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特約 王晶
繼續隔離,還是復工?這是一個問題。
6月15日,新澤西州開始進入重啟第二階段,餐廳戶外用餐獲準開放,理髮店、美容店、泳池等也陸續重開,更多行業的員工重返工作崗位。儘管美國各州逐步取消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但GDP走勢依舊被尚未完結的疫情甚至潛在的第二波疫情陰霾籠罩。為安撫市場,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即使部分州再度爆發疫情 ,也不會為了遏制疫情而關停經濟。
毋庸置疑,復工復產可以直接推動GDP回升,但速度料將緩慢。根據Consensus Economic於6月8日發布的報告,若將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水平(即疫情危機前的水平)設為基礎水平100,包括美國在內經濟體的GDP在2020年第二季度觸及低谷,然後緩慢回升,預計到2021年第四季度才能接近危機前水平。也就是說,此次疫情造成的負面衝擊不會隨著復工復產而迅速獲得緩解,商業運營需要適應「新常態」。具體到美國來說,據Consensus Economic統計,包括花旗、高盛、標普等在內的24家機構對美國2020年GDP水平的預測平均值為-5.6%,2021年為4.4%,而美國在2019年的經濟增速為2.3%。
(圖片來源:Consensus Economic報告)
誠然,隨著川普在4月下旬發布允許美國經濟重新開放指南,取消部分地區的經濟限制,但疫情的持續依舊拖累經濟復甦進度,包括國內及出口的交付問題持續令眾多工廠面臨復甦阻礙,而隨著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依舊高企。美國銀行預測,GDP或要等到2022年或更晚,才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我們可以從至少4個維度來跟蹤美國當前的經濟復甦情況。
第一,民眾出行情況。根據蘋果地圖的統計,在3月份疫情初期階段,除了去超市等必不可少的出行,民眾使用蘋果地圖查詢路線的需求直線下降。而近期隨著公園、沙灘等公眾場合的開放,民眾出行活動明顯增加。
根據蘋果地圖官方數據,從全美範圍來看,當前使用蘋果地圖駕車功能較基線增加26%,與疫情前使用率持平;步行功能的使用率也有相應回升,但較疫情前的使用率仍有大幅差距;查詢交通工具路線的頻率依舊位於谷底,不過在6月也有緩慢回升。但是,如果只看紐約市的情況,當前使用蘋果地圖查看駕車、步行及交通工具的數量仍未回到基線之上。
(圖片來源: Apple網站)
第二,餐飲業重開。作為最受疫情衝擊的行業之一,隨著經濟重啟,餐廳逐步被允許開放戶外用餐形式。以新澤西州為例,6月15日起,民眾即可在餐廳的戶外進餐。而紐約州的部分地區則早在6月4日便進入第二階段,開放了餐館室外用餐服務。根據美國餐館預定網站Opentable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全美餐廳在3月下旬和4月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5月才有所復甦。不過,餐飲業的恢復期恐怕要比其他行業更緩慢。一方面餐廳必須遵守「6英尺間距」、「工作人員戴口罩」、「客容量」等準則,但顧客用餐時的社交距離實則難以百分百確保,戴口罩等防禦措施難以遵守。
(圖片來源:OpenTable官網)
第三,酒店入住率。受旅遊和商務活動的雙重打擊,酒店業也在疫情期間受損嚴重,不過比餐飲業情況稍好的是,酒店業在4月低谷也依舊維持了20%的入住率,並隨著經濟重啟而逐漸回升。除了追蹤傳統酒店入住率,我們還可觀察以Airbnb為代表的民宿運營情況,因為隨著疫情的發生,更多人選擇在當地度假。Airbnb CEO Brian Chesky表示,當人們在家呆了幾個月後,對離家(出遊)的想法已經非常明確,但他們並不一定想要搭乘飛機或出國。這種心態在一定程度推動了Airbnb的復甦。據Airbnb稱,在5月17日至6月3日期間,美國地區Airbnb的預定量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值得指出的是,7月4日小長假的到來或能在短期內刺激該行業的復甦速度。早在兩周前,當筆者試圖查詢紐約州和新澤西州附近的Airbnb時,發現合適價位的Airbnb基本已被訂滿。
第四,經濟數據指標。從經濟數據來看,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中小企業樂觀指數等景氣類指數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溫。其中,美國ABC News消費者信心指數在繼5月17日觸及34.70低點後,在隨後三周出現回升,於6月7日升至38.70,而在3月中上旬,該指數位於60以上。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在2月觸及101點後,於4月跌落至71.80的低位,然後在5月和6月緩慢回升到目前的78.90。用于衡量總體經濟運動,預測未來數月經濟發展狀況及商業周期變化的ECRI領先指標亦在3月底跌入低谷後反彈回升。
就業方面,儘管失業率依舊高企,但根據美國中小企業樂觀指數,增加就業計劃在5月出現回升,由4月的1%升至8%,職位空缺則有4月的24%降至23%,反映出中小企業在5月份已開始招工。
(圖片來源:NFIB官網)
誠然,在疫情尚未告一段落的情況下重啟商業實屬權衡取捨的「折衷」方案。在重啟經濟成為不二選擇的前提下,商業重啟仍應按緊急程度或傳染風險而衡量劃分。MIT數字經濟研究計劃(IDE)的研究員使用了9個標準來評估不同商業的風險水平,包括訪問次數、訪問時間、到達商業所在地的平均旅行距離,並以65歲為界限分別應用評估標準,然後將「危險指標」和商業服務的價值做對比。研究發現,在遵守社交距離和員工戴口罩的基礎上,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重啟的「性價比」最高,隨後是百貨商店和牙醫診所,而健身房、咖啡館等商業重開的「性價比」最低。
然而,在第一波疫情尚未平復之際,隨著各州相繼復工,疫情的再次攀升也令經濟復甦之路變得坎坷。作為全美最早放寬居家令的德州,自4月30日啟動復工以來,當前的疫情已經出現二次反覆,新增確診病例加速,自6月10日起該州每日新增病例超2000人,且尚未出現緩和跡象。
在全美範圍內,此起彼伏的疫情也導致不確定性繼續升溫。根據亞特蘭大聯儲的數據,美國商業不確定指數仍在走高,在子指數中,資本投資和僱傭不確定性指數走勢平緩,但銷售不確定性指數則呈直線型拉升。與此同時,反映公司對自身在未來12個月的銷售增長、僱傭及資本支出的商業預期指數持續下滑。也許,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現在的「新常態」就是未來至少兩年的常態。
(圖片來源:亞特蘭大美聯儲。數據更新日期:2020年5月27日)
(作者王晶介紹:《親歷紐交所》作者,華爾街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