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護理發展如何與高質量醫學發展趨勢相適應,在醫學創新成果轉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2020年11月27日,中華護理學會第十屆護理學術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41個創新項目獲頒第三屆「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獎」。
據悉,中華護理學會自2016年起設立「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獎」,以表彰為護理事業的創新發明做出突出貢獻的護理工作者,並將其列為「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子獎項。本次比賽旨在貫徹「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鼓勵自主創新,促進護理科技及醫學科技進步密切結合,促進護理科技成果推廣和轉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護理與康復處處長孟莉及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部長杜芮參加了會議。
高質量護理下一步怎麼走?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在會上高度讚揚了護理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的貢獻,並借用了一位援鄂醫療隊領隊的感慨:「所有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是我們一個個看(護)回來的!」焦雅輝介紹,疫情初期,許多年輕護士既要承擔基礎護理工作,還要扮演護工和家屬的角色,甚至要負責清理醫療垃圾、運輸氧氣瓶等工作。可以說,2.86萬名援鄂護士,在這次疫情狙擊戰中功不可沒。
焦雅輝還提出,要想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基礎護理還要進一步的加強。她強調,要優先發展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加強專科護理。沒有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此外,孟莉在學術年會上發表了主題報告,闡述了新時代下進一步推動醫療機構護理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創新發明獎名單出爐,誰奪桂冠?
第三屆中華護理學會創新發明獎共評選出41個獲獎項目。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完成的「一種全麻俯臥位頭部支撐裝置」項目獲一等獎,10個項目獲二等獎,30個項目獲得三等獎。
據中華護理學會吳欣娟理事長介紹,此次獲獎者均為紮根臨床一線的護理骨幹,於臨床實踐中總結探索,進而實現了發明創新。
一等獎項目主申報人胡玲現場揭秘「一種全麻俯臥位頭部支撐裝置」。胡玲介紹,目前常用的手術頭部支撐物常需多人協作,且易造成患者顱骨損傷、皮下血腫及感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設計該頭部支撐裝置,可實時監測受壓部位溫度和壓力,直觀數值在計算機上顯示,預警危險值。在臨床手術中當數值超過預警值立刻報警,提醒醫務人員及時調整。
從2013年至今,該院使用全麻俯臥位頭部支撐裝置1253例,只有1例發生二期壓力性損傷,壓瘡發生率為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