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榮區:低調千年,只為邊關曉月

2021-01-16 騰訊網

大同市新榮區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北緣,地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帶的黃土丘陵區。東依採涼山,與陽高縣、大同縣相連;南望雷公山,和南郊區接壤;西臨馬頭山,同左雲縣、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毗鄰;北靠彌陀山,以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涼城縣對望。

新榮區面積1018平方公裡,海拔1070~2144.6米,呈四山環抱之勢。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有淤泥河、涓子河、御河、萬泉河4條水系,相對形成破魯、得勝、東郭(東勝莊、郭家窯)3個小盆地和淤泥河沿岸帶狀平坦之地。

淤泥河溼地

新榮區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地質儲量2.09億噸,可採量1.6億噸,是山西省重點產煤縣(區)之一。石墨儲量2700萬噸,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是國內重要的優質石墨儲量區。此外還有優質黏土、紫砂頁巖、輝綠巖、玄武巖、石英砂等。

北魏時在境內西寺梁山附近設有永固縣,遼、金在今拒牆堡西南設宣德(宣寧)縣。1970年建區,時為大同市北郊區,轄9個人民公社。1972年4月行政區劃調整後,改為大同市新榮區。2017年底,下轄6鄉1鎮,140個行政村。總人口11.26萬人,居住著漢、滿、蒙、回、藏、黎、壯、布依、傈僳、彝等10個民族。2018年2月9日,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於同意山西省調整大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將大同市南郊區古店鎮劃歸新榮區管轄。

邊地要塞 烽燧綿延

新榮區建區時間雖短,但歷史悠久。1973年在新榮鎮總高墩村發現的恐龍化石證明,早在6700萬年前,境內就有大型脊椎動物活動。鎮川南梁、劉安窯等地的考古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作為一代京師、兩朝陪都、明清重鎮——大同的北部門戶,歷朝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漢高祖劉邦十萬大軍被困於花園屯鄉境內小白登,七天七夜驚心動魄的金戈鐵馬永載史冊。

新榮是邊塞文化、邊塞風光、邊貿文化的集中體現地之一,由得勝口和得勝堡、鎮羌堡、四城堡組成的「一口三堡」古堡群,既是戰爭時期烽火連天、金戈鐵馬的戰場,又是和平年代邊疆人民互市貿易、商賈雲集的集市。境內是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大同鎮的重點防區,於是形成了烽燧綿延、堡堡相望的景象,為國內所罕見。

鎮川長城 趙月東攝

新榮境內長城有兩條,是明代大同北部重要的兩道防線,總長109.5公裡,每平方公裡國土面積長城佔有量居全國前列。沿邊築烽臺350多處,護邊城堡10座,馬市交易堡1座(四城堡)。在不足5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護邊堡達10座,佔當時大同鎮護邊諸堡的五分之一。且當時著名的「邊牆五堡」,即鎮邊、鎮川、宏賜、鎮魯、鎮河五堡,除鎮邊堡外均在境內;「塞外四堡」,即鎮羌、拒牆、拒門、助馬四堡全部在境內。

得勝堡

得勝堡位於新榮區堡子灣鄉,始建於漢代,稱平城塞,自古為聯結晉北與內蒙古的主要通道。得勝堡以北1公裡即是得勝口,是連接口裡口外的重要關口。得勝堡大規模建設從明代開始,是明代「九邊重鎮」大同的北門戶,為當時最大的堡城,同時兼具軍、民、商、宗教功能。和平時期是蒙漢交易的主要場所,時有「金得勝」之譽稱。16世紀著名的「隆慶議和」就發生在這裡。該堡先為土築,明萬曆二年(1574)磚包,周長3裡4分,高3丈8尺。今堡城包磚多被拆走,保存有磚砌券拱南關門。南關門朝南匾額為「保障」,朝北則為「得勝」兩字。

助馬堡

助馬堡位於新榮區郭家窯鄉,是明長城山西段的屯兵官堡,與鎮羌堡、拒牆堡、拒門堡同期修築,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四堡初建時被稱為「鎮羌四堡」或「塞外四堡」,保安堡建成後,與保安堡合稱「塞外五堡」。明萬曆元年(1573)包磚,周長2裡4分(東西250米、南北280米),高3丈8尺。助馬堡開東門,東門甕城開南門,現二門均保存完好。出甕城便是助馬堡的關,關比堡稍小(東西250米、南北215米)。在堡的四角和關的西角上建有6座角樓,在北牆西北角處建有炮樓,且在幾個大的馬面上均建有廟宇。明嘉靖年間,在此設北西路,並由參將駐守,下轄助馬、拒門、滅虜、成虜、寧虜、保安、破虜、雲西、雲岡九堡,管邊20裡3分,轄墩33座,駐軍634名、馬騾30匹。直至清朝時仍有參將駐守。

