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薈|阮勝明:教師和寫作

2020-12-23 遇見紅羅山書院

教師和寫作

阮勝明

日前,由市教育局組織的語文教師寫作大賽結果揭曉,筆者有幸忝列在一等獎名單之中。高興之餘,筆者更多地是想到了教師和寫作這一話題。時下,潛心寫作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而原本應該成為寫作主力軍的教師,也懶得動筆了。

造成教師不願寫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們很多教師不了解教師寫作有何意義和教師該如何進行寫作這兩點,應該是眾多原因中的首要原因。著名特級教師高萬祥在他的《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中講到,優秀教師的第五堂必修課是「積極寫作」。書中說:「寫作是優秀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能不能寫作是一個教育家和一個教書匠的基本區別。作為知識分子,一個優秀教師的全部尊嚴在於擁有思想。如果說身體是軀體的存在,那麼文字所承載的思想是精神的存在。而且作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這是一種永恆的生命價值和生命存在。」

對於「教師應該如何寫作」,高老師主張「真誠地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教師寫作的第一種方式:像寫情書那樣真誠,堅持日記隨筆寫作。書中講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作者最敬仰的教育家,因為他既偉大又親切。蘇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從5點到8點寫教育手記,點滴積累加上長期的堅持不懈,便有了他的傳世著作。沒有什麼抽象的深奧的名詞術語,也沒有多少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議論,讀他的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相互聊天談心,但細細咀嚼品位,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因為他的著述都來自他的校長手記、工作筆記和生活日記,都來自最真實的觀察分析和思考。李鎮西老師也是因為受蘇霍姆林斯基影響,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他能成為當代中國教育類圖書的暢銷書的作者和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日記隨筆也許是他最寶貴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我想,雖然不可能每個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勤於實踐、善於觀察、不斷反思、堅持寫作,工作上一定會更有成就。日記和隨筆是教師生活和生命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是一種真誠、坦率,不受拘束的寫作,故也會得到生活和人生的真誠回報。

教師寫作的第二種方式:教師應該是反思者,堅持學生個案寫作。學生個案寫作是教師寫作的重要領域之一。學生個案寫作的要點是:第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對象,選好對象,有解剖麻雀獲取標本的意義。第二,內容上要有一定的覆蓋面,應涉及心理和個性、家庭和父母、學校和成長背景、人際交往和社會影響等內容,這樣才會有從個別到一般、從特別到普遍、從現象到本質的科研意義。第三,貴在跟蹤和思考。

我想,教師給學生寫個案報告猶如醫生給病人寫病例報告,是最貼近生活、最真實的,所以是極有價值和意義的一種寫作方式,值得我們每個教師認真去嘗試。

第三種方式:詩意地生存,堅持文學和學術寫作。高老師告訴我們,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也就是站好講臺、教好學生的同時,適當進行文學寫作和學術性研究著述,不僅對工作有幫助,更是能提升教師的生活與生命質量,讓教師永遠「詩意地棲居」在幸福和快樂之中。拿起筆來能發洩心中的情緒,能讓人無比放鬆,洗去落滿身心的塵埃。同時試著反思。學會了反思,便是懂得了提升;學會了欣賞,便是懂得了珍惜,而珍惜,它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一種樸實的幸福。心靈因幸福的堆積而變得越來越溫潤,思維也在點滴反思中磨鍊得更加辯證而敏捷。

所以,各位同仁,請拿起您手中的筆,開始我們「詩意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簡介】:阮勝明,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董店中學,微信名老元,男,1963年10月出生,農村中學教師,省、市作家協會會員,區作協理事,堅持業餘讀書碼字,發表或獲獎作品近百篇。紅羅山書院首屆立白杯全國散文大賽三等獎獲得者。

——精彩回顧——

「立白杯」頒獎專刊 | 阮勝明:最美的遇見

雜文 | 阮勝明:人生是用來奮鬥的

原創 【「立白杯」中國散文大賽徵文作品—082號】阮勝明:一雙手

隨筆屏 | 阮勝明:搓背

隨筆屏 | 阮勝明:用愛點亮「心燈」

紅羅山書院三周年特刊徵文【26】| 阮勝明:遇見紅羅山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12】 | 阮勝明:背影(外一首)

