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重量選擇丨必須使用相對自己的大重量?並不!輕與重如何選?

2020-10-30 小方愛舉鐵

提到健身訓練,尤其是抗阻力量訓練,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我該使用多重的重量進行訓練?大重量?輕重量?8-12rm的重量?

對於增肌來說:基本上都是讓你偏向使用相對於自己的較大重量進行訓練的,8-12RM可能是你最常見的聽到的建議。另外大重量的訓練概念也是許多人推崇的,似乎輕小重量關注點並不是很多,那輕重量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健身負重的選擇,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總結一句話:根據你的目標去選擇,不同的重量對偏向的訓練點也是不一樣,輕與重都很重要!

健身增肌大重量不是唯一的目標也不是唯一的手段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使用輕重量進行訓練也有很多的用途與意義,大重量並不是健身唯一的標準,有的時候舉多重與肌肉刺激並不成正比,不同的負重方式各有用途,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選擇怎樣的負重,你作為一個健身者是要了解的。

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小重量與大重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你能使用某個動作在保證動作標準的情況下,使用你最大重量(只能做一次的重量)的85%以上重量就是屬於大重量;70-84%屬於較大的重量;70%以下屬於小重量。

我們先從小重量說起,小重量的應用在健身訓練中有哪些?

一.小重量

輕小重量的應用在健身訓練中還是很多的,以下4種情況就推薦你使用小重量進行練習。

1.學習動作或恢復訓練,康復訓練

這個很好理解,當你剛開始接觸訓練,學習健身動作的時候,一開始上來使用大重量肯定是不合理的,通常都是使用輕小重量進行動作學習。

尤其是像深蹲,硬拉,臥推這些動作,在學習的時候空手不負重都很常見,用輕重量保證動作的幅度和控制後,再去進行一個較大重量的訓練。

恢復訓練也是如此,有訓練經歷但很長時間不訓練了,想要找回以前的狀態,一開始使用輕小重量找動作的感覺。

康復訓練也是如此,使用輕小重量進行輕微的肌肉力量訓練,一味的休息,有時候反而不利於康復。

2.尋找肌肉發力感,建立大腦與肌肉的連接

為了提高肌肉的發力感與控制能力,輕小重量的使用尤為重要,對於肌肉生長來說很有利。

比如:一開始你進行臥推訓練,上來就選擇一個較大負重,推起來負重完全是靠其他肌肉的代償,胸部一點沒感覺。連基本的肌肉發力感都沒找到,談何肌肉生長?這個時候用小重量去尋找肌肉發力感,找到發力感之後再慢慢的上負重,肌肉訓練才高效。

使用較輕的負重,通過改變動作的節奏,來建立大腦與肌肉連接,尋找目標肌肉發力感,讓更多目標肌肉纖維參與。這個是根本目的,健身訓練中「念動一致」的技巧也是利用這樣方式。

任何動作在一開始尋找目標肌肉發力感的時候,都可以這樣使用小重量進行,很有效,記住負重一定要輕。你可以用輕小重量嘗試下以下的訓練節奏:

向心收縮:2-3秒

頂峰收縮:1-2秒

離心收縮:2-4秒

來進行目標肌肉發力感的尋找,建立起念動一致的感覺!

3.循環模式,增加體能耐力為主的訓練

最典型的運動模式就是CROSSFIT健身訓練,以自身重量、負重 為主的高次數、快速、爆發力的動作增強自己的體能和運動能力。

通常他們的訓練模式都是以輕小重量甚至不用重量的高次數訓練,對於肌肉耐力和心肺能力有著不錯的訓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詳細的了解這種訓練體系,和健美訓練體系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4.專門的輕重量訓練周期

對於健身健美來說,在安排訓練周期時,並不是總是在進行一個「漸進超負荷」訓練模式,適當地安排一些輕重量的訓練周期,在動作和方法不變的前提下,只是減輕負重進行訓練,對於增肌來說有著很好的效果。

減輕負重的目的就是讓肌肉,關節神經系統得到一定的休息,然後再去進行一定的負重訓練。通常這個訓練周期建議是:大重量訓練6-8周後,就至少要有1-2周的減輕重量周的訓練,通俗點說「欲情故縱」對肌肉的生長會很有幫助。

二.大重量

在大致的肌肉增長訓練中,大重量的佔比還是非常高的,隨著不斷的增加負重,對肌肉力量的提升以及體積的增長,大重量訓練都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大重量的訓練模式下,也分兩種,一是主增長力量,二是主增長肌肉。

1.主增長力量

力量增長自然是你可能單次承擔的負重越大說明你的力量越大,以深蹲,硬拉,臥推的重量為指標,你能推,拉,蹲多重,就代表你擁有的力量有多大,這個是以力量舉為主導的訓練。

提高力量通常會採用大負重,動作次數保持在1-5次,使用到的重量訓練是你能舉起最大重量的85%以上。

2.主增長肌肉

增長肌肉的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健身健美訓練,使用到的重量從一開始提到過8-12RM,組數在4-6組,使用的是較大的負重達到力竭的訓練方法。

