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蘇芬戰爭中的蘇聯人來說,西蒙·海耶被稱為「白色死神」,這是實打實的死亡數字所堆出來的。
在1939年至1940年進行的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中,西蒙·海耶在短短100天左右的時間裡,擊斃了505名蘇聯軍人,還有一個非官方的統計數據是542人,基本上平均每天都有五個人頭入帳。他曾經最巔峰的時候,是在一天內狙殺了25名蘇軍,相當於在不睡覺的情況下,一個小時就狙殺一名敵人。
雖然數百人的死亡放到傷亡以數十萬計的蘇芬戰爭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實際上其產生的影響卻是非常巨大的,要知道這可是一個人打出了的戰果。
而且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來說,戰死並不可怕,因為打仗總是要死人的。甚至於迎著敵人的子彈炮火衝鋒這樣的舉動,在戰場上也並不少見,因為大家都有著這樣的心理準備,而且會有針對性地去保護自己。
但是,面對西蒙·海耶這樣的狙擊手,則完全是另外一種體驗。你不知道他在哪裡,更不知道槍聲會何時響起。只要身處於戰場上,死亡的恐懼就會無時無刻的籠罩在你的身上,讓你的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這種壓力有時候遠比讓你冒著槍林彈雨衝鋒來得猛烈。
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平時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是如果一直承受著死亡的壓力,總會被壓垮的。
所以,稱其為「白色噩夢」,也算是實至名歸。
正是因為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西蒙·海耶也被譽為世界狙擊之王,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狙擊手。其實對於西蒙海耶狙擊手這個身份,我更願意稱他為神槍手。就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這位狙擊之王似乎沒有受過專業的狙擊訓練,他的槍法全靠天賦以及之前當獵人的經驗。
由於是主場作戰,專業獵人出身的西蒙·海耶,利用自己長期穿梭於芬蘭林海雪原所積累的地形經驗優勢,化身為冬日幽靈,穿梭在芬蘭的叢林之中,神出鬼沒,令蘇聯人防不勝防。
往往西蒙·海耶在開槍擊斃了敵人之後,蘇聯這邊的士兵連哪兒打的槍都不知道,更不要說找到開槍的人了。就算是有人眼尖,發現了狙擊手,西蒙海耶也可以憑藉自身熟悉地形的優勢,從容的離開戰場,準備下一輪的狙殺。
當然了,作為一名狙擊手,射擊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就算再怎麼會躲,槍大部打不準一切免談。
據說西蒙·海耶可以在茫茫雪原中,用一桿沒有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在700米開外擊斃敵人。雖然莫辛納甘步槍以精度見長,但是700米的距離對於人的肉眼判斷能力乃是極大的考驗,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想要完成擊殺,難度超高。
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西蒙·海耶的射擊能力,而正是因為其可以完成較遠距離的狙擊,使得其在完成狙殺後,有著更加充裕的時間完成轉移和隱蔽。這也是西蒙海耶能夠在短短一百天的時間裡,狙殺了五百多蘇聯士兵之後,蘇聯方面卻無法應對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了,西蒙海耶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整個蘇芬戰爭期間,處於弱勢方的芬蘭軍隊,組織了一大批像西蒙海耶這樣的由獵人或者槍法能手組成的狙擊手隊伍,他們終日穿梭在芬蘭的叢林之中,利用地形作掩護,給予了蘇聯軍隊巨大的殺傷。
更重要的是,這這種戰鬥方式,給蘇聯人帶來的壓力是巨大。面對雪地中神出鬼沒的芬蘭狙擊手,在泥濘中掙扎的蘇聯士兵無疑就是活靶子,這種憋屈的死法,誰能受得了。
所以,白色噩夢指的不僅僅是西蒙·海耶單獨一個人,更是他所代表的芬蘭狙擊手。由於西蒙海耶的出色戰績,在蘇聯士兵心裡,會想當然地將對面的芬蘭狙擊手當成是西蒙那樣的神槍手。
這就好比外國人通過李小龍、成龍以及李連杰這一批人,認為中國人都會功夫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海耶並沒有打完整個蘇芬戰爭,在一場戰鬥中,他不幸負傷,蘇聯人的達姆彈擊中他的下顎,並向上貫穿了他的左腦。達姆彈這東西很邪惡,俗稱「人體開花彈」,打進身體後彈頭會變形,類似於爆炸彈頭的致傷效果。
所以當時西蒙海耶幾乎是一半腦袋都沒了。但幸運的是,西蒙海耶最終神奇般地活了下來,雖然帥氣的模樣不再,但終究是成為了活著的英雄。
雖然負傷,但西蒙·海耶因為出色的戰績受到嘉獎,從普通士兵被晉升到少尉,創作了芬蘭軍中的一個升職紀錄。而他更是成為了芬蘭人心中的英雄。
當然了,西蒙·海耶的餘生並不好,二戰結束後,由於芬蘭成為了蘇聯的附庸,西蒙·海耶作為曾經給蘇聯人帶去巨大殺傷和壓力的戰鬥英雄,自然無法得到應有的待遇。不過還好,蘇聯人也沒有對於其過多的迫害,西蒙·海耶成為了一名普通的退役軍人,默默地度過餘生。
2002年,西蒙·海耶在當地的一個退伍軍人之家去世,享年97歲,一代狙擊之王,就此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