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中國藍」 成南通非遺「網紅」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一塊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靛藍色土布,看起來依舊挺闊如新、色澤亮麗。這就是明清年間便聞名大江南北的「小缸青」染色技藝的魅力。9日,記者走進位於陳橋街道的南通艾藍染色技藝傳承基地,探訪「種藍制靛」這一流傳千年的民間工藝絕活。

「太美了,遠遠看去簡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將雪白的棉質圍巾用棉線細細紮起,浸入由蓼藍製成的純植物染料中,經過浸泡、清洗、還原,靚麗的「中國藍」在白色圍巾上做出了一幅美麗的畫,浸泡次數越多、顏色越濃。前來體驗藍染技藝的市民丁珺珺和小姊妹們一面親手染色,一面小聲地讚嘆著。

「這就是在我國有著千年歷史的蓼藍染色工藝,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南通地方的文化符號。」南通艾藍染色技藝傳承基地項目的發起人、負責人姜平不無驕傲地介紹,由古老的蓼藍染色工藝「小缸青」製作出來的青布「粉藍布」,縱歷百年仍黑豔如新,不褪色、不黴蛀,「衣敝而色不衰」。

藍染文化和技藝在我國有3000多年歷史,在陳橋地區,種藍制靛傳統已有700餘年歷史。乾隆年間聞名大江南北的「小缸青」「如皋青」染色技藝,也是出自如皋與陳橋一帶。特別是陳橋地區,當地種植的小藍(又名蓼藍、吳藍),是世界五大藍草中最優質品種。這裡既是中華優質蓼藍品種的原產地,又是農家小缸青染色技藝保存最完好的鄉村,因此南通有著中國「藍染之鄉」的美譽。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民間種藍制靛染色技藝曾斷失半個多世紀。10多年前,在姜平、龔建軍等「有心人」的苦苦追尋下,在陳橋街道發現了最後一處未被歷史完全湮沒的「粉藍布」祖傳村莊,追訪到少數年近百歲的藍染老藝人。藍染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技藝瑰寶得以「搶救」「復活」。「艾藍染藝項目」成功入選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兩年來,南通藍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本月初,央視十套《花季中國》欄目播出南通艾藍染色技藝基地的種藍制靛專題片。2018年中央電視臺一套「家有傳家寶」欄目《藍靛花布美人間》,採訪並播放「艾藍染藝」基地的藍草種植和田間染色畫面。當代中華文化傳播使者、網紅非遺大使李子柒專門來基地探尋小缸青藍染技藝。今年7月,艾藍染色技藝基地獲「南通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稱號。目前基地傳承研習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後續將開展國家級非遺和申請國家地理標識。