記錄時光夢影, 書寫錦瑟流年。

紅羅山書院ID:hongluoshansy

總編:姚國祿

主編:忽文靜 趙洪偉

原創首發散文、小說、詩歌、評論。

讚賞作者七平臺三,十元之內不返還。

投稿郵箱:hongluoshansy@163.com

相關焦點

  • 散文薈|週遊:寫在教師節前夕
    寫在教師節前夕週遊前天,還是步履蹣跚的小兒子從我箱子底層翻出了一件舊物——我見習時寫的住院病歷。當打開這份病例,瞬間讓我思緒萬千。哪怕我今天有丁點的成績,都和這位老師的含辛茹苦地付出是分不開的。我怎麼能夠忘記呢?時過境遷,我已步入中年,我已濫竽充數地當了醫生,帶過很多學生,也算半個老師了。我是否也這樣去對待我的每一個學生了呢?也這樣去批改他們的病歷、嚴格要求他們了呢?看著這份病歷,我再次浮想聯翩。
  • 當前的散文寫作有哪些新動向(文末有贈書)
    但文化大散文也的確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局限與硬傷,受到大面積的責難和走向沒落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許正是看到傳統文化大散文的缺憾,近幾年來,散文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文化歷史散文寫作,其代表作家是李敬澤、祝勇與穆濤,他們以不同於餘秋雨們的寫作立場、歷史觀和呈現歷史的方式,為文化大散文注入別樣的元素,並由此引發了文化大散文的新變。
  • 散文薈 | 張輝平:洨河岸邊話滄桑
    人們在洨河上建起的無論是「永橋」,「清明橋」還是「安濟橋(趙州橋)」,都是為了出行方便,防止水患年頭的生產和生活不受影響。然而人們的願望是善良的,水患是不易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如陳村村西永橋旁的「鎮河橋碑」,其意是鎮住洨河的水,免除年年到來的洪水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然而,「鎮橋碑」不但沒有鎮住河水,洨河反而年年泛濫,水患使得人們流離失所。天災不可避免,人禍更是不期而至。
  • 張怡微談散文寫作:《背影》被「誤讀」多年,朱自清與父親之間的...
    記者 | 實習生 姚妤婕編輯 | 黃月1上海作家張怡微在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專業教了四年的現代散文寫作,她發現:「不管大學排名如何,不管導師團隊如何,當代的創意寫作課程中幾乎沒有散文。」張怡微與陳引馳對談《散文課》 (攝影:華師大出版社)散文定義龐大卻缺乏理論「創意寫作」最初起源於愛默生在19世紀30年代的演講,它區別於學術性或技術性的寫作,用來指富有創造力的寫作實踐。五十年後,哈佛大學開設第一批創意寫作課程,意味著它開始成為一個正式學科。
  • 上遊•互動丨融媒新時代 夜雨薈群英一一重慶晚報「群英薈」五...
    只有晚報「群英薈」群每天必看,而且置頂。還記得5年前這個群剛建立的時候,只有幾十個人,現在已滿500人了。他們中大部分是年輕人,覆蓋了重慶三十幾個區縣。這些作者從山村溫軟而餈糯的泥土走來,從大學中學小學走來,從工廠、從機關,從各行各業走來。既是建設者、時代變遷的參與者又是抒寫者,他們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無不文字簡煉,內蘊深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迴蕩著這座城市的脈動和心跳。「群英薈」功德無限。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之備考寫作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在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中寫作部分的比例一直佔據著半壁江山,要想拿到,寫作一直是我們在日常授課中的重點部分。
  • 被忽視的當代散文閱讀,聽聽教育工作者和作家們怎麼說
    日前,譯林出版社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在京為新書《我認出了風暴》舉辦了一場閱讀沙龍。因為涉及到「語文教育」的話題,這場沙龍不僅邀請到來自高校和中學的名師與作家們共同探討,還吸引了不少家長到場「取經」。
  • 改善心靈與現實的關係 名編談散文寫作與鑑賞
    《廣西文學》編輯部主任韋露以《散文寫作與鑑賞》為題,與文學愛好者們分享了對散文的種種思考。   韋露說,經常閱讀可以改善心靈與現實的關係。她還說到散文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優勢。她以餘秋雨《中國文脈》、秦嶺《中國散文的尊嚴》和吳佳俊的《中國文脈與散文文體的尊嚴》等說明,儘管後來從西方引進嫁接的技術所催生的小說,大有喧賓奪主之勢,但中國文脈的基因是無法更改的。
  • 散文薈|陳卓:粉末視界
    原來他們圍觀我和我的畫,根本不像我想像的那樣。於是,我筆舞手蹈,抓形抓特點,幾分鐘搞定了他的速寫像,將畫夾捧到老頭兒手上。「呀呀呀,真像啊!」老頭兒樂得滿臉開花,站在我背後的幾個人也擠到了老頭周圍跟著起鬨:「尼瑪,畫得真特麼好」「我×,傻×德性都畫出來了哈」「是啊是啊,大傻×!」他們一亂叫,老頭兒不樂意了:「去你媽的,你特麼才大傻×!」
  • 3-6年級學生寫作無思路?教師為你指點迷津:讓學生「寫自己」
