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這不僅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而且這一重大制度創舉,對於進一步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制度治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深入理解和把握建立這一制度重大意義的四個維度,對於新形勢下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黨長期執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維度:總結中國共產黨長期制度建設的經驗所得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縱觀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的發展歷程,黨的制度建設貫穿始終。早在黨的一大,就討論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即《中國共產黨綱領》《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成為黨的制度建設的起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制度建設進行了初步探索,制定和逐步完善了黨的章程,確立了黨的領導、活動、紀律、監督等制度,為黨的制度建設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由革命變成長期執政的黨的轉變,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全黨上下總結和繼承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制度建設的經驗和傳統,建立並完善了黨對國家的領導制度,深化了黨對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展開了制度建設和制度改革,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製度治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認為「制度是決定因素」,制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不能丟掉我們制度的優越性」。這一時期,黨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逐步形成了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由一系列相關具體法規制度組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在制度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發展,制度治黨成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之利器。習近平指出:「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這一論述意在表明,除了要在思想上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還要以制度的偉力凝聚起黨心,增強黨的戰鬥力。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要真正實現從嚴治黨,就必須依靠制度法規把規矩立起來、把紀律嚴起來,始終把黨的制度建設貫穿於黨的建設全過程,讓制度成為一種信仰,成為全體黨員共同遵循的準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建立,是推進黨的制度創新的一大開拓性成果,是對黨長期制度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制度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人民維度: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固本之策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要使黨不變質、不變色,實現長期執政,就必須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所謂為人民謀一時一事幸福容易,始終不渝為人民謀幸福難。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將黨的全面領導優勢與堅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讓全體黨員在制度的框架內更清楚地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並以此轉化為具體工作上的「我為誰服務」和「我對誰負責」。習近平強調:「幹部要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心裡要始終裝著父老鄉親,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於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推進中,全體黨員要切實擺正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的關係,樹立正確的群眾觀、政績觀、權力觀,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謀劃思路、制定舉措,並善於採用「土話」與人民群眾交朋友,獲取人民群眾的「真心話、真需求、真信任」,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等民生事業,並敢於用人民是否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作為檢驗一切工作成效的主要標準。只有牢記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群眾的意願為「第一信號」,時刻銘記人民群眾的困難和訴求,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價值維度:確保黨始終保持生機活力的長效機制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在各個時期能夠不被一切困難所嚇倒,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面對黨內外的重大風險考驗和突出問題,習近平指出:「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黨上下分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這是新時代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推進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體現,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鮮明品質,但黨的自我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能是淺嘗輒止,要想達到好的成效,就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對每個黨員的價值尺度和行為準則進行了明確合理的規範,要求共產黨員在今後的徵程中始終都要以初心使命為根基,用徹底的自我革新精神切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現實問題,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和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著力於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的提升,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就是使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鬥志,始終保持自我革新、從頭再來的勇氣,堅決同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各種問題作鬥爭,永遠把帶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目標,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為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現實維度:激發全體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行動宣言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外部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黨員幹部更要在其位謀其職,切實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擔負起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和新時代的使命擔當。習近平諄諄告誡:「幹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這樣,人生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建立,是激發全體黨員幹部勇擔當、敢作為、善作為的行動宣言。這一制度不僅是要管住黨員幹部「有權任性」的亂作為,防止黨員幹部「為官不為」的不作為,更重要的是要用制度充分喚醒黨員幹部的使命擔當,激勵黨員幹部幹實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良好氛圍。通過制度設計,推動全體黨員幹部恪守黨的性質和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從而讓全體黨員幹部將踐行黨的宗旨變成一種理論信仰、一種行為習慣、一種實踐遵循。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緊緊依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不斷增強黨員幹部治國理政的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使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接受思想政治上的洗禮,用廉潔自律戰勝私心私慾,用初心使命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以此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實現新發展。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當前,深刻理解和把握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的重大意義,能夠進一步增強對這一重要制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推進黨的制度建設不斷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使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黨的偉大歷史使命而不懈奮鬥,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