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其故事內容雖然簡單,卻蘊含了值得人深思的意義。
所以,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聽過這個故事的。不管是已經做父母的人,還是現在還未成家立業的人,都對這個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故事的主人公是田忌、孫臏,以及齊威王。
故事的內容是,齊國派了使臣出訪大梁,身為階下囚的孫臏秘密拜訪了他,和他交談了一番。齊國使臣覺得,孫臏這個人還挺不錯,有大能,算個奇人。
於是,他偷偷地將孫臏帶到了齊國。孫臏到了齊國以後,結識了大將軍田忌,田忌被他的才華折服,將他奉為上賓,對他禮遇三分。
孫臏這個人還是比較有良心,田忌對他好,他也想找機會回報一二。
有天,田忌約了眾多齊國的公子們賽馬,設了重金做賭注。
這場賽馬遊戲中,孫臏也在現場。他先是觀察了這些公子們的馬兒,發現馬的腳力還是有差距的,因此這些馬被封為了上、中、下三等。
同等級的馬,腳力差不多,要分出勝負,跟運氣有很大關係。
孫臏覺得,這樣子比,勝利的可能性太低。於是他靈光一轉,想出了一個好的對策。
心中有把握以後,孫臏給田忌說:你只管賭一把大的,我保你贏。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田忌還是比較相信孫臏這個人的,有了孫臏這一番話,他便很自信的賭了一把大的。
開賽前,孫臏對他說:您先用下等馬對他們的上等馬,第二局用上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第三局用中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
田忌照作了,最終,他以2勝1敗的結局拿下了勝利。
這一場比賽,田忌贏了齊威王,獲得了齊威王的賞識。
田忌覺得,他這一次能贏得如此有面子,孫臏幫了他大忙,所以他也投桃報李,將孫臏介紹給了齊威王。之後齊威王將孫臏當成老師,向他學習兵法。
從這一個故事中,我們能明白一個道理:學會靈活變通,換一種方式,能收穫不一樣的結果。
這個故事,一直被大家當做教育故事,認為它有啟迪作用。
不過,在《資治通鑑》上面記載的一個故事,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田忌賽馬中,田忌獲得勝利,是一種愚蠢的做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相信這個故事大家也不陌生,"我熟與城北徐公美",這句話一出,立即就能喚醒大家的記憶。
所以說,田忌和鄒忌都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兩個人,雖然他們倆人名字相似,但關係卻相當的差,一見面,他們就像兩隻鬥氣昂揚的公雞,想要鬥個你死我活。
為了趕走田忌,鄒忌想出了一個損招。他打著田忌的名頭找人算命,給算命先生說:我是田忌的人,我家大人打仗非常厲害,不管和誰打,都總能打贏,這麼厲害的人物,自然想要自己做大王,你說他造反,能勝不?
這算命先生一聽,田忌想造反?這是不是也太張狂了一點?他怕惹出事,所以趕緊給齊王報告。齊王聽後,火冒三丈,立即命人抓捕田忌,田忌見自己身上的汙水洗不掉,一氣之下就真的帶人攻城,目的是為了逼出鄒忌,為的是洗清自己的身上的嫌疑。可他最後不敵,便跑去了楚國求庇護。
相信看到這兒,眾人會很疑惑,這個故事的bug也太大了吧?這算命先生就一個平民百姓,他怎麼就接觸到了齊王,還能跟齊王告狀?而且他告的人還是一位大將軍,齊王難道不疑惑嗎?不查正就直接派人抓田忌?再者,田忌也太沒有腦子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居然帶兵逼宮,這不是自殺式的自證方法嗎?
所以,這故事怎麼看都不合理。
不過,這故事被記載在了《資治通鑑》上,那說明它是真實存在的,不合理,說明它的背後存在著秘密。
事實上,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就能發現這件事的發生是正常的。
如果,是齊王自己想要除掉田忌呢?那麼一切是不是就變得合理了?不管田忌有沒有犯錯,齊王只是借他造反的藉口除掉他而已。
為什麼齊王想要除掉田忌呢?
這就扯到了田忌賽馬上。
當時孫臏和田忌兩人聯手坑的人是齊威王,也就是後來的齊王,兩人當時是狠狠坑的齊王一把,作為一位心胸有些狹隘的王,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他能忍嗎?
能忍也是忍一時,等機會來了,他自然想要報復回來。
所以說,田忌賽馬的故事,既體現了孫臏的智慧,又體現了田忌的愚蠢。孫臏憑藉這次比賽,既獲得了田忌的喜愛,又獲得了齊威王的認可。可反觀田忌,他成了孫臏的擋箭牌,承受齊王滿滿的怒火。
田忌是真的蠢,為了面子,得罪領導,這明顯是為了芝麻丟西瓜的節奏。要知道,領導對下屬通常都有著絕對的掌握權,想要為下屬穿小鞋,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
這不,齊王找了一個藉口,就逼得田忌不得不遠走他鄉,去齊國討生活。
直到後來,齊威王去世,齊宣王上位,他才派人去將田忌請了回來,恢復了其大將軍的位置。
齊宣王這一招,也是很有深意。他既然選擇將田忌召回來,那說明他是相信田忌的,認為田忌當年是被冤枉的。
他這一舉動,從側面也反映出了齊威王的確是想要除掉田忌,否則的話,齊宣王能查到的事,齊威王怎麼可能查不到呢?
齊宣王招回田忌,相信他是一方面,最主要是他看好田忌這個人,同時想賣田忌一個人情,讓他感激自己,更加忠心自己。這一招,古代的帝王都很喜歡用,先貶後升,從而賣人好,之後便能更好的掌控這個人。
通過這兩個故事以後,相信大家對《史記》和《資治通鑑》都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兩本書雖然都是記錄歷史,但前本書更像是單純的描寫歷史故事,後本書則是著重點明帝王將相聰明智慧的一本書。有時間的話,大家應該多讀讀《資治通鑑》,它能教會人很多處事之道,提升人的情商,讓你在生活中、工作中,變得更受歡迎。
作為史學家,司馬光可謂出類拔萃,他苦心孤詣數十年,最終編寫出《資治通鑑》這樣,史實與說理兼備的大作。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精裝四冊版白話《資治通鑑》。本書組織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整理,並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從內容、版本上力求精準、科學。曾國藩對《資治通鑑》愛不釋手,梁啓超認為「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絕對值得購買。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做活動,一套四大本,原價696,現在只要99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4000多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