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美商務部公布了「軍事最終用戶清單」,此次有58家中國機構「榜上有名」,據美商務部宣稱,這些公司和機構經美政府確認是「軍事最終用戶」,另外該份清單屬於非全面清單,言下之意,未包括在名單上的其他方也可能受到禁令影響。
美更新制裁清單
在此次清單中,大量航空航天企業都被列入其中,如中國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航工業集團的下屬實體被列入清單,對此有分析認為,中國近期航天領域的消息讓美方一些人感到忌憚,因此制裁的矛頭開始對準中國航天。
不僅如此,中國企業也在美方敵意下面臨新的挑戰,美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美國認定中芯國際是一家「軍方關聯」企業,對此美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其列入了實體清單,確保中國無法通過中芯國際渠道「利用」美國技術提升軍事實力。
另美反華強硬派沃爾夫21日表示,美國土安全局將發布商業建議,警告不要使用與中國有關公司提供的數據服務和設備。據沃爾夫稱,國土安全局正審查TCL等中國製造商。為了渲染「中國威脅」,沃爾夫表示TCL在電視中安裝「後門」,而它也正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才成為了全球第三大電視製造商的。
挑戰下的機遇
儘管新一批名單中不少中國企業再度上榜,但中國企業並沒有表現出驚慌失措,畢竟美國在科技、貿易領域對華打壓已經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川普在執政最後時期動用最後權利加大對華打壓力度並不讓人意外。
實際上即使美國不更新所謂的「實體清單」,中企也在未雨綢繆,做好同美方終止合作的準備。如華為,中芯國際等在面臨美國卡脖子的時候會面臨一定的麻煩,但如大疆這樣的公司,技術都握在自己手中,美方的制裁效果不大。
大疆作為典型也成為了不少中企效仿的對象,核心技術自己掌握住就不怕別人卡脖子,如今越來越多的中企開始在工藝技術上進行突破,為的就是防範美國終止合作、斷供後造成的負面影響。
川普自以為貿易戰開打就能讓中國服軟,但事實證明他失敗了,而科技戰也是一樣的,在美政治倒逼下,中國科技,尤其是企業研發領域或許會出現新一輪的增長態勢。這一點或許川普此前並未預料到,但現在正慢慢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