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為了展現黨建引領在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工作中「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的重要作用,將黨建工作經驗和優秀工作法傳播開來,促進基層黨組織開創工作新局面,「黨建引領助脫貧 黨旗飄揚小康路」主題徵稿活動於9月14日起在全省推開。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研究室,以及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山東廣播電視臺《共產黨員》編輯部承辦,閃電新聞黨建頻道、齊魯網黨建頻道開通徵稿網絡專題,即日起至11月30日接受投稿,並對符合要求的徵稿進行刊發展示。
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從哪裡切入?近年來,壽光市立足家庭這個」社會細胞」,激發廣大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組織實施了「健康婚姻志願輔導」「家教志願服務」「創建美麗庭院」、尋找「最美家庭」等各類家庭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在家中、在身邊就能感受並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通過家風建村風、帶社風,推動新時代社會「大文明」。
一、主要做法
(一)以健康婚姻志願輔導化解婚姻矛盾,營造和諧婚姻氛圍
婚姻和諧穩定是社會平安文明的牢固基礎。近年來,離婚率逐漸上升、單親家庭增多且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壽光志願者開展健康婚姻輔導工作,在家庭內化解矛盾糾紛。
1.現場幹預婚姻危機。2017年,在民政局成立全省首家婚姻家庭志願輔導中心。每周一至周五對鬧離婚者開展現場勸說、心理疏導、婚姻危機幹預等志願行動。截至目前,婚姻調解志願者達到350多人,先後調解鬧離婚夫妻7603對,勸和3131對,調解成功率達41.18%。全市離婚率首次回落。
2.開展婚姻知識培訓。成立婚前培訓中心,組建講師團,對訂婚青年開展婚前培訓,提升婚姻經營能力。舉辦76期培訓班,培訓8000多人。在鎮(街區)建立婚姻家庭輔導站,30%的村(社區)已建立輔導室。30個城市社區成立「一家親」志願調解隊,構築了市鎮村(社區)三級志願輔導網絡。開展婚姻家庭、家教和「巾幗美家」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村莊(社區)」百場宣講活動,服務群眾生活。
(二)以家教志願服務提升家庭經營水平,夯實家庭文明基礎
家教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也是社會文明的基石。壽光成立家教志願服務中心,發揮志願者力量,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
1.培養「合格家長」。公布講師聯繫方式,隨時提供電話諮詢公益服務。每周三晚上開通「合格家長」公益課程,講授科學家教理念。定期開展座談交流,探討研究家教課題,總結先進家教經驗。對問題家庭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家教指導服務,已為昌樂、東營及壽光本地的66名家長制定個性化家教方案。
2.開展家教公益宣講。組織講師分批深入基層,開展政策法規、科學教子、美麗庭院、傳統文化等知識培訓。宣講方式和時間靈活安排,以群眾為中心。注重加強對授課內容和方式的嚴格把關,多次舉辦座談會、研討會等,對宣講課件進行集中點評、修改完善,保障宣講效果。
3.開通網絡家教服務平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增開了網絡平臺,成立健康婚姻輔導、心理諮詢和家教3支志願服務隊,利用電話、微信、公眾號等,開展「幸福家庭」線上諮詢調解服務。通過「壽光女性」微信公眾號刊發「疫無情、人有愛」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有效緩解了家庭矛盾,穩定了群眾心理,為家庭居家抗疫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以「美麗庭院」創建行動營造優美生活環境,提升家庭成員文明素質
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求,深化「美麗庭院」創建行動,引領群眾改變家庭衛生觀念和生活習慣,採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樹立文明新風。
1.制定並宣傳「巾幗美家」標準與方案。印發《壽光市「巾幗美家」行動實施方案》,制定了「家風美」「家人美」「家居美」「環境美」的「四美」創建標準。在傳統媒體,開設「巾幗美家」行動專欄。同時,藉助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發布「巾幗美家」行動「四美」標準和居家清潔小常識。組織文明隊、舞蹈隊編排展演「美家」小節目等,發動廣大家庭積極參與「美家」行動、積極培樹優良家風。
