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金澤鎮成為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一時間,這個不起眼的上海西郊村鎮進入了公眾視野。金澤鎮,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地處上海市的最西端,懷擁澱山湖,位於江蘇省、浙江省與上海市的交界處,是上海唯一一個與江蘇、浙江都接壤的鎮。
而讓金澤鎮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的另一個重要事件是,華為研發中心落戶金澤。今年9月,佔地2400畝,投資100多億的華為研發中心也在金澤破土動工,按計劃項目將於2023年完工。這或許會成為金澤未來發展的新引擎。作為上海的四大水源地之一,金澤鎮的發展一直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產業受到限制發展。根據金澤鎮政府提供的數據,2019年全口徑稅收收入221633萬元,其中區級收入68355萬元。
那麼,華為緣何選址金澤?金澤的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金澤將如何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為上海市民提供放心的飲用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金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茂。
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
從「旅遊+」到「+旅遊」澎湃新聞:金澤未來的產業發展聚焦文旅、科創、金融三大領域。在旅遊方面,金澤周邊有周莊、西塘、朱家角等江南古鎮,上述幾個古鎮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文旅產業發展經驗,金澤如何追趕?
孫茂:金澤區域面積是108.49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25%,森林覆蓋率26%,水和溼地是金澤的特色。金澤古鎮有自己獨特的橋廟文化,歷史上的金澤有橋就有廟,古鎮現存宋元明清四朝古橋七座。
江南古鎮從外貌上看都比較像,但是在文旅產業的打造上卻有所不同。
傳統的古鎮都是以文旅為主:古鎮被開發成景區,然後遊客到古鎮拍拍照,逛逛街,路邊的小店賣著毛豆、扎肉等小吃。金澤古鎮先前沒有進行旅遊開發,一直是保持原生態,所以遊客並不多。但也正因如此,一些名人或者文化人更傾向於來這種幽靜的古鎮遊玩和定居。
我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有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級主管就因金澤良好生態慕名而來,置業在金澤。當她第一次散步到古鎮,表示非常不可思議,古鎮沒有商業化,這是她在其他古鎮所看不到的。她很快在古鎮上設立了畫室,以畫會友,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圈內朋友,有來自澳大利亞、有來自日本的金融高級管理人士。她告訴我,她的這些朋友們都十分希望來金澤,發展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事業,更想把辦公地方搬到金澤,組織工作會議,舉辦團建活動,融入到這裡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
今年我也接待了一些企業家和高管,他們來金澤後都很喜歡這裡有別於市區的原生態景致。他們提出想租一套民宿,租期十到二十年,以後把高管團隊的會議放在這裡開。我的態度是只要不違反規劃和保護條例,允許他們對房屋做一定的改建。原來公司喜歡在市區裡高大上的辦公樓開會,但現在高樓看多了也審美疲勞,反而更嚮往到我們這些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地方來。
還有一位知名音樂家前一陣子也來到了金澤,在古鎮走了一圈。他的原計劃是半個小時,最後足足呆了兩個小時,看完後,第一設想就是也想把工作室搬過來。
我們很歡迎這些名人把工作室放到金澤,並不是說他們的到來會帶動多少消費,我們在意的不是這個。關鍵是名人效應,這是第一。第二是他們的創業項目可以遷過來,從而給我們帶來稅收。第三,這些名人有自己的朋友圈,吸引集聚他們會給金澤的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變化。我們要做的是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讓景致本身去吸引高端人才和企業來金澤。
對於古鎮,我們傳統的做法都是「旅遊+」,在旅遊的基礎上去探索其他產業的發展。現在我的想法是「+旅遊」。直白點說,旅遊不是金澤鎮的主導產業,是其他產業的附加。以古鎮的景色為依託,吸引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來金澤。我想這就是我們有別於其他古鎮的模式。
華為緣何落戶金澤現在談到金澤,華為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坊間關於華為研發中心落地金澤有很多說法,請您介紹一下華為落戶金澤的經過?華為的到來,將給金澤帶來哪些變化?
孫茂: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能選擇落地金澤,我想首要因素應該是華為看中了我們金澤的生態環境稟賦,覺得這裡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和華為在松山湖的總部類似,這樣的生態與華為發展匹配度非常高。其次金澤地理位置優越,金澤緊鄰江蘇、浙江,營商環境良好,交通方便,而距離上海虹橋機場僅四十分鐘車程。
今年9月27號,華為研發中心奠基,現在已經進入了施工期,整個工期是三年,也就是2023年完工。
伴隨著華為的到來,金澤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是高端人才的導入。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總建設用地2400多畝,建築總面積約187多萬平米,總投資100多億,建成之後將導入3萬餘名科研人才,金澤由「西勞東輸」的鎮成為「東才西進」的人才集聚鎮。
二是科技產業的發展。華為的到來,為金澤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指明了新方向。華為研發中心以西,我們將打造成為西岑科創中心,佔地約3000畝,在這裡同華為一起發展高端信息技術等產業,這個科創中心將打造成為長三角示範區重要的創新產業集群。我們期待未來華為的上下遊企業都能選擇這個科創中心,比如半導體研發設計總部、物聯網總部、無線網總部都能落戶在這個中心。
三是基礎設施的提升。華為的到來,會使金澤的基礎設置建設有一個大的飛躍。上海的軌交17號線延長線已經明確在西岑設站,華為周邊還將建造交通集散樞紐,為了讓華為高質量發展,相應的服務配套是必不可少,目前相關規劃和建設都已經在有序進行,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進一步方便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活。
澎湃新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之後要利用華為「金字招牌」,瞄準相關產業有針對性地招商引資。請您介紹一下將如何針對性地招商引資?
