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秀策(1829年6月6日-1862年9月3日),日本江戶時代的圍棋棋士,被許多人認為是圍棋黃金時期(19 世紀中期)當中最偉大的棋士
棋風特點
秀策的棋風以簡明見長,妙入精微,尤將「見合」之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造了對後世廣有影響的「秀策流布局」,秀策圍棋理論,於棋家獨闢蹊徑。不戰而屈人之兵,深諳兵法之道。秀策行棋,素以平和而見韜略,既無詭譎,亦無煞氣,卻以堂正之師,布羅仙大陣,於渺無形處,隱肅殺之機。
1862年8月,江戶第三次霍亂大流行,本因坊家亦有罹患,秀策不以本因坊跡目自重,屈尊紆貴,親往看護,不幸染病不治,僅以34歲之韶華,即英年早逝。秀策之於圍棋,君臨天下十數載,自明治以降,後人尊之為棋聖,與前聖道策,後聖丈和並稱圍棋三聖。
赤耳之局
秀策自小聰明絕頂,下起棋來心明眼亮,其精細入微之處,連成人也自愧不如。七歲時,其父領他去和當時名流坂口虎山下棋,虎山驚嘆其才,贈詩讚曰:「文字又是博技雄,白髮搔頭愧此童。」他十歲入坊門,拜秀和為師,第二年就升為初段。當時隱退的丈和名人見了秀策的棋,大喜過望,讚嘆道:「此子實為一百五十年來之棋豪,坊門從此可以大大興盛了!」那丈和果然慧眼識人,秀策進步著實神速,弘化三年(1846)十八歲時便升為四段,實際棋力足有六段不止。乃師秀和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來,特別恩準他回家省親。
歸途中路過浪華時,秀策偶然得知幻庵正在此處滯留,不禁大喜。他曾親眼目睹幻庵弈棋,深知此人棋力不在乃師秀和之下,早就有心領教,只苦於沒有機會。如今天賜良機,哪肯放過?所以四處打聽,尋上門去。
再說幻庵自跳出是非之門後,與弟子三上豪山到處遊山玩水,倒也自得其樂。行到浪華時,恰逢故人遷三郎。那遷三郎乃浪華一紳士,頗喜弈道,一見老朋友到來,自然殷勤招待,再三苦留多住幾天。幻庵不便推辭,便住了下來。
一天,遷三郎忽然領來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那少年一見幻庵,忙上前深深一揖,口中說道:「井上先生,別來無恙。」幻庵一怔,只覺得此少年有些面熟,再想不起是在何處見過。
只見遷三郎笑嘻嘻地走過來,對幻庵道:「這位是坊門的高足桑原秀策,棋力四段,今省親路過此地,想請老兄指導一局,不知老兄意下如何?」
幻庵一聽「坊門高足」,猛然想起四年前御城棋賽的情形,不由脫口說道:「莫非那打翻杯子的小童便是你?」秀策微笑道:「正是,正是。」旁邊遷三郎笑著接口道:「原來二位早已相識,那麼幻庵老兄務必指導一局,讓我等飽飽眼福才是。」幻庵笑道:「老朋友之命,愚兄哪敢違抗?請吧。」
這便是答應了。
幻庵乃身經百戰的八段準名人,一聽秀策只有四段,根本不曾將他放在眼裡。秀策擺上二子,幻庵還意猶未足,恨不得讓他擺上三、四子才過癮。
不料,僅僅數十手,幻庵的頭就大了,只覺滿盤都是黑子,鋪天蓋地般壓來,白子只有掙扎逃命的份兒。方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此子果然不凡,苦撐至102手,幻庵便宣布打掛。
原來日本棋士極重勝負,尤其羞於敗給下手,故對下手弈棋有一種永遠打掛的作風。這局棋幻庵雖然不肯明言輸了,但他心中有數,知道秀策的力量,讓二子弈十局輸十局,毫無僥倖的機會。於是第二天再弈,便自動改為讓先了。
弈第二局時,氣氛比起第一局可就大不相同了。幻庵既知秀策厲害,當然再不敢掉以輕心,圓睜虎目,一心要殺敗秀策。這場比賽雖非爭棋,但正因不是爭棋,反而弈得分外精彩,令人嘆為觀止。
一開局,秀策便使出了獨創的得意布局。黑1、3、5先佔角,然後黑7守角,黑9小尖是秀策的一大發明,被稱為「堅不可破的小尖」。後來秀策以此布局在御城棋賽中大敗群雄,於是人人爭相效法,風行一時,被稱為「秀策的1、3、5」。直到現在,這種布局仍為人所採用。
