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國土空間管理整合——
我國統一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自然資源部今天(12月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我國整合了原來各種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對原來分散於各部門的用地用海標準進行了統一整合。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以前我國空間性規劃重疊衝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礎分類的不統一、不銜接。改革後將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據悉,「多規合一」改革前,各部門對用地用海都有各自的標準。城鄉規劃管理部門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土地管理部門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海洋管理部門有《海域使用分類》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莊少勤表示,由於各部門用地用海分類的管理目標不同、標準內涵不一、名詞術語不同,各自有各自的方言,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相當於沒有一個統一的「普通話」。
整合後,國土空間規劃將打通陸地和海洋,並打通調查、規劃和用途管制等國土空間各環節的管理,最終形成覆蓋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
據悉,《分類指南》適用於國土調查、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並延伸到土地審批、不動產登記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表示,各類空間規劃特別是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首先要使用新的分類,今後國土空間管理全過程將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此外,新分類設置了「溼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類別,體現了保護生態、保護耕地、保障新業態發展等要求。同時設置了「留白用地」,鼓勵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間複合利用,並為地方制定差別化細則留有空間。(記者黃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