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翻譯關心外籍姐弟夫妻倆前後方共同抗疫

2021-01-19 騰訊網

趙國成

郭卉(左)上門為外籍人士提供健康關懷服務。

80後的郭卉是湖北黃岡人,她2001年從湖北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武漢新洲一中當了三年的英語老師,2004年來到廣州,做了十多年的外貿與翻譯工作;2019年10月,郭卉來到黃埔區魚珠街,進入社會事務與計劃生育科工作,入職不久便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在近期對於街道外籍人士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她之前的經歷便派上了大用場。

「四海皆一家,目前國際上的疫情正在緊張時刻,我一直希望能做點什麼。」4月23日,郭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講述了自己在社區工作中為外籍人員服務,以及她的先生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打破僵局

幫助南非姐弟完成檢測

4月份以來,按照要求,在黃埔區魚珠街道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4月5日,街道接到指令後馬上行動,然而到達現場後,工作人員卻犯難了。「其他外籍人士多少都會點中文,然而有一對南非姐弟一句中文都不會。」 郭卉說。

了解到郭卉曾是英語老師,單位領導就詢問她:「現在有一個緊急任務,有兩位外籍人士需要做核酸檢測,但需要翻譯,你能否發揮一下特長?」正在辦公室值班的郭卉二話沒說,穿好防護服便直奔現場。

打開房門,兩位南非友人一聲不吭,神情嚴肅。郭卉說,「我用英文向他們問好,告訴他們我們是街道工作人員,我們此行目的是開展外籍人士健康關愛行動,並帶來了《外籍人士健康告知書》。」了解到工作人員並沒有敵意,現場尷尬的氣氛得到緩和,那位南非姐姐的態度好了起來。

「基本情況我們了解了,接下來我們醫生要為你進行咽拭子取樣了。」只見那位姐姐有點緊張,站得筆直,郭卉又用英文安慰她說:「你可能有一點不舒服,但不要緊張。」對方配合地張口,很快便順利完成,「嗯,採樣也沒我想像的難受。」南非姐姐與工作人員相視一笑。

而由於她弟弟對於檢測還有些牴觸情緒,姐姐答應郭卉他們,會做好弟弟的安撫工作。離開時,郭卉對姐弟倆說:「今天我們的健康行動就到這裡了,謝謝你們的配合,祝你們在廣州生活愉快!」目送工作人員離開,這位姐姐不停地用英文致謝。「當天下午,她弟弟的核酸檢測取樣工作也順利完成,魚珠街圓滿完成了轄區內外籍人員的檢測任務。」

用愛抗疫

上門16次暖心關懷

4月12日,魚珠街進一步落實外籍人員防控工作,並安排好健康服務管理期間的生活服務。郭卉還為此和工作人員第三次上門,檢查南非姐弟的室內衛生安全。「我們發現他們有使用一些淨化空氣的香薰,就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4月14日,社區開展外籍人士暖心活動,落實暖心活動「十個一」,郭卉他們再次上門為南非姐弟量體溫,並做了第二次核酸檢測。接下來的日子裡,郭卉他們還為姐弟倆送去了一大籃嶺南特色水果以及愛心包,包括口罩、消毒用品等。「我們前後一共上門了16次,這對姐弟一直都很配合,還不停地感謝我們。」

「我經常和他們通過微信聯繫生活情況,確保他們的安全。他們2月份失業後沒有了收入來源,最近聽說他們的新工作快落實了,我為他們感到高興。我也常常和他們講最近發生的新聞,提醒他們雖然核酸檢測正常,但是依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控,減少外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告訴我們等等。」隨後,這對南非姐弟在微信上用英文對郭卉表達了感激之情,大意是「郭卉,你是我們溝通的紐帶和橋梁,讓我們感覺到中國大家庭的溫暖!」

記者了解到,截至4月23日,黃埔區魚珠街已為外籍入境人士和外籍華人提供服務180餘人次。郭卉對記者說:「嚴格而有溫度的管控是我們的行動指引,用博愛之心,行幫助之力,願我們攜手共度艱難時刻,早日戰勝疫情。」

馳援雷神山

丈夫不分晝夜連續奮戰

疫情之下,不僅郭卉堅守社區崗位為外籍人士服務,她的愛人也剛從支援武漢的一線建設崗位歸來。2月3日,郭卉的愛人趙國成突然告訴她和女兒:「我要去支援修建雷神山醫院,一個小時後開車去武漢。」 趙國成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項目經理,在修建雷神山醫院期間,和很多項目經理一起負責水電安裝。「臨行的時候,女兒哭著捨不得爸爸。我愛人對她說,『爸爸也是湖北人,現在湖北有困難需要支援,爸爸要回去幫忙』。」郭卉說。

2月5日晚上11時,郭卉的女兒穎穎給爸爸撥打視頻電話,看到爸爸在寒冷的室外忙碌,女兒問:「你怎麼還不回去休息啊?」趙國成回答:「這裡24小時不停工,工作人員兩班倒,但是大家都搶活幹,每天工作15~16個小時,有的工人兩三天都沒怎麼休息。爸爸身體好挺得住。我們中國人很團結,協作精神強,爸爸幹得很有勁!」