孫茂:華為來了以後,好多企業都來跟我們對接。其中,文旅產業比較多。比如有一家企業想把一個村打造成華為的後花園,休閒娛樂的場所,給華為員工提供生活上的配套。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還沒想好具體怎麼做,就先來想在示範區裡佔一塊地,那對於這樣的企業我們會加以限制。又比如有一家智能化企業去年跟我們籤訂了落戶協議,之後會將總部從北京搬到西岑科創中心。這家企業主營業務是智慧化和智能化媒體展示,可以為華為做配套。
不僅僅是企業,現在很多名牌高校也頻繁來金澤考察,也有意向在金澤這片熱土上建設自己的分校區。這些名校表示,考慮來金澤建校,一方面是這裡面向長三角,另一方面就是在工科等學術研究上為了更好地和華為研發中心合作交流,而華為對工科生的需求也很大,晶片、半導體的研發製造,都離不開工科人才。
水源地金澤如何為上海市民提供放心的飲用水
澎湃新聞:金澤是上海的水源地之一,如何在大規模發展產業的同時,保護好金澤的生態環境?
孫茂:前面也提到,水域面積佔整個金澤鎮域面積的25%,其中金澤水庫是一級水源保護區,澱山湖周邊是二級水源保護區。金澤這些年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工業企業拆除等一系列工作,減少了保護區內的企業排汙口,保證了水源地的水質達標,具體說來,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對於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進行優化調整。對於生產設備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的二級水源保護區內企業,實行清退,關停。
二是禁止圍網。有河有湖的地方,肯定有漁民。我們對漁民的要求是可以在捕魚期內捕魚,但嚴禁圍網,防止破壞河內魚群可持續生長鏈。
三是取締無證的堆場、碼頭。這些地方堆放大量水泥、黃沙沒有行業標準及堆放條件,引起的揚塵不但汙染空氣環境,還將影響水源。
四是河道的疏浚和保潔。這方面我們最棘手的是夏天藍藻的爆發,但是我們通過河長制巡河,切實擔負起保衛河道的責任,加強打撈頻次,加大打撈力度。我基本一個月要去巡河兩三次,我去的都是一般人很少關注的小河。這種小河的水質如果是乾淨的,那主要河道的水質也一定有保障。
舉措多管齊下,我們金澤的水質就能越來越好,上海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才有保障。
澎湃新聞:成為先行啟動區一年來,金澤鎮發生了哪些變化?又遇到了哪些堵點和困難?
孫茂:第一個變化是快節奏,高顯示。各項工作都進入了快車道,工作節奏比原來快很多,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打造在進行。項目建設和開發的速度也變快了。比如「江南庭院、水鄉客廳」現在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國際招標階段;元蕩生態岸線貫通示範段進入收尾階段;連接青浦、吳江兩地的東航路新改建工程即將通車;2020年全面升級的環意長三角公開賽將很快亮相「青嘉吳」,其中三分之一路線在金澤範圍內。
第二個變化是社會管理水平提高了。金澤從上海最西邊的小鎮,成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中心點,金澤承接示範區紅利的各項能力得到了提升,治理水平進一步創新,管理標準逐步優化,環境整潔程度也不輸市區。前面提到的西岑科創中心,幾年前那一帶環境還不是很理想,現在去看,感受就大不一樣。
第三個變化是老百姓對金澤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聽說華為等高端企業、項目要過來,看到這個地方確實要迎來巨大的發展,老百姓都特別高興,有了盼頭。而且示範區很多原先的斷頭路也打通了,讓我們的老百姓出行去周邊也更方便了,老百姓也應該是地方發展的最直接受益者。
當然堵點也確實存在。
首先是就業問題。這是一項關乎民生的事,金澤迎來大發展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發展「陣痛期」。由於產業結構調整,二級水源保護等企業關停,致使一部分人員失業,特別是50歲左右的人員,再就業比較困難。如何平衡好發展中的民生問題,需要進一步綜合考量。
第二,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比較薄弱。雖然金澤的環境好,但是想承接大批企業和遊客,目前看還有很大挑戰。希望示範區執委會和市區一級,對我們能有更多的投入,光靠金澤一地的財政來完成基礎設施的更新,還是比較困難。
第三,目前鎮裡的土地比較緊缺。我們現在基本上是通過減量化騰籠換鳥來獲得用地指標。面向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金澤迎來的是巨大的機遇,我們也將在空間利用的效益上多做提升,讓金澤獲得更大的發展。
第四,公共配套服務有待完善。目前金澤教育和醫療的資源比較少。特別是醫療,青浦最近在朱家角引入了蘭生復旦青浦分校和紅房子醫院,但從金澤到朱家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百姓就近就醫,十分不便。金澤有良好的教學硬體條件,但是距離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金澤的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在帶動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社會管理的壓力。另外,新導入的人口以科創、金融、教育等服務業為主,如何與原有居民更好地融合,也考驗我們的社區建設和治理能力。我們要做好整體布局、產業引導、制定規劃,運用好市場化機制,更好地擔負使命實現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