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武則天手段極為狠辣,為讓自己兒子當上太子,暗地裡殺害皇后和多位皇妃,甚至連朝中大臣也未能逃過毒手。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更是不可一世,兒子當上皇帝後,卻沒有得到相應權力,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武則天手中。
武則天心思縝密,精於謀略。高宗去世後,她首先助兩個兒子登上帝位,但如傀儡一般沒有實權,自己則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長達六年時間。這段時間裡,她精心籌備,為自己登基之路做好了鋪墊。
武則天兩個兒子雖然成年,能夠處理國家大事,但武則天不會將自己手中權力交於他們,朝中大臣見此便提出意見。於是她任用酷吏打擊持反對聲音的大臣,比較出名的酷吏有來俊臣和周興。
武則天登基之前,酷吏的任用是為威脅他人,等到登基後,酷吏便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武則天將罪責全部推到酷吏身上,稱草菅人命全部是酷吏做的,自己只是被蒙蔽了雙眼,並將其全部殺掉。
雖然武則天登基之路充滿血腥,但她在位期間也有許多功績。比如舉賢任能,婁師德、狄仁傑等有名賢臣均在其列,以「開元賢相」出名的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則天提拔起來的。
武則天功績還包括用人制度上面的創新,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地位;創辦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平民百姓有了「鯉魚躍龍門」的機會。《資治通鑑》記載:「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軍事方面上,由於武則天殺了許多久經沙場的老將,外加「均田制」的土崩瓦解,使得國家實力日漸衰弱,「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便是出自此時。這種情況造成國家對外戰爭敗多勝少,後伴隨國內情況穩定逐漸挽回了局面。
經濟方面上,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幹戈、省力役等主張來保證農業發展;在武則天統治時間裡,經濟得到長久發展,戶口數由652年380萬戶到705年增長到615萬戶。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唐代前期,現任皇帝都是她的後代,並且儒家思想還沒有登上舞臺,所以人們對武則天普遍為正面評價。隨著時代發展,在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中,批判了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南宋時期,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有絕對的地位,其輕女的言論決定了武則天的評價。
當然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執政初期,由於任用酷吏周興等人,導致朝中風聲鶴唳,外加史學家對她違反禮教的抨擊,作為一名女子,卻擁有不少男寵,公開與男寵嬉戲,厚顏無恥。所以史書中對她的做法進行譴責,斥責其內心陰險、手段殘忍、精於權術,中宗時,與韋後發起了「武韋之亂」。
武則天在位期間做出過一些好的措施,但是也做過一些殘暴的事情,可以說功過參半。大家對武則天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