2.以「巾幗美家」行動幫貧困戶扶志。組織各村志願者與困難戶結對子,每周入戶帶頭清掃庭院,以改善衛生狀況入手促使貧困戶對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和精神面貌的改善。同時,注重進行交流談心,引導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提振精氣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四)以特色文明實踐活動和先進典型豐富家庭文明內涵,引領新時代文明新風
在常規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特色活動,增加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
1.傳播與弘揚好家風、好家訓活動。承辦山東省「最美家庭」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濰坊報告會,先後舉辦壽光文明家庭表彰暨「最美家風」宣講會等系列家風家訓弘揚活動,進行「大美菜鄉、巾幗風採」家庭才藝展演等。宣傳部聯合紀委開展「樹廉潔家風·創最美家庭」主題活動,聯合教育部門開展「家書抵萬金-現代家書家信徵集活動」,讓家庭文明之風遍地開花。
2.「敬老餃子宴」「生日宴」,引領孝老文明風尚。各村定期舉辦「敬老餃子宴」「生日宴」,為老年人提供增進感情交流的平臺,啟發年輕人尊老行孝,向社會傳遞善行孝道,弘揚和傳承了優秀傳統美德。
3.注重典型示範,帶動文明新風尚。壽光市鎮村三級定期開展文明、最美、孝德家庭、「最美庭院」以及敬老好兒女、「好婆媳」「好丈夫」等先進家庭和個人的評選活動。對獲獎的各類家庭角色,敲鑼打鼓、喜氣洋洋地上榜公示,懸掛門牌,拍攝全家福,並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倡導「見賢思齊、 奮發有為」的文明風尚。目前,15處鎮街區共評選1.2萬個「美家示範戶」、1萬多名好媳婦、好婆婆,掀起了全民「美家」的熱潮。
二、幾點啟示
1.從家風建設「入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進入群眾家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正則社風正,家風淳則社風淳。壽光堅持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通過健康婚姻輔導、家風家訓傳承、孝道文化弘揚、家教輔導等文明家庭建設,在家中營造了文明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無論是系列活動的顯性灌輸,還是「生日宴」「餃子宴」等的隱性自悟,喚起了絕大多數人的良知,一經推廣,深受歡迎,效果超出預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文明實踐成效,取決於三點:以家庭為切入點地精準發力與有的放矢,準確把握了農村發展的新變化,精準定位了群眾生活的新需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壽光實現「到人、管用、有效」。
2.以家風促村風,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村莊洋溢
新時代文明實踐承載鄉村文化振興,在弘揚家風私風基礎上,建設群眾公共的村風,即村容美、村風正、民風淳。壽光全面啟動美麗鄉村暨村居環境綜合提升三年行動,設立1.35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每年選取300個村集中整治,組織對各村歷史文化、產業特色等挖掘整理,建設村史館、主題廣場、主題街巷1300多處,把文化文明搬上大街小巷,做成群眾身邊景觀。全市文明達標村覆蓋率達到91.59%。村風最直接的體現在移風易俗上。村村設立文明實踐大講堂,把講堂建到群眾門口和田間地頭。堅持支部主導、群眾主體,吸收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五老」人員及家族代表參與,村村組建紅白理事會,為村民提供免費指導服務,推行24小時辦結制,省錢省心省力。改造提升村級綠色公墓748處。「婚慶禮堂」「以幫代賀」等婚喪模式逐步推開,群眾負擔下降50%以上。2019年群眾移風易俗滿意率97.8%,列全省第2位。
3.以家風振社風,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農村基層蔚然成風
壽光新時代文明實踐,從家庭起步。群眾把家風、村風帶出家和村,形成社風。文明實踐根植於農村、根植於農民。群眾到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群眾需要什麼,文明實踐就提供什麼。群眾生產生活需求作為文明實踐的風向標。壽光文明實踐,生機勃勃。壽光好人、好黨員、好媳婦、勞動模範以及12個100「最美人物」等系列推薦評選常年不斷,累計有近60萬群眾「組團上榜」,2人成為全國道德模範、22人獲評「中國好人」。志願者從2018年的17.8萬人增長到現在的21.03萬人,每5個壽光人中就有1名志願者。在2019年度鄉村文明行動重點工作和2019年度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及提名城市創建工作兩項測評中,壽光市均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