鎮川堡

鎮川堡位於新榮區花園屯鄉境內,北距長城5公裡。該堡為嘉靖十八年(1539)所築的「邊牆五堡」之一。明萬曆十年(1582)包磚,是新榮境內沿邊諸堡中建築保存較好的一座。堡城周長2裡5分,高4丈1尺。明時在此設守備,護邊10公裡,轄墩31座。當時由於此堡所轄長城沿線地勢平坦,無山河之險可憑藉,故易受侵擾。嘉靖、隆慶年間,蒙古兵曾兩次從這裡毀牆大舉攻入。

歷史遺址 古蹟流芳

新榮區歷史遺址眾多,全區共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有些資源為國內獨有。其中,除內、外兩條明長城外,還有國內最大的長城古堡群以及最大的明代馬市遺址;有被列為雲中八景之首的南北朝時期最大的墓葬方山永固陵;有遼、金時期的宣寧縣城遺址和知名度較高的白登臺及長城飲馬窟等;有建於遼、明時期的寧靜寺、慧泉寺、太玄觀(宏恩寺)等。

馬市遺址

馬市遺址位於新榮區堡子灣鄉得勝口和郭家窯鄉助馬堡西。其中以得勝口的四城堡馬市為大。四城堡馬市設有南北致遠店、馬市樓、南閣、街市、民宅、中心市場等,是明代北部邊疆漢蒙互市的最大場所之一。明代詩人李杜曾以「吹笛關山落日隈,幾年曾此得登臺。天王有道邊城靜,上相先謀馬市開。萬騎雲屯星鬥暗,三秋霜冷結旄回。一從款塞歸韁索,幕下空餘草檄才」的詩篇讚美當時關山平靜、交易繁忙、一片安定的盛世景象。

方山永固陵

方山永固陵(北魏皇陵)

方山永固陵位於新榮區花園屯鄉西寺村西南西寺梁山(古稱方山)山頂,始建於北魏太和五年(481),是北魏著名政治家文明太后馮太后的皇陵。永固陵是我國現已發掘的南北朝時期最大的墓葬之一,也是目前唯一能確認的北魏平城時期的皇家陵園遺址。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由墓道、前室、過道和主室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攢尖頂。墓室門框上雕有口銜寶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永固陵陵園按中軸線規劃布局,特別是陵園與佛寺相結合,在歷代帝陵中獨具特色,曾以「魏陵煙雨」被列為古雲中八景之一。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宣寧縣城遺址

宣寧縣城遺址位於新榮區堡子灣鄉拒牆堡村西0.5公裡處,東西約1公裡,南北約2.4公裡,佔地面積約240萬平方米。遼始建宣德縣,金大定八年(1168)更名宣寧縣,是遼金時期漢族與少數民族邊貿重鎮。該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磚、瓦、灰陶、銅錢、瓷器、陶壺、罐、石雕、火炕、石磨等物,是了解契丹、女真等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發展狀況的寶貴資料。

寧靜寺

寧靜寺位於新榮區破魯堡鄉破魯堡村北城牆下,系大同市保存較完整的遼代建築之一。歷經多次修繕,方得以保存。該寺現有大殿、中殿、偏殿、禪房等建築15間,各殿內存有塑像60餘尊。

彗泉寺

彗泉寺位於新榮區花園屯鄉西寺梁山東麓,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史上幾經毀壞、重修,20世紀70年代又毀。2002年重新修繕。彗泉寺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窯式木樑結構,大殿門簷柱、門楣均為石刻浮雕,大殿兩側還有一對琉璃吼獅,姿態雄健,是不可多得的琉璃精品。

邊塞風光 美不勝收

新榮區素有「大同後花園」之說,這裡青山披翠,溪泉潺潺。當年馮太后把方山作為百年後的長眠之地,就是看中了這裡東臨萬泉河、西傍飲馬河、夏猶巨龍戲水、冬似原馳蠟象的絕美景色。

萬泉河溼地

採涼山

採涼山位於新榮區東南部,距大同城東20公裡,主峰海拔2144.6米,為大同近郊海拔最高山峰,總面積649.1平方公裡。採涼山以涼得名,年平均氣溫僅6.7℃左右。這裡山勢高峻,白雲撫頂,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0%左右。春季鳥語花香,特別是春夏之交,山下桃杏爭豔,山上白雪皚皚,風景別致,曾以「採涼積雪」被列入古雲中八景之一;夏秋兩季勁松翠柏,清泉四溢,溪流湍急迴繞,空氣清新;冬季林海雪原盡顯北國風光。採涼山還以盛產名貴中草藥、優質山蘑菇、山茶葉和百草香優質牛、羊肉而聞名長城內外。