這個使用到的重量是你可以舉起最大重量的70-84%,遵循一個漸進超負荷的訓練原則,當然隨著你訓練經驗的增加,肌肉力量的增長,負重也是不斷增加的,持續的保持8-12rm的次數與重量。

不過同樣負重在做第一組的時候你可能很簡單的完成10次,然後就力竭了,但接下來的幾組可能就無法像第一組一樣輕鬆完成10次動作,畢竟越練肌肉是越疲勞的。這個時候使用一些退讓訓練、欺騙訓練或者漸降組訓練技術,會對肌肉增長很有幫助。

總的來說:以肌肉增長為主導的訓練模式,保持中等訓練次數(8-12次)較高的負重,讓肌肉纖維產生足夠撕裂,然後通過後續的營養補充,讓其肌纖維超量恢復,達到增肌的目的。


不過在增肌模式中可能有些訓練會用到小重量,就比如一開始說的:動作學習,尋找肌肉發力感,專門輕重量訓練周期。不過整體的負重是處於一個相對自己來說是較大的負重的。

總結


很顯然,小重量訓練並不是一無是處,大小重量靈活的搭配使用,才是對增肌最有效的方法,不要總是去糾結大重量訓練,適當退讓,做到該大時大該小時小是練就精準的基礎。


總是去追求大重量訓練對你來說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造成運動損傷。

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歡迎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增肌應該使用大重量嗎,如何選擇適合的重量
    鍛鍊時根據不同的健身目的選擇重量,增肌時通常使用6-12RM重量,最多15RM。但這個重量並不是絕對的。鍛鍊大肌群時,比如胸肌、背闊肌、豎脊肌、斜方肌、臀部肌肉、腿部肌肉時,可以選擇10-12RM重量。
  • 大重量和小重量的增肌效果是一樣的?
    傳統觀點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增強肌耐力,但對肌肉增長的貢獻卻不大,而大重量低次數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化肌肉增長的方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能都很相信使用大重量訓練是讓肌肉增長的一個好方法,但要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觀點,卻需要用科學數據證明!關於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呢?
  • 健身時,重量越大增肌效果越好,但請不要誤解大重量的含義!
    想要健身增肌,首先我們要了解以下這些問題。1. 增肌的原理。2. 為何有時候重量越大,效果反而越差?3. 究竟要如何訓練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重量越大,效果反而越差?首先需要我們明白的是,在保證我們的訓練動作很標準的前提下,如果我們所選擇的訓練重量不會超出我們身體能承受負荷,那麼大重量必然是很好的。不過有很多人卻很難能夠做到這一點,因此健身的效果才會遲遲的上不去。
  • 大重量vs小重量,健身選哪種對增肌效果更好?結果讓你意想不到!
    很多時候,特別是新手,或者健身不是很久的朋友,都會遇到這麼一個問題:應該用多大的重量,才利於肌肉增長呢?如果使用大重量,鍛鍊時難免會借力,導致目標肌肉的感受差;如果使用小重量,又擔心強度不夠增肌效果不佳,咋辦呢?
  • 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
    傳統觀點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增強肌耐力,但對肌肉增長的貢獻卻不大,而大重量低次數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化肌肉增長的方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能都很相信使用大重量訓練是讓肌肉增長的一個好方法,但要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觀點,卻需要用科學數據證明!關於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呢?
  • 1篇文章幫你解決,健身常年疑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完美重量
    不管你是增肌還是減脂,只要進行力量訓練選對重量相對於動作標準性來說更為重要,尤其是在進行器械鍛鍊時,固定的角度和軌跡,讓你沒有多餘的發揮空間,只能在重量上進行變化,那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該用多重呢?如何確定自己用多重合適呢?這裡首先要引入一個概念:RM。
  • 1篇文章幫你解決,健身常年疑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完美重量
    有好多小夥伴在追求不斷變化訓練動作和方式,為的就是能夠更好地練到想練的目標肌群,雖然這種學習精神是很值得表揚的,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你所使用的重量真的適合你嗎?不管你是增肌還是減脂,只要進行力量訓練選對重量相對於動作標準性來說更為重要,尤其是在進行器械鍛鍊時,固定的角度和軌跡,讓你沒有多餘的發揮空間,只能在重量上進行變化,那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該用多重呢?
  • 使用大重量深蹲、臥推被壓該怎麼辦?這些方法教你迅速脫離危險
    當時少俠在倒蹲機上練腿,槓鈴片基本上已經掛滿,所以重量非常重,吸引了不少圍觀者。所以不少健身者為了尋求肌肉更快的刺激,或者在健身房中樂於向別人展示自己超強的力量,不按照自身實際狀態,盲目蠻幹,一不小心對自己造成傷害。事實上,在槓鈴臥推中受到傷害,甚至喪命的健身者不計其數。因為臥推時,人平躺在平板凳上,這時槓鈴處於人胸部上方,若當時使用大重量一旦沒握住,槓鈴垂直下落,將直接對胸腔和頸部造成毀滅的傷害,後果不堪設想。
