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醫院搶救收治了4位腦梗死的患者,冬季來臨腦梗進入高發季節,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今天我們就來了腦卒中。
4位患者中,有一位老患者,夏先生,男性47歲,2年前就發生過一次腦梗死,當時突發右側肢體無力,不能活動,送到醫院,確診腦梗死,後經積極搶救,住院14天,基本上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平穩出院了。
出院的時候,醫生特意交代:健康生活、按時服藥、定期複查。
出院後前幾月,還能按時吃藥,因為誰也害怕再次半身不遂。可是隨著時間推移,他沒有感覺得任何不舒服,就覺得這個病好了,痊癒了,就不想再吃藥了。剛開始,偷偷的把藥藏起來,怕家人看見,偷偷摸摸兩三周後,發現不吃藥也沒事,於是就明目張胆的把藥停了,再也不去醫院了。家人勸了好幾次,也因為這個事吵了好幾次,可是人太擰,誰說也不聽,就是不吃藥。
結果呢?結果就是再次大面積腦梗死,再次半身不遂,失語,這次能不能恢復正常,不留後遺症,很難說,一個人的運氣再好,也不能在腦梗死面前存在兩次僥倖心理。
一、卒中
簡單說就是腦血管疾病,也可以近似的看做我們平時說的中風,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腦梗死和腦出血發生的時候,經常表現症狀很接近,甚至一樣。都可能出現頭疼、頭暈、噁心、嘔吐、眩暈、口眼歪斜、四肢力量不均衡、偏癱、伴隨不遂、偏盲、失語、言語不清等等表現。
這時候我們很難根據這些症狀判斷到底是腦血管出血了,還是腦血管堵塞了,因為兩個疾病的治療完全不一樣,您想一個是出血了,要止血,一個是血栓,要溶栓。
所以發生上述情況,第一時間撥打120,不能隨便自行處理,且越早到達醫院,越早開通血管,後遺症的風險越低,死亡風險越低。
二、沒有後遺症就治癒了嗎?
在我們國家,腦中風的發病率超過心血管疾病,目前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300萬,而且這一數據還在增加。
我們平時在小區、公園、醫院總能遇到坐著輪椅、架著雙拐、一瘸一拐等等的人,大部分都是中風後遺症。但並不是說這些人才是腦梗死患者,還有大部分的腦梗死患者,經過正規治療,以及積極的康復訓練,發病早期的半身不遂、失語、偏癱等等症狀,在短期內就消失了,並沒有留下後遺症,那麼沒有後遺症的人,為什麼還得堅持長期治療呢?
沒有後遺症,只代表您的功能恢復了,但是腦梗死的本質是腦血管血栓堵塞,急性期經過開通血管後,一部分沒有損害到功能區,本身就可能不會留有後遺症,還有一部分人經過積極的鍛鍊恢復,短期喪失的功能也會恢復。
但是腦血管堵塞的本質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會長期存在內血管內部,如果不積極的正規的控制,這些動脈粥樣硬化,還會繼續加重,形成斑塊,斑塊破裂後就會形成血栓,血栓就會再次堵塞腦血管,就會再次發生腦梗死。
所以,對於腦梗死的患者,即使沒有任何後遺症,都應該長期治療,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預防再次腦梗死。
三、如何長期治療?
對於發生過腦梗死的人,沒有特殊情況,都應該長期正規治療,正規治療的基礎就是先要健康生活:原來研究、健康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熬夜、好的心態。
同時還需要堅持規律的服藥,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需要長期服用三高的藥物,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降到1.8以下才能達標。除此之外,還需長期服用他汀藥物來降低血脂,抗炎,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預防血栓;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預防腦梗死。
這是任何一個腦梗死患者,長期最基礎的治療。
同時還得定期去醫院複查,抽血化驗,看看血小板、血紅蛋白、電解質、肝腎功能、肌酸激酶、血脂四項等等是否達標。
對於心臟血栓引起的腦梗死,另一種治療方案就是抗血栓治療,比如長期服用華法林或達比加群或利伐沙班等藥物。
總之,對於發生過腦梗死的患者,不管有沒有後遺症,都需要長期的健康生活、規律服藥、定期複查。
千萬不能像這位夏先生這樣,自以為是,再次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