    作文教學中存在這樣的怪異狀:許多學生平時一氣呵成寫就的日記或書信,用文學的標準看就是一篇不錯的散文,但他們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文時,情形卻變了,不是苦思冥想就是左右為難,曾經輕鬆的筆順時重得難以下手。是什麼使學生在作文時缺失了自己的情感、價值和能力?今天胡老師為大家分享三到六年級學生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寫自己」。讓學生「寫自己」媒體工作者胡說婷還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要求寫一篇命題作文《我尊敬的×××》,而且必須寫她自己。
  • 壟上詩薈第321期|翁想想、歐陽明、早布布的詩
    著有《電視門》《電視門2非誠勿擾》《電視門3職場進化論》《性別女》《路可可打拼記》《一畢業就結婚》《房子房子》《怎麼了婚姻》《我想有個家》《寫給兒子的情書》等長篇數部和網絡電影等,閒寫小詩、散文、評論等,更喜歡種菜,看生命歡喜而安靜地生長。
  • 專訪|張怡微:散文是非常世故的文體,能照亮我們情感的傷痛
    在備課和教學實踐中,因為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散文寫作教材,她開始在對既有材料的整理基礎上,自己撰寫課程實踐方案,並於2019年1月開始在《萌芽》雜誌上以專欄的形式連載。近日,這本針對現代散文的寫作指南《散文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散文的文體流變及散文的創意寫作教學等話題採訪了張怡微。
  • 讀書、寫作,打點人生——讀《做幸福的教師》
    因此,陶繼新認為:「教師要想發展起來,就要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個閱讀經典的空間,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登上『一覽眾山小』的境地。」教師應該通過多方面閱讀,對文本深入解讀,將書中的思想和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文學是「人學」,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
  • 「專欄·寫作課」如何做到散文的「精品化」「文學化」「個性化」
    散文講座我們文學社成立的第二年,就提出了「四個一定」的創作原則和「精品化」「文學化」「個性化」的創作目標。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在文學創作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收穫不少。但回顧我們自己,感覺有些地方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今天,我就借著年會的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三化」的問題。希望大家共同提高。
  • 散文寫作2大誤區,《湘行散記》這份技巧幹貨,教你輕鬆寫好文
    寫景散文是最常見的一種體裁。那麼,如何把寫景散文寫出特色呢?有人會說,寫作是沒有模板的,好不好全看作者功力。這話沒錯!不過,寫作沒有模板,但有誤區。想要寫好,首先要知道「坑」在哪裡。我總結了兩類寫景散文的寫作誤區,是新手最容易犯的。總結的依據,一是日常作文教學,二是為我們當地作協刊物收稿編輯時的經歷,供大家參考。一是「掉書袋」的寫法。
  • 高考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措施
    二、鞏固作文寫作訓練, 幫助學生內化寫作力 高三階段時間緊迫, 教師要定期開展作文訓練工作。寫作訓練不必拘泥於一枝一節, 而是應該進行系統性、方法性的練習。比如按體裁進行作文訓練, 集中練習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散文、詩歌等體裁。
  • 品讀|蔣藍:散文的常數和變數——讀澤讓闥散文集《人焉廋哉》
    文/蔣藍我一直認為,21世紀漢語散文的核心是竭力回到真誠,這才是散文的最高精神。這跟當下盛行的非虛構寫作有一脈相承之處。真誠、真實、真在,構成了我的散文向度。非虛構寫作對我來說,已經成為近十年寫作主要用力的所在。
  • 省社科院舉辦首期「新作思享薈」
    2020年11月24日,貴州省社科院首期「新作思享薈」如期舉行。本期思享薈由科研處和歷史研究所共同主辦,圍繞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周之翔博士在中華書局新近出版的專著《朱子經解:「為己之學」的詮釋與建構》進行分享和研討。
  • 散文閱讀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鑑賞角度與技巧
    4.語言:某種意義上說,散文的語言更具文學特色,風格更具多樣性,內涵更為豐富蘊藉。5.分類:根據寫作內容可分為寫人記事、寫情狀物、議論思辨等類。寫人記事散文: (1)、特點:以敘述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多是敘述日常生活中較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對所寫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 劉萌萌散文創作研討會召開
    他說,好的散文要有細節,強調細節,要有跳出來的那種感染力和衝擊力;對於小說,我們會要求敘事邏輯的統一,散文當中同樣是需要的,這些優點在劉萌萌的散文當中都是有的。           省作協副主席李延青認為,劉萌萌利用她兒童或者少年時的經驗和聯想,甚至是她特有的原始的感官和下意識層面上的敏感經驗,給我們展示了80年代小城的生活氣息,小城人的生存狀態和小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