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阿娜 通訊員 宋豔麗
好青年王靖心勇救落水兒童,好村民杜永剛撿到價值7000元的空調外機幾經周轉歸還失主,好的哥徐海波省外720秒火速救人……
寒冬來臨,湯陰縣卻進入一個好人好事的「井噴期」。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1月份,短短一個月時間,該縣好人好事就達2004件,做好事,當好人,成為當下湯陰最時髦的一種風氣。
為何各種善行義舉層出不窮?
2017年,湯陰創造性推出好人好事日常登記評議張榜公布機制,每村設立好人好事登記本,對各村日常發生的點滴凡人善舉、善行義舉、好人好事,進行登記、定期評議及張榜公布,設立專項資金,定期對好人好事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將好人好事、榜樣模範載入村史、村志,引導人們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好人好事榜設在村裡最顯眼的位置,任誰走過都會瞅兩眼,看到身邊的助人為樂好人、見義勇為好人、孝老愛親好人都曬出來,有了榜樣,更多的人有樣學樣,好人越來越多。」作為好人好事榜「常客」的北陳王村張桂祥老人說。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蘊含著大力量,身邊的榜樣最有說服力。
湯陰縣連續四年在縣鄉村三級開展「嶽鄉榜樣·湯陰模範」集中評選宣傳活動,累計樹立黨風、政風、民風、村風、家風方面的榜樣模範萬餘人。
同時,組織多項學習推崇榜樣模範的主題活動,從縣四大班子領導到普通群眾都廣泛參與其中,帶動全縣社會正能量匯聚傳播、正形象越樹越強、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員群體、醫護群體和普通群眾中持續湧現「最美逆行者」,基層各黨支部書記中先後湧現出「喊話書記」「傳單書記」「守樓書記」「跑腿書記」等先鋒書記。
「真是小舉動大成效。生活中做好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好事做多了就成了榜樣。這幾年,村裡無所事事的人少了,踏實幹活的人多了,鄰裡吵架的少了,互幫互助的多了。」堯石得村黨支部書記馬梅珍對村裡發生的可喜變化歷歷在目。
如今,群眾比吃穿、比收入、比排場的少了,爭當好人、爭辦好事的多了,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成為鮮明的湯陰標識,全縣域煥發出鄉村文明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