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健身訓練,尤其是抗阻力量訓練,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我該使用多重的重量進行訓練?大重量?輕重量?8-12rm的重量?
對於增肌來說:基本上都是讓你偏向使用相對於自己的較大重量進行訓練的,8-12RM可能是你最常見的聽到的建議。另外大重量的訓練概念也是許多人推崇的,似乎輕小重量關注點並不是很多,那輕重量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健身負重的選擇,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總結一句話:根據你的目標去選擇,不同的重量對偏向的訓練點也是不一樣,輕與重都很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使用輕重量進行訓練也有很多的用途與意義,大重量並不是健身唯一的標準,有的時候舉多重與肌肉刺激並不成正比,不同的負重方式各有用途,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選擇怎樣的負重,你作為一個健身者是要了解的。
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小重量與大重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你能使用某個動作在保證動作標準的情況下,使用你最大重量(只能做一次的重量)的85%以上重量就是屬於大重量;70-84%屬於較大的重量;70%以下屬於小重量。
我們先從小重量說起,小重量的應用在健身訓練中有哪些?
輕小重量的應用在健身訓練中還是很多的,以下4種情況就推薦你使用小重量進行練習。
1.學習動作或恢復訓練,康復訓練
這個很好理解,當你剛開始接觸訓練,學習健身動作的時候,一開始上來使用大重量肯定是不合理的,通常都是使用輕小重量進行動作學習。
尤其是像深蹲,硬拉,臥推這些動作,在學習的時候空手不負重都很常見,用輕重量保證動作的幅度和控制後,再去進行一個較大重量的訓練。
恢復訓練也是如此,有訓練經歷但很長時間不訓練了,想要找回以前的狀態,一開始使用輕小重量找動作的感覺。
康復訓練也是如此,使用輕小重量進行輕微的肌肉力量訓練,一味的休息,有時候反而不利於康復。
為了提高肌肉的發力感與控制能力,輕小重量的使用尤為重要,對於肌肉生長來說很有利。
比如:一開始你進行臥推訓練,上來就選擇一個較大負重,推起來負重完全是靠其他肌肉的代償,胸部一點沒感覺。連基本的肌肉發力感都沒找到,談何肌肉生長?這個時候用小重量去尋找肌肉發力感,找到發力感之後再慢慢的上負重,肌肉訓練才高效。
使用較輕的負重,通過改變動作的節奏,來建立大腦與肌肉連接,尋找目標肌肉發力感,讓更多目標肌肉纖維參與。這個是根本目的,健身訓練中「念動一致」的技巧也是利用這樣方式。
任何動作在一開始尋找目標肌肉發力感的時候,都可以這樣使用小重量進行,很有效,記住負重一定要輕。你可以用輕小重量嘗試下以下的訓練節奏:
向心收縮:2-3秒
頂峰收縮:1-2秒
離心收縮:2-4秒
來進行目標肌肉發力感的尋找,建立起念動一致的感覺!
3.循環模式,增加體能耐力為主的訓練
最典型的運動模式就是CROSSFIT健身訓練,以自身重量、負重 為主的高次數、快速、爆發力的動作增強自己的體能和運動能力。
通常他們的訓練模式都是以輕小重量甚至不用重量的高次數訓練,對於肌肉耐力和心肺能力有著不錯的訓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詳細的了解這種訓練體系,和健美訓練體系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4.專門的輕重量訓練周期
對於健身健美來說,在安排訓練周期時,並不是總是在進行一個「漸進超負荷」訓練模式,適當地安排一些輕重量的訓練周期,在動作和方法不變的前提下,只是減輕負重進行訓練,對於增肌來說有著很好的效果。
減輕負重的目的就是讓肌肉,關節到神經系統得到一定的休息,然後再去進行一定的負重訓練。通常這個訓練周期建議是:大重量訓練6-8周後,就至少要有1-2周的減輕重量周的訓練,通俗點說「欲情故縱」對肌肉的生長會很有幫助。
在大致的肌肉增長訓練中,大重量的佔比還是非常高的,隨著不斷的增加負重,對肌肉力量的提升以及體積的增長,大重量訓練都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大重量的訓練模式下,也分兩種,一是主增長力量,二是主增長肌肉。
1.主增長力量
力量增長自然是你可能單次承擔的負重越大說明你的力量越大,以深蹲,硬拉,臥推的重量為指標,你能推,拉,蹲多重,就代表你擁有的力量有多大,這個是以力量舉為主導的訓練。
提高力量通常會採用大負重,動作次數保持在1-5次,使用到的重量訓練是你能舉起最大重量的85%以上。
2.主增長肌肉
增長肌肉的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健身健美訓練,使用到的重量從一開始提到過8-12RM,組數在4-6組,使用的是較大的負重達到力竭的訓練方法。
這個使用到的重量是你可以舉起最大重量的70-84%,遵循一個漸進超負荷的訓練原則,當然隨著你訓練經驗的增加,肌肉力量的增長,負重也是不斷增加的,持續的保持8-12rm的次數與重量。
不過同樣負重在做第一組的時候你可能很簡單的完成10次,然後就力竭了,但接下來的幾組可能就無法像第一組一樣輕鬆完成10次動作,畢竟越練肌肉是越疲勞的。這個時候使用一些退讓訓練、欺騙訓練或者漸降組訓練技術,會對肌肉增長很有幫助。
總的來說:以肌肉增長為主導的訓練模式,保持中等訓練次數(8-12次)較高的負重,讓肌肉纖維產生足夠撕裂,然後通過後續的營養補充,讓其肌纖維超量恢復,達到增肌的目的。
不過在增肌模式中可能有些訓練會用到小重量,就比如一開始說的:動作學習,尋找肌肉發力感,專門輕重量訓練周期。不過整體的負重是處於一個相對自己來說是較大的負重的。
總結
很顯然,小重量訓練並不是一無是處,大小重量靈活的搭配使用,才是對增肌最有效的方法,不要總是去糾結大重量訓練,適當退讓,做到該大時大該小時小是練就精準的基礎。
總是去追求大重量訓練對你來說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造成運動損傷。
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歡迎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