  • 純乾貨健身,做重訓時如何保持呼吸節奏
    文/不二姑娘很多人在做健身訓練時一定有這樣的迷茫和疑惑,那就是做重訓時如何保持呼吸節奏,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舉重時的推薦呼吸方式,在舉重時你的呼吸模式的選擇會取決於某些因素。第1個:訓練動作的類型第二個:你所舉起的重量第三個:做大重量時脊椎是否會超出負荷當我們在做二頭獨立肌群訓練時,像是做二頭斜板彎舉時,我們的呼吸模式會不同於我們做大重量的複合式動作,就像是深蹲。
  • 健身技巧:大重量訓練該如何去熱身?
    我們都知道假如你今天要去進行大重量訓練(5RM以下的訓練),是絕對不可能剛開始就去用5RM直接進入訓練。。。相信原因不需要做過多解釋!
  • 增肌一定要使用大重量嗎?
    一般而言,使用大重量能更好的增肌。當然,這裡指的大重量都是指相對重量,而不是絕對重量,比如:40釐米的手臂放在小個子人身上就是壯漢,放在2米以上的人身上就是小雞仔。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天賦基因不一樣,運動能力不一樣,同樣的身高,體重能舉起重量也不一樣,所以,一切都要以自己為標準,如果你能用標準姿式舉起1-4RM的重量為極限重量,8-12RM次數的重量就是大重量,12-15M為中重量,15RM以上為小重量。所以,這裡的大重量就是指8-12RM的重量。
  • 小重量增肌效果不一定輸給大重量,追求極致肌肥大
    先列觀點:小重量能和大重量都達到類似的增肌效果,但前提是小重量需要達到力竭小重量和大重量分為從存在弊端,看個人如何選擇在很早以前,就有一篇研究提出觀點證明:無論是大重量還是小重量,最關鍵的是要保證你舉起的力量總和能達到讓你力竭的水平,也就是說,小重量x多次數要等於大重量x少次數。
  • 小重量增肌效果不一定輸給大重量,追求極致肌肥大
    先列觀點:小重量能和大重量都達到類似的增肌效果,但前提是小重量需要達到力竭小重量和大重量分為從存在弊端,看個人如何選擇在很早以前,就有一篇研究提出觀點證明:無論是大重量還是小重量,最關鍵的是要保證你舉起的力量總和能達到讓你力竭的水平,也就是說,小重量x
  • 如何快速提高臥推重量?4種訓練方
    基本上你只要去健身房就能看到有人做臥推。不過有意思的是,臥推重量能做重的人並不太多,至於從我在健身房的觀察來看,大部分人的臥推水平應該是在每側25kg-30kg的樣子。一些健美大神可能會覺得臥推100kg也就那麼會兒事吧,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夠到達100kg的臥推已經足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了。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提高臥推力量呢?
  • 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及次數?
    由於剛接觸健身,經常就被問到:我適合多大重量呢,所以今天健君就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 RM數值越小代表重量越重(完成次數小,重量大),RM數值越大代表重量越輕(完成次數多,重量小)。在不同的訓練動作裡,RM值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自己的RM值,簡單來說,你不可能把深蹲和臥推的RM值相提並論。
  • 小重量與大重量訓練區別在哪裡?如何把握好肱二肱三的訓練度
    對自己身體的不同要求決定了健身過程的強度以及訓練方式。
  • 舉例分析,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啞鈴重量,讓增肌效果更明顯
    啞鈴的種類繁多,在健身領域被分為固定重量和可調節重量兩大種。固定啞鈴使用起來很方便,在我們運動中,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使用,不用調整配重片和擋圈,也不需要健身小夥伴們在腦中紀錄,增重的數量,特別當我們選錯了重量,它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調整。
  • 大重量訓練只增力量不增肌?小重量只減脂不增肌麼,休息多久才好
    導語:隨著健身運動的普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健身這一方面的內容,每個人對於如何鍛鍊肌肉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有一些人說,大重量訓練只增力量不增肌,有人說小力量訓練只減脂不增肌,那麼究竟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篇文章就具體介紹一下。
  • 健身技巧:大重量訓練的熱身方式
    在大重量訓練時,你是如何熱身的呢?我們都知道假如你今天要去進行大重量訓練(5RM以下的訓練),是絕對不可能剛開始就去用5RM直接進入訓練。。。相信原因不需要做過多解釋!一般的做法是採用重量遞增的方法進行熱身組,方式先從輕的開始,比較多的次數,到最後重的重量,少的次數!讓身體準備好!但問題是,對於高負荷的訓練方式來說,它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暖身方式。
  • 固定器械訓練與自由重量訓練,應該如何選擇?
    通過對肌肉群發力的分析之後,將器械設計成對這塊肌肉群有著相對孤立訓練效果器械。什麼是自由重量訓練?是指利用啞鈴、槓鈴等自由活動的重量來訓練的動作。這裡的自由,意思是所利用的重量作用的力只來自重力——地心引力。而自由重量的動作也是健身裡最經典的,比如臥推、深蹲、硬拉、彎舉等等。那麼,這兩種類型的訓練各有什麼特點呢?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