幻庵不甘示弱,也祭起了鎮山之法寶-白10走大斜。原來大斜本為本因坊丈和所創,是坊門的殺招,但幻庵當年為了打敗秀和,將大斜研究得透徹無比,而且更有發現,結果反成為幻庵克敵制勝的法寶。此寶一祭,果然秀策著了道兒。黑23長,被白24、26連壓,再28、30連扳,黑棋成苦戰之形。
至白64,黑棋先著效力十去八九。第一天弈至89手,因天色已晚,打掛休息,形勢白棋有利。
三天之後,此局在另一個棋友原才一郎家裡續弈。原才慷慨好客,結交甚廣,故而三教九流的人都趕來看熱鬧,將一間諾大的客廳擠得水洩不通。
那幻庵優勢在握,更加心明眼亮,續弈的第一著白90便突入黑右上堅實的陣地。此手看似極險,但秀策苦吟再三,竟找不到可將其殲滅的辦法。至白118做活,
白棋不但得到五目實地,還將黑棋右上寶庫破得精光,實地大大領先。
不過,黑棋雖居劣勢,仗著全局厚實,仍在全力維持。
且不談當局者在棋盤上拼命。那些觀棋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其中更有些自命不凡者,評頭論足,指手劃畫腳,恨不能代庖上陣,一展身手。不過議論者雖多,但有一條則是眾口一詞,即白棋必勝。只有一位郎中忽然說道:
「未必如此,依鄙人之見,恐怕是黑棋必勝!」觀戰者中認識他的人,知道此人醫術雖高明,於弈道卻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肚內自覺好笑。
有人故意打趣道:「原來老先生精通此道,我等孤陋寡聞,失敬!失敬!那麼請問,何以見得黑棋必勝?」那郎中正色答道:「我雖不懂棋,但於醫道還馬馬虎虎。剛才秀策一子落盤,幻庵雖神色不變,耳朵卻突然紅起來。此兆乃驚急之下,人體之自然反映,一定是黑棋弈出妙手,白棋頗難應付,故而我斷言黑棋要勝。」
聞者莫不掩口而笑,還以為郎中在說胡話。不料再看下去,情勢果然有異。只見幻庵雙眉緊鎖,著著苦思,步步長考,不但耳朵紅,臉也漲得通紅,這才相信郎中所言不虛。原來,幻庵弈得興起,白122先引誘黑123打吃,待黑125補後,再126穿象眼,如此不但解消黑於A位的先手覷,而且可將中腹黑四子分斷,再施攻擊。幻庵自覺構思巧妙,心中正在得意,不料秀策胸有成竹,當即打出黑127手。此手既可聲援中腹四子,又可擴張上邊黑勢,同時消去了右邊白厚味,局面頓時為之改觀。幻庵越看越覺得此點實為全局必爭之要點,深悔白勢,仍是白棋有望之局。不過,在實戰中象黑127這樣的神來之筆,即便是一流高手,也未必就弈得出來。正因如此,這局棋遂得編入名局之林,稱之為「耳赤之局」。
當天弈至141手打掛,第二天再續。等到秀策打出165手後,白棋已無勝望。幻庵雖絞盡腦汁,拼命苦戰,無奈秀策一得優勢,弈得堅實無比,滴水不漏。全局整整弈了325手才終了,結果黑棋三目勝。
之後,幻庵又與秀策弈了三局。除一局幻庵「永久打掛」外,另二局秀策皆勝。幻庵大敗之下,不怒反笑,拉著秀策的手說:「下得好!下得好!
將來執棋壇牛角者,非君莫屬呀!
後世評價
石谷廣策雖為秀策師兄,卻對秀策十分敬佩,甚至自稱為秀策的徒弟,秀策也將「策」字相贈。秀策死後,廣策散盡家產,表彰秀策事跡。明治維新時,秀策地位已高過丈和,正式成為「後聖」(前聖為道策)。不過到了近代再次將丈和稱為「後聖」,三人合稱「三聖」。
秀策雖未繼承本因坊家督,棋力也只到上手,但後世尊其為棋聖,是以多省去跡目二字,直接稱其為「本因坊秀策」。
(以上圖文內容均來源自網際網路)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推薦給你身邊棋友
更多棋牌文化信息請關注
中國棋牌網公眾認證帳號:cnqipai
關注公眾號「中國棋牌網」,您將獲得棋牌行業焦點資訊、賽事/活動信息、棋牌文化知識,更有機會參與棋牌活動,獲得您崇敬的棋手籤名紀念品!
中國棋牌網公眾帳號誠邀您的熱情投稿,記錄下你身邊的棋牌世界、闡述出你所了解的棋牌文化,打造有你參與的棋牌世界。投遞稿件有更多機會得到禮品。
稿件請以回復形式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