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成形於唐朝,盛行於宋朝。按照詞的風格,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在婉約派裡,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李煜和李清照。沈謙曾這樣評價這兩位詞人,「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可見這兩位詞人詞作的影響力。
而這女中李易安,指得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還被譽為「詞國皇后」。
在學校裡,我們都學過李清照的詞,像「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還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些詞我們都非常的熟悉,且都出自李清照之手。
對於這樣一位女文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除了詞,你對她了解多少?最近我讀了《李清照詞傳》,除了她的詞,我覺得她身上的這些特質,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不抱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們便會心生抱怨。可抱怨卻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且沒有任何意義的舉動。
在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一書裡,曾這樣說: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可是要想做到不抱怨,好像卻並不那麼容易。但李清照卻把不抱怨詮釋的非常好。
1. 不抱怨公公
「元祐黨人」事件的發生,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當時與蘇軾等人來往密切,故而被朝廷視為敵對,牽連歸類至「元祐黨人」中,受了牢獄之災。事發之後,李清照寫詩向公公趙挺之求救,懇請他念在聯姻的親情上出一把力,可沒想到遭到了他的拒絕。
對於任何人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即使不跟夫家斷絕關係,至少也會大鬧一場吧!畢竟這麼親的關係,卻見死不救,太沒人情味了。但是李清照並沒有這樣做,她只是寫下了「炙手可熱心可寒」幾個字,雖然心灰意冷,卻也沒有因公公的自私而怨恨。因為她明白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的道理。
2. 不抱怨生活貧困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喜歡收集金石碑刻文物字畫,無疑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雖然他們夫妻二人皆是官家子女,但二人的父親卻都是出自寒門,家教甚嚴,所以並沒有通過官位給予他們多少優待。而趙明誠當時在太學,期間也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如果要收集這些文物,只能省吃儉用。
即使如此,李清照也沒有抱怨丈夫在經濟不寬裕的情況下收集這些需要耗費大量錢財的文物字畫,反而為了滿足丈夫的心願,全力以赴的支持他。
3. 不抱怨丈夫遠去求仕
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大概就是那青州十年!那十年裡,她與趙明誠相親相愛,相濡以沫。可是這樣美好的歲月卻沒有持續下去,趙明誠重得朝廷賞識,需前往萊州赴任。讓人沒想到的是,他沒有帶上李清照,而是把她一人留於青州。
自離開青州起,趙明誠都沒有寫過任何的書信給李清照,反而在萊州納妾室養歌姬,似乎已經把李清照忘到九霄雲外。即使李清照跋山涉水找到他,他也僅僅只是深感驚訝,甚至沒能好好安頓她,只讓人隨意安排一間空房,又照顧自己的喜好去了。
然而李清照並沒有因此怨恨趙明誠,因為心中有愛,她甘願日復一日的等待,終於等到趙明誠回心轉意,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不得不說,李清照是個心胸開闊之人,也正是因為她的不抱怨,所以趙明誠雖然心思遊移,寵愛過歌姬與小妾,最後還是回到了她的身邊吧。
不抱怨的世界,人生才會更美好、更圓滿。
二、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幸福,可是追求的這條路,似乎總是阻礙重重。有些人就會因為這些阻礙,在追求的路上半途而廢,最終前功盡棄。
但李清照是個勇敢的人,是個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人,在她千裡尋夫的這件事情上就很明顯的說明了這一點。
古時候的官家女子基本上都是嬌生慣養,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丫鬟伺候著,出遠門也是坐花轎,有人陪同著。如果讓她一個人出行,風餐露宿,不怕野獸,也怕路上遇到壞人吧,誰還敢一人出行呢?可是李清照是個非常勇敢的人,為了尋找那個心心念念的丈夫,她義無反顧帶著一個簡單的行囊不遠千裡便踏上了尋夫之路。
一個人行在路上,是多麼的孤寂,又會遭遇什麼樣的險境?作為心思細膩的李清照不是沒有想過,但是為了尋找心中所愛,她奮不顧身,她知道她必須克服這些困難,才能追求到想要的幸福,所以她就這麼做了。她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子!
歐文曾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誰說不是呢?我們一切努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這場人生旅行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幸福,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一生中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頂頂美好的時刻。」
幸福需要追求,在追求中獲得美好、獲得幸福。
還記得孟姜女哭長城嗎?孟姜女也是一個為了愛情不遠千裡踏上尋夫路的女子,雖然她的丈夫萬喜良已經在修築長城的時候命喪黃泉,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悲痛欲絕,但是她的痴心一片,她為了追求幸福的勇往直前,值得我們敬佩!
追求幸福的道路坎坷不平,但是想要成功追求,就必須踏過這條坎坷的路,衝破這條路上的重重阻礙,才能到達幸福的終點。
三、耐心等待
趙明誠自離開青州去往萊州做了太守,便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納妾室養歌姬已經成了他的喜好,他似乎已經忘記了還獨自留於青州的妻子李清照,離開一年之久甚至連書信都未曾寄過一封。可憐李清照痴心一片,日日盼著,即使望眼欲穿,也未能盼到趙明誠,無奈只好踏上千裡尋夫之路。可趙明誠對於她的前來,除了驚訝沒有驚喜,都未好好地安頓她,又沉浸於自己的喜好去了。
可是李清照對自己非常自信,她相信自己認定的人,必定人品高潔、忠貞於愛,所以她不怨恨趙明誠的心思遊移,畢竟在那個年代一夫多妻實屬正常,因此她耐心地等待,等待趙明誠回心轉意的那天。最後如願以償,趙明誠回到了她的身邊。
富蘭克林曾說:「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望的。」
李清照挽回趙明誠的心,不正好驗證了這句名言嗎?正是她耐心地等待,所以等到了趙明誠回心轉意。
耐心等待,不僅僅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境界。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四、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裡,難免受到別人的影響,要做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並不容易。但是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一向都是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愛憎分明。
宋代理學家程頤曾說:「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句話可謂是流傳千古,成了約束中國婦女一項必要遵守的道德標準。因為有了這項標準,所以寡婦再嫁就會受到民間的歧視。
可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不管這些什麼道德標準,本就中年喪夫已經夠悲慘了,還要被這些毫無道理的言論遵守婦道,她就要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在趙明誠去世之後嫁給了張汝舟。
奈何張汝舟並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反而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李清照深知如果與他共度後半生,必定痛苦不堪。所以又不顧旁人的抨擊與誹謗,毅然決然把張汝舟給告了,並且與他成功離婚,終於得以脫離苦海。這就是李清照,一個深明大義的女子,一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女子。
然而,在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活在別人的言論裡,為了取得他人的喜歡,獲得別人的高度評價,按照別人的意願活著,最終失去了自我。試想,如果李清照因為害怕別人的詆毀與譏笑,繼續與張汝舟在一起,這後半生還得忍受多少家暴?無法想像在家暴裡度過晚年會是個什麼樣的滋味!
人生苦短,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自己的人生,這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寫在最後:
作為「宋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不只是她的詞值得我們品讀,她身上的這些特質更值得我們學習。不抱怨的生活態度,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圓滿;敢於追求,會讓我們獲得更幸福的人生;耐心等待,終會獲得心中所期望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更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願每一個你,活出真實的自己,活出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