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發展,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共同商討如何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復甦以及該地區未來的合作。那麼,亞太地區以及APEC在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復甦與發展等方面又將扮演何種角色,帶著相關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廖淑萍。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廖淑萍
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信心
《金融時報》記者:在今年全球化受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加強在APEC層面的合作有哪些意義?
廖淑萍: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區域乃至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經貿治理機制「停擺」,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面臨重塑,給APEC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防控形勢和持續增加的經濟壓力,APEC始終能釋放及時、正確的信號,為全球化注入正能量。今年疫情發生後,APEC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開展多元化抗疫合作。3月,APEC衛生工作組發出聲明,強調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是抗擊疫情的重中之重。5月5日,APEC成員經濟體貿易部長發表《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聲明》,呼籲取消不必要的貿易壁壘,著力提高醫療衛生系統的韌性、覆蓋範圍、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尤其值得慶祝的是,11月15日,十五個成員國領導人順利完成了RCEP協議籤署,這是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最重要的成果,充分展示了APEC區域國家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進一步深化經貿聯繫的積極意願。
未來,APEC地區加快開放合作,將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信心。儘管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但得益於良好的防控措施和國際合作,APEC地區已經實現了率先復甦。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APEC地區各經濟體貿易降幅普遍收窄,中國、越南等國經濟增長逐步加快乃至實現正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中國是為數不多可以在2020年實現GDP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預計全年GDP增速為1.9%,越南的GDP增速預計為1.6%。貿易方面,9月份,中國和韓國進出口貿易額均實現了增速由負轉正。投資方面,2020年上半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快速萎縮的情況下,中國的外資流入規模表現出韌性,僅減少4%,遠好於全球49%和發達經濟體75%的下降幅度。
近日,APEC召開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各成員國發出了加快一體化的呼聲。習近平主席指出,「亞太經合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開啟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我們達成了共建亞太共同體的目標。我們應該以此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延續亞太地區強勁發展勢頭,迎接亞太地區共同繁榮未來,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這為APEC未來合作描繪了遠大藍圖。APEC成員的GDP總量佔全球60%以上,貿易總量佔全球50%以上,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APEC堅持開放、加強合作,將極大地凝聚地區合力,也為疫情之下艱難復甦的世界經濟注入動力和信心。
三方面行動促進地區經貿合作
《金融時報》記者:您如何看待亞太地區一體化發展以及未來經貿合作前景?
廖淑萍:APEC成立30多年來,始終將推進亞太地區一體化作為發展目標。根據統計,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茂物目標」的指引下,APEC平均關稅下降了60%,享受零關稅待遇的產品種類增加了一倍,貿易和投資額分別增長了5倍和12倍,通關時間縮短了15.6%和14.1%,APEC經濟體參與的區域貿易一體化協定數量增長了8倍。目前,APEC已經成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組織。
當前,在全球有效需求疲軟、技術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為加快APEC地區經貿合作,推動構建亞太自貿區,各成員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行動。
第一,強化區域抗疫合作,構建亞太衛生健康共同體。近期,部分亞太國家疫情形勢有所反彈,未來APEC成員在疫情防控方面仍需保持警惕,謹防擴散。各方應密切各方衛生、海關、交通、移民等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防控合力,確保疫情不會大範圍復發。分享藥物、疫苗等研發合作進度,加速開發、生產和分配疫苗,團結互助共克時艱。在確保防控要求前提下,積極考慮為重要和急需的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人員往來開設快捷通道。構建亞太地區應急醫療物資儲備中心網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高響應效率,加強物資保障。
第二,深化地區產業合作,增強亞太價值鏈韌性。充分發揮亞太地區經濟體互補性強、經貿往來密切、產業結構完整、利益深度融合等優勢,助力區域經濟復甦。開展強化APEC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聯合研究,加固薄弱環節,增強抗壓能力,進一步深化亞太產業鏈分工。促進投資流動,通過價值鏈產業鏈的本地化和分散化,來增強全球經濟復甦的安全性和韌性。
第三,積極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引領全球化合作新潮流。近年來,全球化發展遭遇逆流,傳統的以商品貿易自由化推動的全球化正在遭遇挑戰。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經濟信息化和數位化進程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正在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服務業態。未來的全球化,其表現形式可能出現重大轉變,數位化、信息化、服務化將成為趨勢。而亞太地區是當前數位化發展最具潛力的市場。加快亞太數位化轉型與地區合作,既能創造亞太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動力,也是亞太地區抵禦全球化逆流、引領全球化新潮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