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第四季開播,連上了3個熱搜,第一集開播之後豆瓣更是直接飆到了9.8分,粉絲安利,大V推薦,一時間MAPPA製作公司也跟著《進擊的巨人》的熱度而被觀眾熟知,加上《咒術回戰》的熱度,MAPPA成了終極贏家。
但是這篇文章,不是寫MAPPA的,而是問各位為什麼喜歡《進擊的巨人》?
這是一部禁片,國內各大網絡平臺都沒有播出,大家只能在小網站找資源,開播當天,朋友圈、社群全都是在問資源的,連漫漫所在的運營群也不能倖免。
為什麼四季都能保持上9分以上,且每一部都在超越?它到底有什麼魅力?
有人說:它是一部寓意豐富的動漫,每個出現的角色都有更為深刻的隱喻,是一部涉及政治歷史的富有內涵的作品。
有人說:它打戲好,艾倫砍猴我能看百遍,製作上乘,畫面震撼,就是看得爽。
有人說:這是日本漫畫幾十年來的新高度 政治、熱血、智慧、人性各種元素集大成者,可以獲得文學獎的作品。
有人說:進擊的巨人是罕見的在一部作品中融合包括:神力魔法、政治鬥爭、宗教信仰、自由抗爭,血統世襲、策略計謀、歷史虛無等一系列極其多而複雜的元素。
有人說:這是個悲傷逆流成河的故事。
曾經一心追求的牆外的自由和被禁錮的真相,不過是另一個無法擺脫的牢籠——先輩遺留的民族之間冤冤相報無限循環的仇恨,人類社會發展必然出現優勝劣汰、利益集團紛爭、狹隘民族主義,被壓迫。
喜歡它的理由有很多,而且是漫漫見過的最為全面的理由和角度去解讀。漫漫沒有那麼多的見解,只知道他們在尋求自由,是為了看到牆外的那片海。
即便牆外的自由依舊是另外一種束縛,無窮無盡的鬥爭,但他們的心是自由的,未來是自由的。與其等著巨人來摧毀自己,不如自己主動,置之死地而後生。
他們的選擇需要很大的勇氣,不願意受吃完睡睡完吃的被動的屈辱,這與歷史長河中無數被動挨打的弱者何其類似。人類需要的不是避世,而是出世,不讓世界遺忘在某個角落。但這種出世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戰爭、背叛、利益糾葛,殊死搏鬥。
到這一切都不過是人類社會進步,時代更迭的必須。為何《進擊的巨人》全程不僅有熱血還有絕望與悲傷,因為不管是人類的誕生過程還是文化發展的過程。
第一季第一集的臺詞已經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調:那一天,人類回想起了,受那些傢伙支配的恐怖……被囚禁在鳥籠裡的屈辱……比起恐怖,更可怕的是屈辱。
所以整部作品的臺詞始終都在圍繞著選擇後不後悔,為啥要堅持不停地戰鬥,即便沒有打敗巨人犧牲了有無意義。
人,在開始放棄戰鬥的時候才算輸,堅持戰鬥的話,就還沒有輸。這就好比生活再糟糕,但是只要不放棄抗爭就還沒有輸。
看似是人類的戰爭,其實不過也是與生活的抗爭。無論是大的世界觀,亦或是困頓於生活的意義,《進擊的巨人》都適用。
亦大亦小,不同圈層,不同階級的觀眾都能得到自己的答案,陽春白雪,下裡巴人,這就是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貴;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進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