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記載:田忌賽馬,這是一場愚蠢的勝利

2021-01-19 貓叔談史

《田忌賽馬》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其故事內容雖然簡單,卻蘊含了值得人深思的意義。

所以,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聽過這個故事的。不管是已經做父母的人,還是現在還未成家立業的人,都對這個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故事的主人公是田忌、孫臏,以及齊威王。

故事的內容是,齊國派了使臣出訪大梁,身為階下囚的孫臏秘密拜訪了他,和他交談了一番。齊國使臣覺得,孫臏這個人還挺不錯,有大能,算個奇人。

於是,他偷偷地將孫臏帶到了齊國。孫臏到了齊國以後,結識了大將軍田忌,田忌被他的才華折服,將他奉為上賓,對他禮遇三分。

孫臏這個人還是比較有良心,田忌對他好,他也想找機會回報一二。

有天,田忌約了眾多齊國的公子們賽馬,設了重金做賭注。

這場賽馬遊戲中,孫臏也在現場。他先是觀察了這些公子們的馬兒,發現馬的腳力還是有差距的,因此這些馬被封為了上、中、下三等。

同等級的馬,腳力差不多,要分出勝負,跟運氣有很大關係。

孫臏覺得,這樣子比,勝利的可能性太低。於是他靈光一轉,想出了一個好的對策。

心中有把握以後,孫臏給田忌說:你只管賭一把大的,我保你贏。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田忌還是比較相信孫臏這個人的,有了孫臏這一番話,他便很自信的賭了一把大的。

開賽前,孫臏對他說:您先用下等馬對他們的上等馬,第二局用上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第三局用中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

田忌照作了,最終,他以2勝1敗的結局拿下了勝利。

這一場比賽,田忌贏了齊威王,獲得了齊威王的賞識。

田忌覺得,他這一次能贏得如此有面子,孫臏幫了他大忙,所以他也投桃報李,將孫臏介紹給了齊威王。之後齊威王將孫臏當成老師,向他學習兵法。

從這一個故事中,我們能明白一個道理:學會靈活變通,換一種方式,能收穫不一樣的結果。

這個故事,一直被大家當做教育故事,認為它有啟迪作用。

不過,在《資治通鑑》上面記載的一個故事,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田忌賽馬中,田忌獲得勝利,是一種愚蠢的做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相信這個故事大家也不陌生,"我熟與城北徐公美",這句話一出,立即就能喚醒大家的記憶。

所以說,田忌和鄒忌都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兩個人,雖然他們倆人名字相似,但關係卻相當的差,一見面,他們就像兩隻鬥氣昂揚的公雞,想要鬥個你死我活。

為了趕走田忌,鄒忌想出了一個損招。他打著田忌的名頭找人算命,給算命先生說:我是田忌的人,我家大人打仗非常厲害,不管和誰打,都總能打贏,這麼厲害的人物,自然想要自己做大王,你說他造反,能勝不?

這算命先生一聽,田忌想造反?這是不是也太張狂了一點?他怕惹出事,所以趕緊給齊王報告。齊王聽後,火冒三丈,立即命人抓捕田忌,田忌見自己身上的汙水洗不掉,一氣之下就真的帶人攻城,目的是為了逼出鄒忌,為的是洗清自己的身上的嫌疑。可他最後不敵,便跑去了楚國求庇護。

相信看到這兒,眾人會很疑惑,這個故事的bug也太大了吧?這算命先生就一個平民百姓,他怎麼就接觸到了齊王,還能跟齊王告狀?而且他告的人還是一位大將軍,齊王難道不疑惑嗎?不查正就直接派人抓田忌?再者,田忌也太沒有腦子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居然帶兵逼宮,這不是自殺式的自證方法嗎?

所以,這故事怎麼看都不合理。

不過,這故事被記載在了《資治通鑑》上,那說明它是真實存在的,不合理,說明它的背後存在著秘密。

事實上,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就能發現這件事的發生是正常的。

如果,是齊王自己想要除掉田忌呢?那麼一切是不是就變得合理了?不管田忌有沒有犯錯,齊王只是借他造反的藉口除掉他而已。

為什麼齊王想要除掉田忌呢?

這就扯到了田忌賽馬上。

當時孫臏和田忌兩人聯手坑的人是齊威王,也就是後來的齊王,兩人當時是狠狠坑的齊王一把,作為一位心胸有些狹隘的王,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他能忍嗎?