飲馬河

飲馬河(在新榮界內稱作御河)發源於內蒙古豐鎮,由北向南經新榮穿過大同市區最終匯入桑乾河。飲馬河新榮段大部分在堡子灣鄉。飲馬河周邊森林覆蓋率達到65%,是新榮區的綠色屏障、天然氧吧。這裡被譽為塞北的天然牧場,成群的牛羊悠閒地漫步在河灘、山崗;這裡被稱作人間的天堂,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彌陀山

彌陀山位於新榮區北部,背依古長城,雄踞拒牆、拒門二堡之間,山勢平地拔起,山頂視野開闊,扼晉蒙交通要塞,歷來戰事頻繁,歷史上曾有不少戰役發生在這裡。20世紀80年代初,郭家窯、堡子灣兩鄉人民在山上植樹種草,改造大自然,萬畝樟子松成為全省「三北」防護林樣板工程。站在彌陀山最高處,登一山而覽晉蒙,南望可看新榮全境,北望則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廣袤的農田。

古堡風情 民俗獨特

新榮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其獨特的民俗文化。作為邊陲要地,長期的多民族雜居,以及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相互交融,使新榮區人民形成了熱情好客、奔放豪爽的性格特徵。民風純樸、樂善好施、禮俗多元、寬容海納是新榮區突出的文化基因。

得勝鑼鼓

新榮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頗具特色,得勝鑼鼓、北辛窯手工刺繡、八墩臺村民間吹打樂、磨復其灣村接骨藥、碓臼溝秧歌都是可圈可點的珍貴文化寶藏。

碓臼溝秧歌

碓臼溝秧歌是新榮區西村鄉碓臼溝村的一種民間歌舞,因其唱腔活潑、旋律優美、吐字清晰、通俗易懂,兼有中原細膩和塞北粗獷的雙重風格,地方特色濃厚,頗受當地群眾歡迎。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初步考證,碓臼溝秧歌起源於明代,以宣揚鄰裡和睦、妻賢子孝的「家務戲」為主。清末逐漸衰落。抗日戰爭爆發後,碓臼溝秧歌基本絕跡舞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該劇種又重新恢復起來。現保留有《紅板》《訓子》《苦相思》等10多個古老的板式曲牌。

飲食文化 舌尖誘惑

新榮區地方飲食構成以雜糧為主,民間食品頗具特色。因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短早霜、冬寒少雪,年均氣溫5.5℃左右。這樣的氣候條件決定了農作物以耐寒、無霜期短的小雜糧為主,不但種類多,而且質量好。新榮區是山西省重點小雜糧種植和12個重點油料基地之一。胡麻油、蕎面、豆面、花園屯的糕面、大窯山的莜麵、暢家嶺的大蔥、得勝的韭菜、採涼山的蘑菇等名揚晉蒙交界之地。大窯山莜麵還在1972年周恩來總理接待法國總統蓬皮杜時被選用。

麻葉、糕花、油果子

大窯山莜麵

大窯山地處雷公山下,多丘陵山地,氣候涼爽,通風良好,且陽光照射充足,有著得天獨厚的種植秋莜麥的自然條件。大窯山莜麥不但顆大粒飽,而且非常白淨,再經大窯山人的精心淘洗炒磨,加工出的莜麵又白又細、又筋又吃水。莜麵推成窩窩蒸出後,不倒不粘,蘸上油熗辣椒黃蘿蔔酸菜湯,味道獨特又爽口怡人,真可謂新榮一大風味食品。

得勝韭菜

因得勝堡內城牆高,開春風沙小、氣溫高,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等得天獨厚的條件,得勝韭菜不僅發芽早,長勢旺,可提前上市,而且用來作餡,隔夜後色、香、味不變,故而遠近聞名。到了伏天韭菜花開時,採些飛白的韭菜花,醃拌上黃瓜條、豆角絲,就成了上等的韭菜花醃製品了。

道士窯羊肉

道士窯是新榮區採涼山下、萬泉河畔的一個村莊,牧羊歷史悠久。所產的道士窯羊肉質鮮嫩、肥而不膩、鮮而不羶、嫩而不腥、纖維細軟、脂肪含量低且覆蓋均勻,歷史上曾是皇家貢品。

