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繁華,不過水月空花;
覓遍外境,自性方為本家;
見地高遠,仍要取捨微細;
誓願深弘,還需跬步日積。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呪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以下簡稱為《十輪經》),可說是地藏思想最根本的一部經典,而且最不被質疑的,沒有被附上「疑偽經」的標籤,亦可說是「地藏學」思想根據的主流,也因為此經的譯出,才讓地藏信仰迅速發展與傳播,經中亦說:「《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教也。」
玄奘大師的得意弟子、號稱「奘門四哲」之一的「神昉法師」參與了本經的翻譯,並寫下了一篇很重要的序言(神昉法師又著作了《地藏十輪經疏》三卷,惜已失傳),主要意旨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分為正法、像法、末法時代,而末法時代「去聖浸遠」,眾生沉醉五欲、放肆十惡,而《十輪經》能「濯臭身、開盲目、陶壞器、沃石田」,能令三寶久住,可以摧滅眾生堅固的煩惱。因此神昉法師認為,「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教也!」,是佛陀對娑婆世界末法時期非常重要的教示。
此經為釋尊大力讚嘆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功德,並教導眾生遠離十惡,持五戒修十善,以及末法眾生之救贖方法,核心的修行體系就是:六組十輪。
所謂「輪」者,具二義:一為輾轉、二為摧破。對於惡法而言(比如貪嗔痴),亦如同輪,乃惡輪,惡輪會摧破善業,令眾生迷惘輾轉於六道生死;對於正法而言,亦如同輪,係善輪、法輪,會摧破惡業、降伏煩惱,且輾轉不止,令眾生離苦得樂、轉凡成聖。法輪亦如同運載工具,能將眾生從此岸的如火宅般的娑婆世界,運載到解脫彼岸。
此經主要闡述,從薄地凡夫六界一直到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聖果地,都有一套修行所依,即是:六組十輪。此十輪彼此輪輪相扣,是嚴密的修行體系,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區別,趣向佛淨土之資糧,此六組十輪即:十惡輪、十王輪、十善輪、十依止輪、十大莊嚴輪、十佛輪。
此經中,最重要的一條咒語,就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此咒語又被稱作:地藏菩薩陀羅尼、地藏長咒、地藏十輪咒,很多人修持此咒,亦頗有感應。
但此咒因原梵文譯本遺失,正咒部分又多有神秘音,雖然很多通曉梵文的大德們嘗試將咒音還原為梵文,但綜合各家轉譯結果,相差很大,用詞、涵義都頗具爭議,因此,個人建議如下:
1、對於前面的頂禮部分以及後邊的祈願部分,基本沒有什麼爭議,可以參照主流的梵文還原及涵義;
2、對於正咒部分,建議參照玄奘大師的音譯,將讀音誦得相對準確即可,不必糾結於具體的梵字涵義(原梵文底本遺失,不可考,各家翻譯千差萬別,基本是根據梵音嘗試還原加上猜測,目前沒有權威版本)。
筆者喜歡的唱誦版之一
(Oesha Sai 唱誦節奏,可供參考)
筆者喜歡的唱誦版之二
(唱誦節奏,可供參考;應是東密某阿闍梨所誦)
咒文名稱
【咒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或稱】眾德究竟記莂呪術陀羅尼章句
地藏菩薩陀羅尼
-
1. 中文咒名(紅字),係玄奘大師所譯。原譯經時遵照的梵文底本遺失,尚不清楚梵文咒名如何用詞,本著尊重心,只寫中文咒名(不建議以妄想心從中文意譯回翻梵文)。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呪總持章句」——《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玄奘版);
「眾德究竟記莂呪術陀羅尼章句——《大方廣十輪經》(北涼版);
「地藏菩薩陀羅尼」——《房山石經第 28 冊 No. 1071 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行琳版);
「觀世音說滅一切罪過得一切所願陀羅尼」——《陀羅尼雜集》。
