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名伶陳寶珠:和李小龍自幼相識,70歲回歸粵劇舞臺

2020-12-22 小圓聊娛樂

作為「香港七公主」之一的陳寶珠,成長在藝術氣息濃鬱的粵劇世家,並且還是著名粵劇演員陳非儂和宮粉紅的養女。

出身如此不凡的陳寶珠,師傅任劍輝更是香港粵劇史上最受歡迎的女文武生,陳寶珠還是曹達華的乾女兒。

陳寶珠戲路非常寬,古裝戲或者現代戲都能駕馭,還常常在電影中反串男性角,觀眾非常喜歡這個寶藏女演員。

陳寶珠的性格也十分平易近人,所以粉絲人數更是數不勝數,總共分成6大影迷會,盛況空前。30年後的如今仍然無人可比。

在1973年的李小龍紀念特輯中,陳寶珠曾表示自己的悼念的同時也爆料出二人年幼時就已認識。

但是因為李小龍在美國,陳寶珠在香港的原因,兩人很久沒有往來了。但是之後在陳寶珠去美國之後,兩人還約著在一起喝過茶。

01成長經歷

陳寶珠,1946年出生在廣州,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同時父母生了的孩子太多,6個兄弟姐妹十分難養活,其父母將她交給香港的宮粉紅做養女。

陳寶珠從小在香港長大,養母宮粉紅對陳寶珠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所以對她也十分嚴厲,從小就要學習藝術和各種興趣愛好。

因為媽媽很厲害,所以陳寶珠小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敢做,比如到朋友家住或者談男朋友都是不允許的,出門上街也需要有人陪同。

從小陳寶珠的學習時間被安排的非常滿,一個月只能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唯一的一天休息也會去和好友 一起打保齡球作為放鬆。

但是性格溫和的她在採訪中講述自己的童年是非常開心的回憶,並自稱自己在青春期並沒有反叛期,不開心的時候只是默不作聲,不會大吵大鬧頂撞父母。

長大後陳寶珠開始偶爾會頂嘴,但是通常還是不敢辯駁,因為陳寶珠忙於拍戲,平常也不會產生什麼摩擦。

從小陳寶珠就對自己是被領養的這件事毫不知情,直到大了一點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因為母親宮粉紅從來沒有提起一絲一毫,但是在大概十歲的時候有人對陳寶珠的身世加以議論而被聽到。

10歲的陳寶珠頓時覺得晴天霹靂,心情複雜。但是畢竟是小孩子,所以哭過一場之後也就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陳寶珠結婚生了小孩之後,才經過朋友得到了廣州的父母的聯繫方式,但是陳寶珠卻沒有盲目的認親,而是在母親宮粉紅電話簿中看到相同的電話號碼,才相信自己是被領養的。

期間和生父生母通過電話,也和部分兄弟姐妹產生過聯繫,但始終沒有勇氣和他們見面。

直到生母因為心臟病過世,陳寶珠才前往廣東,看到了家人的照片,覺得自己和生母長得很像。但是此事陳寶珠也從未和養母宮粉紅提起過。

雖然陳寶珠和宮粉紅沒有血緣關係,但二人已經感情深厚,2010年宮粉紅去世之後,陳寶珠悲痛欲絕。

02演藝事業

陳寶珠自幼就對粵劇的興趣十分濃厚,並且小小年紀的陳寶珠悟性也非常高,有些曲子或者臺詞陳寶珠一遍就能記住。

年幼時陳寶珠就在父母的指導下,對花旦戲有所接觸。但是師父陳非儂看出了陳寶珠有武場的潛力,於是陳寶珠之後一直潛心學習武旦。

1959年,陳寶珠初次踏入影視圈,出演了電影《黨軍教練》,陳寶珠出道早期拍的電影大多是古裝扮相或者是武俠題材。

因為陳寶珠從小扮演武旦,所以氣質十分出眾,經常在電影中反串男性角色,並且英俊瀟灑的一眸一瞥都可讓觀眾為之傾倒。

1964年,陳寶珠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道路。陳寶珠不僅涉足粵劇演出,更是陰差陽錯的當起了電影明星。