能忍也是忍一時,等機會來了,他自然想要報復回來。

所以說,田忌賽馬的故事,既體現了孫臏的智慧,又體現了田忌的愚蠢。孫臏憑藉這次比賽,既獲得了田忌的喜愛,又獲得了齊威王的認可。可反觀田忌,他成了孫臏的擋箭牌,承受齊王滿滿的怒火。

田忌是真的蠢,為了面子,得罪領導,這明顯是為了芝麻丟西瓜的節奏。要知道,領導對下屬通常都有著絕對的掌握權,想要為下屬穿小鞋,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

這不,齊王找了一個藉口,就逼得田忌不得不遠走他鄉,去齊國討生活。

直到後來,齊威王去世,齊宣王上位,他才派人去將田忌請了回來,恢復了其大將軍的位置。

齊宣王這一招,也是很有深意。他既然選擇將田忌召回來,那說明他是相信田忌的,認為田忌當年是被冤枉的。

他這一舉動,從側面也反映出了齊威王的確是想要除掉田忌,否則的話,齊宣王能查到的事,齊威王怎麼可能查不到呢?

齊宣王招回田忌,相信他是一方面,最主要是他看好田忌這個人,同時想賣田忌一個人情,讓他感激自己,更加忠心自己。這一招,古代的帝王都很喜歡用,先貶後升,從而賣人好,之後便能更好的掌控這個人。

通過這兩個故事以後,相信大家對《史記》和《資治通鑑》都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兩本書雖然都是記錄歷史,但前本書更像是單純的描寫歷史故事,後本書則是著重點明帝王將相聰明智慧的一本書。有時間的話,大家應該多讀讀《資治通鑑》,它能教會人很多處事之道,提升人的情商,讓你在生活中、工作中,變得更受歡迎。

