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班長風裡雨裡,相互陪伴的日子是多麼難忘。
練為戰。馮建強 攝
「我的老班長,你現在過得怎麼樣。我的老班長,你還會不會想起我。好久沒有收到你的信,我時常還會想念你。你說你喜歡聽我彈吉他,唱著我們軍營的歌……」這首名為《我的老班長》的軍營歌謠在旋律響起的那一刻,總是撥動著年輕戰士的心弦。沒穿上軍裝前,他們都是青蔥少年;身披戎裝之後,他們已成為鋼鐵戰士。從踏入軍營的懵懂膽怯,到走上崗位的成熟穩重,老班長的嚴厲和關懷,是他們心底最溫暖的記憶。
「網癮少年」呂經緯的蛻變
12月1日,這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對於呂經緯來說藏著最難忘的回憶。2015年的這一天,他的老班長徐強退出現役離開了部隊。這個像大哥一樣手把手扶著他在軍營中成長,讓他從一名「網癮少年」蛻變成一名優秀戰士的老班長,讓呂經緯每每談起,總是滿眼熱淚。
看著眼前這個穩重、幹練、談吐間不失風趣的小夥子,你無論如何也沒法兒將網癮少年、粗心大意這些詞彙和他聯繫在一起,黑色的眼鏡框更是平添了他身上的些許文氣,和他現在從事的文書崗位還挺搭。
呂經緯算得上是二代青藏線官兵了,他說父親以前就在青藏兵站部。初來部隊的生活,對於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來講是單調的,枯燥的,乏味的,「除了訓練就是訓練。」呂經緯說,最難熬的就是不像在家時那麼自由。「那段日子,都是我的班長徐強一直陪著我。都說新兵班班長很嚴厲,可我一點兒也沒覺得。我想,在他帶新兵的日子裡,他把所有的耐心和關心都給了我……」短短的幾句話,把呂經緯的回憶拉回到了和徐強朝夕相處的日子。他沉默了許久,一直緊緊地抿住嘴唇,不停地扶著眼鏡兒,或許是想用眼鏡框遮擋住那懸掛在下眼瞼上的眼淚。
「記得有一次上線,車隊中途休整,我跳下車趕緊找了一處隱蔽的地方想著登一把遊戲。」誰知,這一把遊戲打得闖了禍。或許是太專注了,呂經緯竟然忘了按時歸隊,等他回過神兒的時候,車隊已經開拔走出去很遠了。遠遠地,他看見徐強正在到處找自己,呂經緯慌了,心想「這下完了,回去還不得狠狠地挨批評。」走到徐強身邊,呂經緯不敢抬頭,「我偷偷用餘光看了一下班長,他只是瞪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
日子依舊那樣平淡,但呂經緯卻開始慢慢不一樣起來。他喜歡和戰友摸爬滾打的訓練生活,喜歡和班長談天說地或傾訴小秘密的生活,喜歡大家圍坐在一起輕鬆融洽的學習生活,軍隊、軍裝、軍人在呂經緯年輕的心裡無比滾燙。
又是一年老兵復員的日子。「班長走的前一晚,我倆整整聊了一晚上,談人生,談理想,談今後的打算……」呂經緯說,那個夜晚他感覺那麼短暫。他說,班長給他說了很多,但說得最多的是:「我們代表著部隊後勤的窗口,常年處於常規的待命狀態,容不得鬆懈,容不得馬虎,一定好好幹……」
徐強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呂經緯再也忍不住了,緊緊抱住徐強大哭起來。「那是入伍以來第一次哭。」呂經緯說,在他的工作筆記本裡,夾著班長的照片,但自己卻不怎麼敢看。「他的眼神中充滿期待,我知道他是把很多希望都交到了我身上。」
幾年過去了,呂經緯已經成長為部隊的骨幹,但他依然清晰地記得班長的鞭策,依然記得班長那或嚴厲或和藹還夾雜著一點鄉音的鼓勵。
「圈粉」班長的王文祥
都說年輕人愛追星,可王文祥卻是不一樣的那一個。在他心裡,自己的班長不但軍事素質過硬,而且多才多藝,對工作對生活總是充滿熱情,他說:「班長們才是我應該追的『星』。」
2018年12月,王文祥光榮入伍,新兵班班長常璐琦走進了他的生活。當他怯生生地站在常璐琦面前,心裡準備了「一百種」回答班長問題答案的時候,他卻發現眼前的這個班長和聽說的新兵班班長有點不一樣。他認真地詢問著大家都是從哪裡入伍,家中兄弟姐妹幾個,父母身體是否都康健……這些家常的,暖心窩子的話「洗」去了大家一路風塵的疲憊,拉近了戰友之間的心。
「第一頓飯都是班長帶著去打的。班長告訴我們,部隊的夥食還是非常不錯的,要好好吃飯,吃飽了才不想家,但原則只有一個,就是不許浪費。」王文祥說,那語氣就像家裡的大哥,讓他感覺特別溫暖。
「我身體不好,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要單薄些,家裡讓我參軍也是希望我能到部隊得到很好的鍛鍊,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意志品質。」王文祥說,沒想到第一次站軍姿腳就抽筋了。隨著訓練量的不斷加大,王文祥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病倒了。「當時檢查結果出來後,就發現有好幾項指標不正常,這種情況是要被退回的。」王文祥說,聽到這個結果後,他感到特別沮喪,「自己咋就這麼不爭氣呢?」
常璐琦一整晚都守在王文祥的身邊。「班長,我不想回去,我捨不得大家,捨不得你。」在那一刻,王文祥感到從未有過的失落。
「想當一名好兵,首先就要有一個好身體,別胡思亂想,先把身體養好,回來了我還給你當班長。」夜色中,一個老兵就這樣靜靜地守護著一個新兵,老兵看到了新兵眼中的感動,新兵看到了老兵眼中的期望。
下到連隊之後,王文祥開始執行上線任務,也是在一次次任務的考驗中,王文祥看到了班長們硬朗的作風,體會到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含義。
「今年年初的一次上線任務中,當車隊行至崑崙山的時候,班長突然告訴我,有一個輪胎在慢撒氣。」王文祥說,當時自己有點吃驚,車是在行進當中,班長怎麼會知道車胎有問題呢。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他趕緊跳下車跟著班長檢查,問題果然和班長說的分毫不差。
「100米至150米處設置警示牌,左前右後用掩木固定車,上套筒、加力杆開始卸螺絲……」根據班長的指揮,王文祥和前後兩個車的戰友迅速行動起來。前面的準備工作都好完成,到了卸螺絲的時候,王文祥發現自己根本不是螺絲的「對手」,臉都憋紅了,可螺絲還是紋絲不動。
「我來!」只見幾個人七手八腳卸下「問題」輪胎,用千斤頂把車頂起來,又快速將備用輪胎裝上去,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前後僅用了不到5分鐘。目睹了全過程的王文祥簡直驚呆了,內心也被深深震撼。直到車再次開始平穩地行駛,王文祥才看到班長那發紫的嘴唇和煞白的臉。
「後來我時常想起那一幕,我在想,這樣的速度和技術,是班長們經過了怎樣的千錘百鍊才練就的,當兵就要當這樣的兵。」王文祥說,在老班長們的身上,他學會了做事的專注,也感受到了戰友情的珍貴。
「我的老班長,我一直記得你的話;我的老班長,謝謝你給了我堅強……我已經練成真正的男子漢,如今也當上班長啦……」
作者:王宥力 莫昌偉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