(圖片:陳榮燁等提供)

來源:老袁私語

原標題:大同市新榮區——長城古堡之鄉 盡顯邊塞風光

你若喜歡,可點在看分享行走山西

相關焦點

  • 好消息 大同新榮區全力建設區域性新能源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示意圖據了解,2020年大同新榮區因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將打造區域性新能源產業基地,開足馬力推進新型能源項目的建設,加快進程,帶動經濟發展,造福百姓。大家都知道風能和太陽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加快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對於節能減排、增加清潔能源供應、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地處大同市西北部的新榮區不僅有充足的風能資源,而且也是我市光照量最充足的地區之一,十分有利於新型能源。
  • 大同新榮區公安分局快速破獲一起盜竊案
    據大同公安消息: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裡的時候,有些人卻動起了盜竊的歪心思。3月5日晚,新榮區公安分局快速破獲一起盜竊案,有力打擊了疫情防控期間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維護了轄區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 大同的「塞外懸空寺」,豎立在懸崖邊,氣魄非凡,獨具特色!
    大同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居住。它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大同帶來了許多人文景觀,使它成為全國優秀的旅遊城市。新榮區作為大同市四個市轄區之一,沒有雲岡區雲岡石窟的名氣,沒有平城區行政中心的地位,更對雲州區的健康養生毫無興趣。但它是大同市郊區唯一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 不忘初心.天下大同 ——大同市新榮區弘法藝術研究院舉辦首屆詩...
    佛教在線大同訊 10月18日上午的大同市新榮區弘法寺藝術研究院上空,陽光和煦,碧空萬裡。研究院內,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首屆詩書畫藝術節。來自北京、上海、山西、內蒙古、廣州、雲南、浙江等七省市區近百位藝術家和市區領導參加了此次盛會。
  • 大同新榮區警方抓獲一名吸毒人員,強戒兩年
    為深入推進「春季攻勢」專項行動工作,有效遏制毒品犯罪,進一步淨化轄區社會治安環境,大同市公安局新榮區分局堅持嚴打方針,以「零容忍」態度,常抓不懈,強化摸排,深挖擴線,持續作戰,不斷擴大打擊毒品犯罪戰果。4月17日,成功抓獲一名吸毒人員,有力震懾了毒品違法犯罪活動。
  • 大同新榮區的由來
    大同市新榮區是山西省建制歷史較短的縣(區)之一,始建於1970年11月16日。 建國初期,新榮區區地域分屬大同市和左雲縣,歸察哈爾省。 1952年8月察哈爾省撤銷,大同市、左雲縣改歸山西省。本區仍分屬大同市、左雲縣。屬大同市所轄部分後歸大仁縣管轄。
  • 大同新榮區: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 搜狐新聞-文旅7月25日,2020「脫貧攻堅看大同」——網絡媒體大同行活動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大同市新榮區,走訪了當地兩個特色脫貧村——蘆家窯村和得勝堡村。郭家窯鄉蘆家窯村位於新榮區址西北8公裡,全村383戶865人,特困供養戶9戶,殘疾人26人,低保戶103戶144人。2014年到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2戶190人,其中,脫貧91戶189人,未脫貧1戶1人。據了解,蘆家窯村過去經濟落後,村容村貌零亂,社會治安混亂,是全區有名的上訪村。
  • 山西大同新榮區黨員當好「三員」抗擊疫情
    編者按:為宣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各地各級黨組織發揮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黨建雲開通「一線守護」欄目,在全國範圍徵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疫情防控的有力舉措及先進事跡。作品將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人民黨建雲陸續發布。
  • 新榮區兩女幹部 大同人講話挺能幹的
    豐收的農民喜笑顏開新榮區接觸的人不多,接觸兩個,都是女幹部。第一個是新榮區的書記,姓鄧。開會見過兩次,一是在大同賓館,新榮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關於土地上網掛牌事宜,那一次鄧在會上講話,思路清晰,語言乾脆,有許多新思路,而且能夠簡化環節、加快土地流通,好多地方,在大同應該說是首次。後聽了解她的人介紹,說她幹事有股韌性,看準的事,一定會走下去。
  • 大同古長城公路自行車公開賽10月9日啟動
    根據大同市人民政府與山西省體育局《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安排,「2020 大同古長城公路自行車公開賽」將於10月9日~12日在我市左雲、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舉行。大同長城,是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 四個朝代的長城,分布廣泛,歷史悠久,富有特色,堪稱是一座天然的長城文化博物館。
