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作者:陳慧
藉助於移動互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信託公司對於數位化轉型,信息化建設,網際網路建設逐步達成共識。網際網路打破了線上線下以及區域經營的局限性,為信託行業的全球化布局帶來機遇。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信託屬於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法律法規方面存在滯後性和合規性爭議,信託行業制度紅利下降,經營收益下降。信託行業的網際網路化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信託行業制度紅利下降
2015年《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網際網路信託業務,認可網際網路信託屬於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由於網際網路金融本身屬於新業態,實際運行中出現新的問題,法律法規方面存在滯後性和合規性爭議。當前信託行業頻頻暴雷,風險加大,多數法律法規的目的是為了規範信託公司業務,保障我國信託業健康發展。可知信託行業制度紅利在逐漸下降;另外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下,信託機構的牌照優勢也在不斷下降。
信託行業經營收益下降
經過多年的發展,信託業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自2017年以來中國信託行業資產規模持續下降,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止2019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截至2020年3季度末,中國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同比下降5.16%。
信託資產規模的下降與監管機構的「脫渠道」要求有關。自從實施新的資產管理規定以來,信託公司一直處於「解渠道」過程中,中國銀行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進一步明確了信託公司減少渠道和融資信託業務的目標要求。2020年6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通知指出「去渠道化」的目標將保持不變,有必要繼續減少信託渠道業務,逐步減少信託業務的違法和非法融資,鞏固信託行業混亂的治理結果。
隨著信託行業資產規模的下降,經營效益隨之下降。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2019年,信託行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1200.12億元,較2018年增加59.49億,同比增長5.22%。信託行業利潤總額727.05億元,與2018年大致相同。
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經營收入為841.61億元,同比增長5.8%;實現利潤總額為485.89億元,同比下降13.13%。
網際網路信託機遇挑戰並存
隨著信託行業制度紅利逐漸消失,強嚴監管持續加碼,用戶很難從傳統信託投資中獲得更多的回報。2020年前三季度僅485.89億元,不到四年下降了35%。市場需求層面,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在淘寶、京東等電商的催化下,市場群體形成了網上交易、消費、投資的習慣,為信託行業提供了潛在客戶,網際網路金融、投資需求得到快速發展。
公司層面,藉助於移動互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信託公司對於數位化轉型,信息化建設,網際網路建設逐步達成共識。網際網路打破了線上線下以及區域經營的局限性,為信託行業的全球化布局帶來機遇。囿於信託產品線下交易和區域經營的局限性,信託受益權轉讓一直未能形成規模化的全國交易市場。網際網路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信託受益權轉讓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可知,網際網路信託是有一定的發展機遇的。
但是,信託行業在與網際網路的融合下面臨著較大的挑戰。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在助力信託銷售渠道建設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除了app、微信公眾號,一些網站或者大型科技公司也在幫助信託公司引流,但是這些創新銷售渠道存在與現有監管要求不相容的問題,如何在合規監管進一步加強下進行引流,如何高效利用自身直銷平臺、財富管理中心,以及資金端承壓下,如何建設高效的銷售渠道等均為網際網路給信託行業帶來的挑戰。
隨著信託的高收益紅利漸漸消失,資產風控難、獲客成本高、客戶黏性差、利潤減少、增長乏力成為行業的痛點。法律合規性,風險可控性,信息科技建設是信託行業網際網路發展需要關注的重點,未來信託行業的網際網路化、信息科技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網際網路對中國信託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諮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