本報記者袁曉婕 本報通訊員石唯

相關焦點

  • 南通崇川陳橋街道:傳承最美「中國藍」 提升文化軟實力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石唯)12月9日,在南通崇川區陳橋街道的「南通艾藍染色技藝保護基地」,記者現場觀摩了艾藍染色技藝,領略了「中國藍」的獨特魅力。在河口,唐東海徐夫人墓誌的出土揭開了南通千年建城之謎,將南通建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又向前推了半個多世紀。如今,十八裡河口已成為通揚運河境域唯一保留千年運河風貌的古運鹽河口岸,被納入南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予以保護和利用,通揚運河博物館建設也將加快推進。一個街道的發展,經濟建設是基礎硬實力,文化建設是關鍵軟實力。
  • 非遺傳承人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這是一堂網絡線上直播課,主講人是歷經四代百年傳承的吉林非遺「徐氏中國結」傳承人——徐曉雪。 徐曉雪介紹,目前課程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播,一種是錄播。直播可以實時看到製作過程,還會和觀眾實時互動。
  • 李子柒來看過的南通「小缸青」,扛起中國藍染復興的時代大旗
    去年,基地已擴大藍草種植面積達70畝,篩選培育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質藍草3大類計6個優良品種,這一傳統技藝還吸引了網紅非遺大使李子柒前來探訪。今年7月,艾藍染色技藝基地獲「南通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稱號,目前基地傳承研習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後續將開展國家級非遺和申請國家地理標識。
  • 鄭州西流湖紅嘴藍鵲成網紅
    鄭州西流湖紅嘴藍鵲成網紅「不要說話、不要說話,鳥來啦、鳥來啦。」頓時鴉雀無聲,近百門「長槍短炮」炮口對著荷塘邊荷花,一陣「咔嚓、咔嚓」清澈的快門聲響起。要不是現場親眼見到,讓人不會相信一對紅嘴藍鵲夫妻會招來這麼多攝影愛好者(攝影師),筆者現場了解到,今天拍攝人群中不僅有攝影愛好者,也有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學教授等攝影大家。
  • 黃河神仙灣帶你一秒夢回千年!民俗非遺、勁爆節目、邂逅網紅
    今天小妮兒就給大家推薦一個一朝步入大河,一日夢回千年,位於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內吃喝玩樂深度遊的好地方——黃河神仙灣大河風景區黃河神仙灣大河風雲景區5月1日—5月6日強勢圍觀,贏神秘大獎上刀山 下火海不僅體現了翻山越嶺的生活狀態,更突顯了敢於向生命極限挑戰的膽量和勇氣拋繡球「紅旅」線上的「非遺」風光,世代延續的壯鄉繡球傳奇
  • 都知道「中國紅」,你聽說過「中國藍」嗎?他把這一抹藍做到了極致!
    都知道「中國紅」,你聽說過「中國藍」嗎?他把這一抹藍做到了極致!這句話說的也正是藍印花布的染色過程。「藍印花布的藍代表著中國,在國際上被稱為『中國藍』。它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國民色。」哀警衛說。
  • 南通一座「低調」的千年古鎮,曾出兩個成語,古樸滄桑遊人稀少
    南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很多古蹟和古鎮,每一處都彰顯這個城市古老的印記,最近在南通的走街串巷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人的真實和古樸,讓人的內心平和寧靜,而今天我們走進的這個古鎮,又是另一個打開心扉的地方,它也將再次燃燒我們探尋南通古鎮那顆火熱的心,這個古鎮就是餘西古鎮。
  • 甌視頻丨網紅直播吆喝「非遺」
    甌視頻丨網紅直播吆喝「非遺」 2020/12/20 11:51 來源: 編輯:遊歷 瀏覽:857
  • 江蘇南通:潮糕工作坊促進「非遺」傳承振興
    2020年8月19日,工作人員在江蘇南通如皋市白蒲鎮一百年老字號林梓潮糕工作坊製作潮糕。林梓潮糕製作技藝是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如皋市文化館重點打造非遺品牌,注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促進林梓潮糕、白蒲茶幹、如皋蘿蔔乾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傳承振興,讓非遺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20年8月19日,工作人員在江蘇南通如皋市白蒲鎮一百年老字號林梓潮糕工作坊製作潮糕。2020年8月19日,工作人員在江蘇南通如皋市白蒲鎮一百年老字號林梓潮糕工作坊製作潮糕。
  • 千年水道 文明紙現 大運河文化非遺紙藝展在京啟動
    2020-12-20 13:30:30 來源: 中國經濟網 舉報
  • 南通藍印花布「風光」臺灣
    「沒想到,臺灣的朋友對我們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這麼感興趣!」昨天,剛剛參加完在臺灣舉行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和「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交流活動的南通藍印花布傳承人吳元新回到通城,說起這一個月裡在臺灣的經歷,他連連感慨。    此次臺灣之行的文化交流,從11月23日至12月23日,分別在臺灣的臺北和臺中進行。
  • 千年古鎮的非遺印記-探尋宜都市青林古鎮」非遺+旅遊「融合發展