1965年陳寶珠當選為粵語十大明星之一,並且連續幾年始終榜上有名,由此便可以知道陳寶珠在60年代娛樂圈中的受歡迎程度。

1966年,陳寶珠開始轉型,塑造了自己在大熒幕前的清純玉女形象,粉絲多到被稱為「影迷公主」。

1979年陳寶珠卻在拍完電影《我永遠記著你》之後,告別了影壇,轉身前往美國進修知識。

出道十餘年,陳寶珠出演了200多部電影,由此可見她對待表演的認真。

03情感生活

當70年代的粵語片日漸,陳寶珠開始踏入她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結婚生子。

1974年,陳寶珠遠赴美國讀書,在異國他鄉遇到了自己今後的丈夫楊佔美,並且當時兩人都是獨自在美國讀書,孤苦伶仃。

楊佔美長相純良和沉默寡言的樣子,可以給人一種踏實感,自然而然也得到了陳寶珠的好感。

經過一來二去的往來,兩人之間產生了莫名的情愫,之後感情發展的水到渠成。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

「乖乖女」陳寶珠談戀愛這麼大的事情,母親宮粉紅那裡也是自然瞞不住的,但是這段感情卻得到了宮粉紅的認可和祝福。

兩人很快就在眾人的祝福下邁入婚姻殿堂,婚後陳寶珠生下一子楊天經,並且陳寶珠為了兒子的成長決定無限期息影。

息影的另一層原因還是因為兒子楊天經的爺爺,不希望兒媳婦在有了家庭和孩子的時候出去拋頭露面,陳寶珠本人也十分嚮往一心一意照顧家庭的生活。

因為已經辛苦工作多年,所以陳寶珠的想法十分傳統:渴望有一個小家庭,生一子一女然後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享受家庭。