作為史學家,司馬光可謂出類拔萃,他苦心孤詣數十年,最終編寫出《資治通鑑》這樣,史實與說理兼備的大作。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精裝四冊版白話《資治通鑑》。本書組織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整理,並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從內容、版本上力求精準、科學。曾國藩對《資治通鑑》愛不釋手,梁啓超認為「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絕對值得購買。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做活動,一套四大本,原價696,現在只要99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4000多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意味深長的一段故事: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被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上學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古板,要學會變通。如今,再品讀《資治通鑑》,這個故事卻意味深長,表面上田忌贏得了勝利,卻斷送了自己的人生。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此事要牽扯出一個人,名叫鄒忌,是一位大帥哥。大家在課本《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了解過他。在齊威王一朝,鄒忌是賢相,田忌是良將,但兩人卻彼此不和,成見頗深。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一段話: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而田忌的馬匹質量不及對方,為了取得勝利,而採用孫臏的策略,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最終獲勝。孫臏所採用的方法,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其實是個極度愚蠢的計策!
    而田忌的馬匹質量不及對方,為了取得勝利,而採用孫臏的策略,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最終2:1獲勝。從這一則故事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學會變通,學會換一種方式,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收穫。這個故事,一直被大家當作教育故事,認為它有啟迪作用。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記載:田忌是如何知道齊威王出馬順序的?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這也是《資治通鑑》裡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段記載,小小的一個賽馬故事本來就已經預測好了結局,卻因為孫臏的出現,逆轉了看似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種神奇轉變的核心便是博弈論。齊威王要和田忌賽馬,雙方的戰鬥力是齊王的上中下三匹馬全都強于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馬,很顯然最後田忌輸了比賽,他垂頭喪氣地回府,恰巧被孫臏看到,孫臏便對田忌說,他有辦法讓田忌贏,讓他再去和齊威王賽馬一場。
  • 田忌用策略贏得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幾年後大禍臨頭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大家可能都聽過,可是「田忌賽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聽過嗎?一日,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兩人各自帶三匹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共比賽三場,並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賽開始後,田忌用他的下等馬挑戰齊國公子的上等馬,結果慘敗。齊國公子得意洋洋的說:你這馬也不行啊。
  • 「田忌賽馬」後,田忌遭陷害逃亡楚國,其實是齊威王故意為之?
    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田忌與齊威王進行賽馬時,孫臏發現雙方的馬按照實力不同,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於是他心生一計,悄悄對田忌說:「此賭必贏,您只管下賭注,其他的交給我。」田忌相信了他的話,並豪擲千金下了賭注。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田忌賽馬》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的故事,在孫臏的計謀之下,雖然田忌的馬質量較差,還是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如今這個故事被寫進教科書,用來啟迪孩子。其實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孫臏出計讓田忌獲勝,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計策,為什麼這麼說呢?
  • 田忌用策略贏取賽馬勝利,這實際上是愚蠢的,幾年後終於大禍臨頭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吧。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一場精彩的賽馬競技體現出的人生智慧,讓我們都受益匪淺。我們都知道,故事的最後田忌拔得頭籌,贏得了齊王的千金賭注,他在這場競技中的機智表現也一直被後人所流傳。
  • 「田忌賽馬」的田忌,結局如何?荒誕的記載背後,隱藏著合理真相
    《田忌賽馬》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讀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齊威王有個寵信的將軍叫田忌,很喜歡和齊威王賽馬,可是他的馬比不上國王的馬,所以每次都輸了,非常沮喪。孫臏找到田忌,讓他用千金為賭注跟齊威王賽馬,保證能贏.田忌生氣地說:你也要挖苦我嗎?
  • 當《田忌賽馬》中的田忌遇上《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田忌賽馬》中的田忌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這兩個人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很多人都覺得這兩個人可能沒啥關係,事實上田忌是田氏齊國的宗室大將,鄒忌是齊國相國。並且田忌和鄒忌這兩個人是死對頭。
  • 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今天下午,帶著兒子來世博廣場參加機器人知識學習,突然看到他們學習中心有三局兩勝的比賽,突然間讓我想到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田忌賽馬。說到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齊國的貴族都喜歡這項賽馬活動,有時候還另加賭注。對於賽馬,齊威王更是喜歡。由於齊威王是國君,所以他的所有戰馬都是頂尖的。
  •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吧,小小的一個賽馬故事本來就已經預測好的結局,卻因為孫臏的出現,逆轉了看似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種神奇轉變的核心便是博弈論。
  •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田忌賽馬」?
    (1)田忌賽馬的故事,可以說世人皆知。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進行一場比賽。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掉了人生
    引言戰國時期,誕生了許多的能人異士,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奇聞怪事,今天我們所說的便是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的故事,一場簡單的「三局兩勝制」賽馬卻包涵了令人受益匪淺的人生智慧,震撼世人,這一次的賽馬最終以田忌打敗齊王並獲得千金賭注,結局被後世稱之為「田忌賽馬」。
  • 田忌為何能贏得賽馬比賽?不是田忌的馬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
    這要歸功於一次賽馬比賽,本篇我們就來說說一直被我們誤讀了的田忌賽馬,田忌之所以能贏得比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當然,田忌賽馬不僅是一場比賽,背後其實蘊藏著孫臏的用兵之道,且聽飛魚細細道來。田忌賽馬的起因。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田忌賽馬」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知名的歷史故事了,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小學課本上必學的內容之一了,不過歷史不應該是孤立的片段,而應該結合整體來看。那麼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贏得了賽馬,最後田忌和孫臏怎樣了呢?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 田忌賽馬,資源匹配
    記得小學四五年級的語文課,學過一篇課文叫《田忌賽馬》。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
  • 長大再讀《田忌賽馬》:孫臏計謀真又蠢又壞,難怪龐涓挖他膝蓋骨
    二、看似幫助實則是「坑」 從田忌賽馬的角度來看,孫臏幫助他戰勝了齊王的馬,是他的功臣。但如果從田忌日後發展的角度來看,孫臏其實給田忌挖了一個大坑。雖然田忌贏了一場賽馬,但卻得罪了頂頭上司齊王。如果把齊國看作一個大的職場,儘管已經是將軍的田忌也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 經典故事《田忌賽馬》
    遂將孫臏引見給齊國的大將軍田忌,田忌通過交流得知孫臏乃奇人,時常向其請教兵法,待孫臏待為貴賓。賽馬在當時倍受齊國貴族歡迎。時常用重金作為賭注。田忌多次與貴族賽馬,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孫臏得知後隨田忌來到賽馬場,孫臏通過觀察了解,貴族的馬都按奔跑的速度分為上中下三等,各家的馬按等次比賽,比賽規則為三局兩勝。後看田忌的馬與其他人的馬相差也並不遠,只是策略運用不當。
  • 文言文朗讀打卡【11】《史記》的《田忌賽馬》【節選】
    田忌賽馬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shuì]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數[shuò]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