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世界佛教論壇的寺院建設在進行中,寺院的環境整治也未曾停歇,一些有妨礙的龍眼樹也開始搬家啦,這些龍眼樹曾經在寺院條件最艱苦時期,為維持寺院的運轉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今為了寺院的環境治理又要動身它處了。有些龍眼樹被移栽到寺內其他地方,還有的移栽到其它寺院,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落腳紮根。
大雄寶殿前原有四棵龍眼樹,為重修本寺的善和老和尚親手所種,其中三棵已有150年以上的樹齡,另外一棵歷史上被摧折後重栽,沒想到新栽種的龍眼樹又遭到颱風襲擊,樹的枝幹嚴重裂開,分作兩邊垂下,一直用石條艱苦地支撐到現在,現在也該讓它歇歇了。新移栽的龍眼樹形狀好,健康有活力,挺拔的樹幹展示著它的生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如今這幾棵樹在這裡聽經聞法多年,看到這幾棵龍眼樹,仿佛感到祖師就在我們身邊,因此,這幾棵樹對廣化寺僧眾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移栽龍眼樹的工人都是仙遊人,有著十幾二十年種植龍眼樹的經驗,與工人對話中了解到不少種植龍眼樹的經驗:葉子黑黑的是本樹,也就是沒有經過嫁接的樹,這樣的樹結的龍眼小,而葉子黃黃的,是經過與優良品種嫁接的,這樣的龍眼樹結的龍眼就大;龍眼的枝幹要常疏剪,使其透風,一根枝幹保持一串果實,一般在20顆左右,這樣營養就會集中,結出的龍眼又大又甜。
同時,工人還講到,一棵龍眼樹一生要經過2-3次的移栽,在小樹苗的時候就開始移栽了,移栽後的龍眼樹,根部發達,向四周發展,有強大的生命力,使它能充分汲取地下的水分和營養,而沒有經過移栽的龍眼,只有很少的主根,且紮根淺,當然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後天的成長就落後於它了。
從移栽龍眼樹的事情上,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修行,學修要並進,如果沒有不斷的承擔歷練,在實際承擔中運用佛法,佛法就只成了我們頭腦中的佛教知識,溫室中的花朵,遇到境界則不堪一擊,就像沒經過移栽的龍眼本樹一樣,缺少生存的能力,黑黑的葉子,結著小小的幾顆乾癟的果樹。相反,將佛法與自身結合,不斷反省、思維和體會佛法,化解心中的煩惱,弱化對我的執著,這樣越是承擔成長越快,那好比經過嫁接的龍眼樹一樣,也必將碩果纍纍。
對持守戒律而言,龍眼樹的移栽也有很大的啟示,學了戒律就要在承擔中運用和實踐,這樣才能體現開遮持犯的意義,如果學了戒律什麼都不敢做,怕犯戒,那不但不叫持戒,首先造成了止犯,學戒不承擔,不但涉及不到持戒,更根本談不到持戒,只有面對事項抉擇時才能有持戒可言。
在生活和學修中,我們都需要環境來鍛鍊,讓心中的龍眼樹不斷移栽、嫁接,我們才有活的佛法在心中,才能面對境界而從容,那就讓我們心中的龍眼樹茁壯成長吧!
發心護持請撥0594——269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