但是陳寶珠和丈夫楊佔美的感情卻出現了問題,有很多複雜的,不同的因素導致感情變化,陳寶珠在離婚後都對這段經歷避而不提。

二人離婚後,兒子楊天經由陳寶珠照顧,直到把兒子照顧到大學畢業後,陳寶珠有了很多空閒時間。

碰巧高志森找到陳寶珠希望她出演《劍雪浮生》,陳寶珠便答應了,自此重新踏足娛樂圈。

如今74歲的陳寶珠依舊登臺演出,身子骨十分硬朗。

希望陳寶珠一直保持健康的身體,之後的發展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粵劇名伶陳寶珠再演《牡丹亭》 很多粉絲都不捨得走
    粵劇名伶陳寶珠再演《牡丹亭》 很多粉絲都不捨得走時間:2016-08-18 07:3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粵劇名伶陳寶珠再演《牡丹亭》 很多粉絲都不捨得走 據香港媒體報導,粵劇名伶陳寶珠、梅雪詩(阿嗲)主演的經典粵劇《牡丹亭驚夢》前晚(8月15日)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再次公演,
  • 粵劇名伶白雪仙九十大壽 張學友吳君如群星祝賀
      5月15日晚,張學友、吳君如、陳寶珠、蕭芳芳、佘詩曼、胡楓等在香港出席粵劇名伶白雪仙九十歲誕辰晚宴,現場星光熠熠,白雪仙在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陪伴下跟媒體見面。張學友受訪時表示十分佩服前輩白雪仙對演藝圈的貢獻,又笑言自己在前輩面前也不敢承認「歌神」的稱號。
  • 91歲粵劇名伶意外跌傷無法大辦生日宴,與任劍輝組合成經典絕唱
    現年91歲的粵劇名伶白雪仙,自從今年1月受愛徒陳寶珠及梅雪詩邀請,為西九戲曲中心開幕演出《再世紅梅記》擔任藝術總監後,就一直深居簡出,只有在好友的陪伴下才會外出活動。出身演藝世家的她自小就在父親白駒榮的影響下,對粵劇非常痴迷。加上生性活潑又機靈聰明,白雪仙十分受白駒榮喜愛,有時父親在家念白兩句,她一聽就會,父母間經常對唱切磋,所以排行老九的她在家中可謂眾星捧月。也正因為這份寵溺,令白雪仙從小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驕傲性格。長大後,因為對粵劇一點就通,白雪仙自然而然的子承父業,將粵劇視為一生的事業。
  • 陳寶珠:受盡千萬人寵愛的「影壇公主」,卻婚姻破碎孤獨一生
    4歲時,她有幸被粵劇名伶夫婦陳非農和宮粉紅收養,從此改名陳寶珠。由此開啟了她受盡寵愛的璀璨人生。陳非農和宮粉紅對陳寶珠疼愛有加,給她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為了這個女兒能夠成才,陳非農將陳寶珠推薦到好友同時也是京劇名伶的粉菊花座下,成為了粉菊花的弟子。粉菊花一看到年僅9歲的陳寶珠,心中便十分歡喜,馬上就斷定,我要教她做「男仔」。
  • 73歲香港粵語片巨星陳寶珠元旦開派對 擺10桌請粉絲吃飯慶祝生日
    有著「影迷公主」之稱的陳寶珠,是當年粵語片時代著名的影視演員,她出身於粵劇世家,同時也是粵劇名伶。有一部TVB的著名電視劇《難兄難弟》,主演是吳鎮宇、羅嘉良、張可頤和宣萱,其中一位女主角程寶珠的原型就是陳寶珠本人了。
  • 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
  • 羅文:自幼衷情於粵劇,一生推廣粵語歌曲,徒弟桃李滿天下
    年輕時期的羅文自幼衷情於粵劇1945年2月,羅文出生在廣西百色,後隨著父母,舉家搬遷至廣州。小時候的羅文就對當時的粵劇比較痴迷。後來,他跟著當地一位粵劇老先生學習。羅文比較努力好學,粵劇水平日益提升。初中後,準備報考一所粵劇學校。本來憑藉著羅文的水平,應該十拿九穩。但因為某些原因,羅文還是沒有繼續學習粵劇。
  • 孔子後人、TVB演員、粵劇名伶、與初戀共結連理,她到底是誰?
    就算是一連3部的《巾幗梟雄》系列電視劇,她也在其中出演不同的角色……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公主嫁到》和《宮心計》兩部劇中,她的表現十分搶眼球,看似文縐縐的臺詞,她都能演繹地流暢自如,可見她臺詞功底的深厚。
  • 粵劇又一典籍問世!《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將於12月8日首發
    難得的是,在諸多音頻中,大多數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的曲目,這也是「唱念卷」跟其他粵劇著作的一個重要區別。編出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在「唱念卷」的6個分篇中,極具特色的是「語音聲韻篇」。這一篇包括廣州話聲韻和粵劇舞臺官話。
  • 執著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倪惠英: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
    從「突圍」到「回歸」,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今年是倪惠英從藝50周年,本來應該總結一下,但因為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全》的編纂而無暇顧及。「爭取明年1月做一個專場演出,通過回顧自己的粵劇人生,向社會、觀眾展示半個世紀以來粵劇的發展。