2月12日,是趙國成支援雷神山的第十天。在當天晚上的視頻通話裡,趙國成對女兒說:「我們還有最後兩天就完工了,有一部分病人已經入住了。你看,大家都在幹活,真的是無私無畏啊。好了,不和你多說了,爸爸要去幹活了。我們很快可以見面啦!」簡單地聊了幾句,就掛線了。郭卉的女兒穎穎對記者說:「爸爸媽媽都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在用語言和行動告訴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丈夫馳援雷神山妻子擔任社區翻譯 夫妻倆前後方共同抗疫
    打破僵局幫助南非姐弟完成檢測4月份以來,按照要求,在黃埔區魚珠街道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4月5日,街道接到指令後馬上行動,然而到達現場後,工作人員卻犯難了。「其他外籍人士多少都會點中文,然而有一對南非姐弟一句中文都不會。」郭卉說。
  • 屏山縣:夫妻兵 在抗「疫」一線見證愛情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王先元 陽彩銀)在屏山縣疫情防控一線,有這樣一對對"夫妻兵",他們為了大家,捨棄小家,化小情為大愛,攜手並肩,凝聚力量,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逆行而上。愛情小巢小別離 抗疫一線比翼飛"在這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工作做細、做實、做牢,守好衛生監督這道重要的關口..."
  • 守護健康,共同抗疫!雙語版八段錦帶領外籍友人「雲健身」
    活動推廣方——麥秋外籍人士服務中心中心聯合南京德道傳統文化促進中心,在南京青奧國際社區的支持下,與南京體育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博士劉靖老師取得聯繫,商談為滯留在各國的駐寧外籍友人錄製健身氣功八段錦視頻。
  • 【甘肅全民戰「疫」】蘭州阿幹鎮:上陣「母女兵」 抗疫「夫妻檔...
    中國甘肅網2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蘭州市七裡河區阿幹鎮,有這樣一群人,危急時刻他們逆流而上,「扔」下家人,母女倆、夫妻倆同赴防控一線……他們異口同聲:「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
  • 【戰「疫」夫妻檔】同守疫線,夫妻搭檔齊上陣
    2020-02-27 17:30 來源: 澎湃新聞 平安銀川V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夫妻檔」「父子兵」「全家福」......這些最美的「逆行排檔」成為抗「疫」一線的美麗風景。
  • 分隔千裡 五峰年輕夫妻齊心抗「疫」
    分隔千裡 五峰年輕夫妻齊心抗「疫」黃鵬,趙靜蓮結婚剛滿一年,兩口子都在宜昌五峰的司法機關工作。雖然這次夫妻倆都參加了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但二人卻相隔千裡。分隔千裡 五峰年輕夫妻齊心抗「疫」2020-02-21 10:17:43來源: 新華網
  • 醫療戰線上的抗「疫」夫妻檔:你支援武漢 我堅守後方
    「同心抗疫 相翔而行」翔安戰「疫」故事一醫療戰線上的抗「疫」夫妻檔:你支援武漢 我堅守後方中,許許多多的逆行者中不乏有「夫妻檔」。在廈門市第五醫院,這兩對夫妻一方支援武漢,一方堅守廈門,他們既是最親密的愛人,也是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友」。「護士長 + 車隊長」 逆向而行無畏無懼今年49歲的張惠龍是廈門五院心內科副主任護師,也是正奮戰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白衣戰士。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他們既是夫妻亦是「戰友」,共同堅守在抗...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他們既是夫妻亦是「戰友」,共同堅守在抗「疫」一線 2021-01-1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抗疫家庭·王偉家」扶貧、戰疫「夫妻檔」,是戰友也是知己
    在抗疫一線堅守近一個月的時候,這對夫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著孩子去抗疫。剛接到抗疫命令時,夫妻倆毫不猶豫地奔赴一線,家裡留下了身患食道癌的父親和兩個孩子。而為了父母全力以赴工作,懂事的女兒主動擔起了照顧爺爺和弟弟的重任,但隨著高三陸續複課,女兒也開學了。此後,夫妻倆決定帶著2歲的兒子奔赴前線。
  • 「特殊時期,我們與中國在一起」——在華外籍人士復工抗「疫」記
    (抗擊新冠肺炎)「特殊時期,我們與中國在一起」——在華外籍人士復工抗「疫」記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馬佳佳)「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留在這裡,與中國在一起」。面對突然暴發的疫情,面對外媒鋪天蓋地的報導,面對家人的擔憂勸返,一些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卻紛紛選擇留在中國,用不同的方式支持中國抗「疫」。防控得力請放心「疫情暴發後,一些外國媒體將中國的疫情說得很嚴重,導致我們的家人和一些在中國的留學生很害怕。」
  • 共同抗「疫」,這些老外「和中國在一起」
