及順利施工創造了先決條件。
開挖斷面達129平方米的正洞掘進難題不斷,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廣泛開展科技攻關活動予以應對。圍巖變化頻繁、上軟下硬、左右不一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施工生產帶來不少困擾,他們採用精密水準儀、周邊收斂計、錨杆抗拔計進行隧道內拱頂下沉觀察、周邊收斂量測、錨杆抗拔試驗,通過對隧道圍巖動態的監控量測,及時掌握圍巖狀態和支護結構的工作狀態,預見事故和險情,利用監控量測結果調整支護參數,指導施工,確保了施工的順利推進;花崗巖地段光面爆破不好控制,他們通過邀請外部專家進現場聯合攻關,採用改進的斜眼掏槽、水壓弱爆破等新工藝、新技術,有效地降低了隧道超欠挖,一舉將光面爆破效果提升到了全線領先水平;由於斜井長度近2000米,所以正洞施工愈深入、通風排煙愈來困難、對生產的影響也愈嚴重,在強化通風排煙、灑水降塵的同時,他們果斷調整施工順序,將原來後期進行的3號地下風機房通風通道提前突擊施工,當通道貫通後,在大功率吹風機的作用下、一股股清新空氣吹進隧道,大大改善了洞內環境,保證了施工的快速進行。
科技克難顯實力。隨著施工難題不斷破解,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天台山隧道施工始終昂首闊步走在全線建設的最前排。(通訊員周廣寬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