  •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
    倪惠英:我15歲擔綱主演,登臺與粵劇表演藝術家陳笑風同臺演出樣板戲《紅燈記》。到今年,我的從藝生涯已走過50年。我在整理過去的資料時,覺得要感恩時代,感恩粵劇。在人生最美好的50年中,粵劇藝術讓我有所收穫,也很有意義。我的一生與粵劇不可分割,可以說粵劇成就了我的人生。
  • 珠海原創新編粵劇《疍家女》首登粵劇大舞臺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7月12日,珠海本土原創新編粵劇《疍家女》在珠海大會堂首演。該劇歷時五年精心打造,以珠海地區民間傳說為素材,通過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演繹,不僅傳揚了疍家與眾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化風情,也從一個角度展現了珠海獨特而厚重的歷史文化。  疍民,是過去被稱作「水流柴」的海上漁民。
  • 彭慶華:粵劇遇上二次元
    但演唱者彭慶華,是一名粵劇國家一級演員;而這首歌曲,是網遊《天涯明月刀》「大師賽」的主題曲。彭慶華出身科班,14歲考入廣東粵劇學校,師承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先生,現任廣東粵劇院創作研究部主任。就是他,讓粵劇遇上了二次元。在彭慶華看來,作為國家級非遺的粵劇,從來就是「潮」的。早在100多年前,粵劇就吸收了揚琴、大提琴、小提琴,甚至架子鼓等西洋樂器作為配器。
  • 72歲香港粵劇花旦獻唱經典歌曲 不顧母親反對嫁萬能泰鬥離婚收場
    本文編輯劇透社:UNIVERSE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 粵劇名伶除了任劍輝、白雪仙、紅線女等人外,還有一位前輩不得不提,那便是尹飛燕(原名尹美嬋)。尹飛燕是香港正印粵劇花旦,致力於鑽研粵劇藝術演出。
  • 粵劇名伶演出服,很多出自這家戲服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麗霞)狀元坊戲服廠的車間內,裁剪布料的沙沙聲、腳踏縫紉機的咔咔聲、珠子碰撞時發出的叮叮聲交織,這個被聲音包圍的空間裡擺放了幾張工具臺和幾臺縫紉機,董惠蘭就坐在其間專心製作戲服。「雲想衣裳花想容,春花萬紫與千紅......」她偶爾會哼唱幾句粵劇,因神經炎纏著繃帶的右手卻沒有停止將亮晶晶的珠子釘在戲服上。
  • 難得一見的粵劇官話、傳統排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
    18位國家一級演員將齊聚一堂演繹近半世紀難得一見的「舞臺官話」版傳統排場、例戲和家喻戶曉的經典流派名曲12月8日19時30分,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的《此物最相思》(二)暨《粵劇表演藝術大全·
  •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粵劇藝術茂名培訓班今日開班
    這次培訓班為期兩天,培訓班的授課內容由歐凱明主講粵劇藝術的發展之路和發展態勢,粵劇人的情懷與擔當,如何提升粵劇創作和粵劇表演的水平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奉獻粵劇藝術?歐凱明的講座結合他40年來對粵劇藝術的追求與探索,深入淺出,突出重點,深受學員們的歡迎。歐凱明進行粵劇表演示範並與學員進行表演互動,在唱念做打上幫助學員規範演唱程式,進而提升學員粵劇表演的技巧和藝術感染力。在演唱示範過程中,歐老師運用道具像在舞臺上真表演一樣,體現人物性格,極具藝術感染力。學員們深受啟發。
  • 香江廿年⑥|香港粵劇:傳統戲院絕境逢生,新編劇目走進內地
    這座著名的戲院坐落於北角英皇道,是全港僅存一間可容納1000人的粵劇表演場地,有「粵劇界紅館」的美譽。新光戲院創立於1972年,上世紀80年代由霍英東旗下公司接管運營,開始承接粵劇團表演,隨後成為大批本土戲迷和粵劇名角的聚集地。進入90年代,受嶺南文化影響至深的香港和廣東等地同時面臨傳統藝術的衰落。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我市一粵劇演員獲「十佳舞臺新秀獎」
    會上揭曉了本屆省藝術節的各大獎項,我市香山粵劇團演員黃嘉裕獲得「十佳舞臺新秀獎」。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20年11月20日至12月6日在廣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地舉辦,廣東香山粵劇團的小劇場作品《夢》—京昆粵新編「臨川四夢」代表中山市於12月1日在廣東省歌舞劇院小劇場進行展演,香山粵劇團主演黃嘉裕獲得「十佳舞臺新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