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學員在第一次跟我溝通時都會問我這樣的問題:
教練,我要多久才能減 20 斤?
教練,我體脂率現在是 23,我想控制到 19 以內。
教練,我想把肌肉圍度練大一點,你給我用大重量吧!
教練,我練了兩個月,上秤胖了 6 斤,我好慌啊!
教練......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要默默嘆口氣,然後開導這些因為數字而焦慮的朋友,把注意力從數字上轉移開來。
數字大概是人類世界最常用的工具了,時間的長短、距離的遠近、大還是小、重還是輕,我們都用它來衡量、記錄、計算、推演。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數字漸漸變成最重要的、甚至是衡量我們的唯一工具,控制和支配著我們的人生:
成績單上的數字證明你是個優秀的孩子、銀行卡裡的數字證明你是個成功的大人;體重秤上的數字代表你的身材、槓鈴片上的數字代表你的力量;擼鐵為了圍度、跑馬為了PB、深蹲一天動輒幾百個、平板撐比賽誰撐的時間長......
如果讓我們把時間軸往回拉一拉,回想一下你剛開始運動時,是為了什麼?
為了好身材、為了健康、為了更有力量、為了能扛住生活的壓力、為了更好地享受人生。
為了這些美好的目標,我們開始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各種數字,重量、組數、速度、心律、體重等等等等。它們的出現原本是作為工具,讓我們能更科學、高效以及安全地達到最開始的目標。
然而現在呢?
可能是因為這個過程太辛苦了,也可能是目標不知何日才能實現,又或者是,在持續的努力中急需得到反饋,總之,漸漸的我們眼中就只剩下這些數字:
體重輕一點、再輕一點;
重量重一點、再重一點;
速度快一點,再快一點......
不斷刷新的數字給了我們即時的滿足感,也支配著我們的行動和情緒:動作變形無所謂,只要舉得更重;營養不良怕什麼,只要體重更輕;膝蓋疼痛?忍一忍吧只要跑得更遠......
於是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把手段當作目標,陷入了無限循環的焦慮。
而焦慮的源頭就是,只用數字來衡量自己。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很容易局限住我們,導致路越走越窄,直到被困住。至此,數字對我們的綁架完成。
想逃脫,就得從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裡跳出來。
舉個例子,評價一個人一段時間裡練得怎麼樣,要從很多方面來考慮:
動作模式有沒有改善、身體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有沒有提高?運動對日常生活習慣有沒有正面的影響?睡眠有沒有變好?心情有沒有更平和?幹家務活兒是不是不那麼累了、加班的精神頭是不是更足了?等等等等。
這些方方面面的東西,才可以構成一個多維的、完善的評價體系,而這些才是數字背後更重要、更值得我們去在意的事情。
這時候你回頭再看,一樣的數字,本質卻並不一樣。
真正需要關注的是:
同樣是五分鐘的平板撐,搖搖晃晃塌腰縮肩的五分鐘,和全力繃緊不動如山的十個三十秒,不一樣;
同樣是六十公斤的體重,松垮無力的六十公斤,和緊緻流暢的六十公斤,不一樣;
同樣是達到某一個心率值,笨拙難看的動作,和優美精準的動作,不一樣;
同樣是五分鐘的硬式壺鈴抓舉,手掌上皮破血流的一百個,和皮膚完好無損的一百個,不一樣。
運動,首先在於「運」,即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我們的身體;其次才是「動」,即完成動作達成一定目的,先有動作的質量,再談動作達成的數量。
一旦我們把注意力從那些數字轉移到身體和動作上,去關注每一次呼吸、關注每一次繃緊和放鬆、關注每一條動作軌跡、關注身體和心靈的連接,我們就能從數字的綁架中逃離出來,去到更廣闊的天地。
而數字,仍然只是為我們所用的工具而已,別忽略它,也別依賴它。
本文作者
靳翔,SFG Level 1 認證教練、MR.MACEMAN錘鈴認證教練、DVRT™動態變阻訓練 L1認證教練、PoseMethod®跑步技術專家L1認證、國技院(韓)認證跆拳道黑帶、FMS 功能動作篩查認證、DNS Exercise Ⅰ(運動)認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