  • 大同市新榮區鴻博學校中考喜報
    熱烈祝賀大同市新榮區鴻博學校2020年中考再創佳績,以絕對優勢蟬聯全區六連冠,包攬全區中考前10名,張聖潔以613分勇奪全區中考狀元。被大同一中錄取9人,其中統招4人。被大同二中錄取11人,其中實驗班1人,統招7人。被實驗中學錄取4人,其中宏志班1人。被北師大附中錄取28人,其中智慧課堂班13人。被大同三中錄取11人。被大同市鐵一中錄取1人。
  • 大同新榮區脫貧戰場黨旗飄飄
    這是大同市新榮區在實施移民搬遷之初就確定下的方案。」5月21日,大同市新榮區德安家園便民大廳裡,在低保、教育、就業等9個服務窗口前排隊辦事的人們井然有序,採煤沉陷區搬遷(第一期)聯合黨支部副書記張洪文說,這些都是聯合黨支部指導設置的服務窗口,旨在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環境。
  • 新榮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新榮區立足當地資源、產業優勢,堅持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推動轉型升級。據了解,新榮區以工業產業轉型為方向,大力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大同騰揚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山西悅凌空調有限公司太陽能超導變頻空調綜合利用與研發製造項目建成投產,通揚碳素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建設推進順利。
  • 大同新榮區知名刑事訴訟律師
    大同新榮區知名刑事訴訟律師  2024年02月25日  十年  七年六個月十六天  /  2014年9月26日  入監  一年九個月四天  獲得嘉獎20次;2015年4月獲得表揚;2015年10月獲得表揚;2016年4月獲得表揚;2016年4月獲得改造積極分子  減去十一個月  158  4917  八監區  祝玉華  44犯罪刑事辯護律師。
  • 大同市新榮區,應該恢復它原來的名稱,宣寧區或者宣德區
    大同市下轄四個區中(平城區、雲州區、雲岡區、新榮區)當屬新榮區名最富時代特色,而欠歷史底蘊。平城區取自魏都平城,雲州區取自唐雲州府,雲岡區則以北魏開鑿雲岡石窟而名。唯新榮年代最短,新榮區始建於1970年,故而「新」,欣欣向榮也。其實若從歷史來考量的話,筆者認為新榮區應該改名宣寧區或者宣德區。新榮區的地界上是有過縣治的即金代的宣寧縣。
  • 大同市新榮區弘法藝術研究院舉辦首屆詩書畫藝術節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馮建軍 攝影袁建國 通訊員冀成有大同報導 10月18日上午的大同市新榮區弘法寺藝術研究院上空,陽光和煦,碧空萬裡。研究院內,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首屆詩書畫藝術節。
  • 新榮區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首屆得勝堡雅集文化活動
    參加本次雅集活動的領導有:原大同市委副書記高印,大同市著名文史學者力高才,大同市民俗專家趙佃璽,原大同報社社長李爾山,大同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宋生東,大同市政協常委郭彪,市文聯副主席張新明,新榮區政協副主席張桃枝等,大同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李淵濤,大同市古琴協會會長於晉,大同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謨、左建春、方月夜,大同市美協副主席李鍵、藉升,晉陝蒙冀原生態民歌協會會長楊文祥,著名演員謝慧文
  • 大同各區縣名稱的由來是什麼?這些名稱都蘊藏了哪些歷史符號?
    2018年,大同市經過區劃調整,將原來的四區一縣重新整合為新的四個區,徹底擺脫了時代特徵與行政管轄混亂的局面。從原來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大同縣,改為平城區、雲岡區、新榮區,雲州區。歷史文化符號,躍然紙上,外地人每次閱讀此地,必然能夠聯想到此處的歷史文化。那麼,新的四個市轄區的名稱,究竟都有怎樣的故事呢?
  • 大同一區被譽為大同後花園,是山西重點產煤區,境內有塞外懸空寺
    作為中國第一個歷史文化城市,大同從10萬年前開始就有人類在這裡工作生活,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遺產給大同帶來了許多人文景觀,大同成為了全國優秀的旅遊城市,大同市境的西北部有一個區,北在萬裡長城和內蒙古自治區豐鎮縣的交界處,本市雲州區,西與左雲縣交界,南與本市雲岡區和和平城區相鄰,因為位於大同市的大後方,所以被稱為大同後花園,這個區是新榮區。
  • 邊塞都城·大同記憶(3)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清初顧祖禹在撰寫他的兵要地誌專志《讀史方輿紀要》時嘆為觀止,認為「大同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清人看前朝尚且如此,聯想到這裡曾經燃起的熊熊戰火,諸位對筆者前面的結論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