    近日,由35位外籍專家共同撰寫的融媒體圖書《和你在一起!——25國外籍專家戰「疫」實錄》(中、英文版)由中國外文局所屬新星出版社出版。《和你在一起!——25國外籍專家戰「疫」實錄》一書收錄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留守在中國或返回中國的35位外籍專家發表在媒體上的新聞報導、圖片、評論和視頻節目內容。
  •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防控一線,艱辛,危險,其中有個特別的存在,那就是政法線上的「夫妻檔」。他們是家人,更是戰友,他們並肩作戰、共克時艱。
  • 南師大外院翻譯團隊發揮專長助力抗「疫」
    江蘇省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在「蘇康碼」推文中特地加入這樣一句話:「特別鳴謝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組織的翻譯專家團隊為我中心提供的專業幫助。」原來,為了方便外國友人閱讀和申請,「蘇康碼」申請系統還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語種版本,這項特殊的翻譯工作就是由南師大外國語學院黨委發起建立的「火神翻『疫』志願服務團隊」的黨員教師們傾力完成的。
  • 共同改寫「愛」的含義:哈醫大四院兩對夫妻檔共赴武漢,奮戰「疫」線
    平日裡,他們平凡如你我,看病、護理,都是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生活裡,他們柴米油鹽茶,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恩愛夫妻;疫情來臨,他們成為戰友,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彼此支撐,一同抗「疫」。哈醫大四院支援武漢的醫護中,有兩對護士夫妻檔,他們並肩作戰,一同堅守。
  • 外籍教師見證中國抗「疫」:「中國經驗」值得世界借鑑
    (抗擊新冠肺炎)外籍教師見證中國抗「疫」:「中國經驗」值得世界借鑑中新社石家莊3月7日電 題:外籍教師見證中國抗「疫」:「中國經驗」值得世界借鑑中新社記者 魯達 李茜他與該校所有外籍教師通過各種渠道將中國抗擊疫情的信息傳遞給各自的國家和民眾,也向國際社會呼籲「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這場災難中獨善其身,各國共同攜手抗擊疫情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面對大疫,很多像Inesta Brunel Lendzoumbou一樣的外籍人士選擇留守中國。
  • 仁心安處是吾鄉——一對外國醫生夫妻的三輪抗疫故事
    新華社杭州5月2日電題:仁心安處是吾鄉——一對外國醫生夫妻的三輪抗疫故事新華社記者魏董華、王俊祿、顧小立「我在中國當志願者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我是哪國人,首先我是一名醫生,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中國疫情最嚴峻時,醫生蘇瑪(31歲,模里西斯籍)和丈夫豪孟德(35歲,巴基斯坦籍)選擇留在中國,並肩戰「疫」。從溫州高速口參與防疫篩查,到在海外社交媒體闢謠引導,再到投身家鄉戰「疫」,這對醫生夫妻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 父子、夫妻、兄弟……抗「疫」一線的「最強拍檔」
    在丹陽市開發區,防控疫情的一線「戰場」上,湧現出了諸多「最強拍檔」,他們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無一不用實際行動堅守著、努力著。  七旬黨員夫妻發揮餘熱連日來,這對七旬黨員夫妻配合默契,分工明確,對所在片區的摸排任務盡心盡責。  此外,夫妻倆還主動承擔了吳家塘自然村3處卡口的值崗任務,遇到面生的流動人員,他們主動上前詢問;看到沒有按要求戴口罩的行人,他們立刻提醒。  兄弟堅守防控一線
  • 「攜手抗疫,我們在一起!」 在蘇外籍友人述說江蘇情
    (陳儼 萬程鵬 攝)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8000萬江蘇人民鏖戰數月,本地確診病例「零死亡」,4萬多名常住江蘇的外籍人士無一感染,經濟社會秩序較快恢復,交出一份「硬核」答卷。在這份成績單背後,也有不少外籍友人留下的「筆跡」。昨天舉行的「攜手抗疫·江蘇情」在江蘇外國人短視頻大賽頒獎儀式暨視頻發布會現場,記者挖掘到一些精彩的幕後故事。
  • 鄰裡互助 共同抗疫(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為幫助蒙方應對疫情挑戰,中國政府先後3次向蒙方無償援助抗疫物資,包括核酸檢測試劑、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和負壓救護車等。中國企業和民間也多次伸出援手,支持蒙方抗擊疫情。  蒙古國官員對中方再次向蒙方援助醫療設備和抗疫物資予以高度評價。蒙古國衛生部公共關係和監測司司長娜仁格日樂表示,疫情防控以來,蒙方研究並借鑑了中國等國家防疫的成功經驗並取得良好效果。
  • ...抗疫一線「夫妻戰士」 ——省三醫院醫護人員劉芳、蔡濤的故事
    二人成為抗疫一線的「夫妻戰士」。面對危險,黨員妻子衝在前1月中旬起,越來越多發熱病人湧向省三醫院。「醫院為收治這些患者,緊急將你們神經內科調整為呼吸二病區,你們要把目前所有患者轉到兄弟科室,騰出病房來收治發熱病人。」1月15日,劉芳接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