    千年古鎮的非遺印記 ——探尋宜都市青林古鎮」非遺+旅遊「融合發展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宋瀟瀟 通訊員姚永飛 「有水能使清江清,樹疊羅漢綠蔭蔭。侍從旁邊無人問,宜都境內不用尋。」
  • 凱司令等非遺老字號創新有秘方:守得住經典 當得了「網紅」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題為「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在申城,不少非遺項目都有一個重要的載體——老字號。當非遺遇上老字號,如何才能「1+1>2」呢?傳承品質不羨「網紅」「現在市場上一叫『X師傅』,馬上就可以成為『網紅』,對於我們老字號來說,與其去羨慕,還不如扎紮實實地做好產品,讓品質代言。」
  • 重現千年宮廷韻律,非遺傳承人王國卿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它記譜採用中國傳統的工尺譜,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中國古代鼓吹樂的風貌,同時,它又是古代典禮音樂,只在重大國事、佛事和社會活動中進行演奏,是高大上的高雅音樂。它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其難得的珍寶。超化吹歌曲譜記錄方式乃世界獨一無二,以銅管為主演奏,千年來演奏者以口述傳承。「作為一種漢族民間音樂,超化吹歌建制由14人組成。所用樂器管子、十八苗笙均系祖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 非遺文化「沉浸式」展演 千年老街亦是梨園戲戲臺
    行走的舞臺 展示「活文化」魅力當千年老街遇上800年的梨園戲,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昨晚,尚好聽唱隊的23名演員和觀眾面對面、零距離,帶來南曲新唱、梨園戲經典劇目等表演,還帶來因綜藝爆火的《心花開》歌曲,引發全場大合唱。泉州影劇院路段為主要表演區域,影劇院至肅清門路段、小西埕為行走表演區,演員們乘坐三輪車穿行西街,一路放歌,至小西埕演唱了《藍藍泉州灣》。
  • 從千年學府到中國V谷,兩個相距千年「網紅打卡地」為何如此奪目?
    一江之隔,河西河東,傳承和創新,在嶽麓書院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這兩個相距千年的「網紅打卡地」奇妙地交匯、融合,迸發出絢爛奪目的光彩。傳承:千年學府 弦歌不絕巍巍麓山,雖然還未到「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深秋時節,但是因為國慶長假的到來而人山人海,5A級麓山景區不得不採取了限流的措施。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9月5日至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在淮安市清江浦裏運河文化長廊展出,來自運河沿線8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110餘項非遺項目齊聚裏運河畔,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非遺盛宴,讓非遺走進百姓生活
  • 南通:重磅!旅遊節將首次「四市一體」同步舉辦 夜場活動等你「嗨」!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丁從容)9月3日,記者從南通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單位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通已經在當地連續舉辦了16年的文旅品牌活動「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遊節」,自今年起,將正式更名為「中國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遊節」
  • 南寧一「千年老街巷」,曾破舊不堪,今煥然一新,成網紅聚集地!
    現如今的人們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下,也慢慢開始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行也成為了人們娛樂方式之一,這些年的旅遊業的發展火爆,各個城市也都在大力的發展旅遊業,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這個城市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內,這裡一年四季滿眼的綠,春秋足跡只是短暫的停留,在這裡任何時候都適合旅遊觀光,綠色也是南寧的標誌,半城綠色半城樓,南寧也被稱之為「中國綠城
  • 璧山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帶你穿越千年感受古風中秋
    出自自貢燈會非遺傳承人之手的花燈將帶來什麼樣的中秋風情……昨晚,璧山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用精心的籌備,帶領所有遊客穿越千年,感受了一把古風中秋的真正意趣。此外,在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裡,璧山區將全城聯動,在2020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在璧山舉辦期間,一口氣奉上包括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開街暨非遺新國潮開幕式、首屆璧山兔·來鳳魚廚藝大賽、首屆大學城(西區)音樂季等在內的系列活動,邀請市民們到璧山「天涯共此時」,燃爆雙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