此外,還有俗稱的「地藏十輪咒」、「地藏長咒」等名稱。
第一部分:皈敬文
【梵轉】namo ratna-trayāya〔1〕
【涵義】皈命 三寶
【古漢】曩謨 喇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
【今音】拿眸 喇德納-德喇雅˜雅
【梵轉】namaḥ ārya-kṣitigarbhāya〔2〕
【涵義】皈命 聖-地藏
【古漢】曩謨 阿(去、引)哩野(二合)乞史(二合)底 櫱婆(去)野
【今音】拿嘛哈 阿˜裡雅-格溼帝-嘎裡拔哈˜雅
【梵轉】bodhi-satvāya〔3〕
【涵義】菩薩
【古漢】冐(引)地 薩怛嚩(二合)野
【今音】寶帝-薩德瓦˜雅
【梵轉】mahā-stvāya〔4〕
【涵義】大菩薩
【古漢】摩賀(引)薩怛嚩(二合、引)野
【今音】瑪哈˜-薩德瓦˜雅
【梵轉】mahā-karu-nikāya〔5〕
【涵義】大悲者
【古漢】摩賀(引) 迦(引)嚕 抳(匿[(來*力)/正]反)迦(引)野
【今音】瑪哈˜-嘎如-尼嘎˜雅
【梵轉】tadyathā〔6〕
【涵義】即說咒曰
【古漢】怛你也(二合)他(引、去)
【今音】達德雅塔˜
-
此皈敬文部分,在《大方廣十輪經》(失譯者)、《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玄奘 譯)中,並沒有出現。
上述頂禮句,在房山石經版《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第二十一(行琳)中、《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慧琳)中,均有出現。
上述第5句「mahā-karu-nikāya」(大悲者)一句,僅在《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中出現,房山石經版《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第二十一中並無此句,是否加誦此句,誦持者可自行揀擇。
依據慣例,在長咒中首先出現的是皈敬文。上述皈敬文符合邏輯(頂禮本咒之法主——地藏菩薩)、用詞標準。持誦者如果在主咒之開端加誦此皈敬文,更加殊勝。
發音註解:喇,發ra音;拔哈,小字發半音或輕音,下劃線部分連讀發音;寶,發bou音;雅˜,飄撇之前的字發長音(兩個音節長度);嘚:發dei音;納,中文字下有著重號的,發反舌音(舌尖抵上顎發音)。
第二部分:主咒文
【梵轉】oṃ〔0〕kṣaṃ-bhu〔1〕kṣaṃ-bhu〔2〕kṣaṃ-kṣaṃ-bhu〔3〕
【古漢】讖蒱〔1〕讖蒱〔2〕讖讖蒱〔3〕
【今音】嗡 剎木-布 剎木-布 剎木-剎木-布
-
①「kṣaṃ-bhu」(中文類似發音:剎木-布)
支持此轉寫的有:法豐法師(簡豐祺)、法爾禪修中心善祥比丘、悉曇社楊不二居士、蔡文端(2002譯本)居士等。當然此轉寫還有各種細微書寫差異,比如「kṣam-bhu」、「kṣam-bhū」、「kṣām-bho」等等。
②「kṣim-bhu」(中文類似發音:赤木-布)
支持此轉寫的有:林光明居士、普敬法師、香巴拉(羅師兄)等。當然此轉寫亦有各種細微書寫差異,比如「kṣim-bu」、「chhim-bho」等等。
此外,還有少數研究者持有應轉寫成「kso-bhu」、「kṣo-bha」等觀點。
關鍵詞之釋義。根據《梵和大辭典》解釋:「kṣaṃ」,安忍、能忍義;「bhu=bhū」,世界、大地、存在、生起、出現等義。「kṣaṃ-bhu」,可理解為「從大地的體性中出現、增長」義。
上述主咒中的關鍵詞如何取捨,見仁見智,持誦者請自行揀擇。在本文標註中,筆者取「kṣaṃ-bhu」作為關鍵詞。
本咒之法主——地藏,梵文「Kṣitigarbha」,其中「Kṣiti」有「住處、居處、家、大地、土地」之義,「garbha」漢譯為「胎、藏、胎藏、胞胎」。「Kṣitigarbhah」此為依主釋複合詞,表示屬格關係,譯為「地之胎藏」,蘊含「涵養、孕育、增長」之意。
上述第3句中橘色字體標註的「kṣaṃ」是玄奘譯本及藏文譯本之發音,若依據《房山石經》版本發音,是「kṣu」。選擇哪個版本,誦持者請自行揀擇。悉曇社解釋「kṣu」的涵義是「食物、營養物質、有益微量元素」;賴永嘉註解「kṣu」的涵義是「燃燒」。
本文中,但凡標註為橘色的羅馬轉寫用詞,即是各家版本對於用詞理解不同的地方,甚至每個人解讀咒義都有很大差異。筆者在此版本中,係根據自身理解而選取,並非判斷孰對孰錯,亦非判斷孰優孰劣。
針對咒音,筆者建議,對於有爭議的用詞,持誦者可以大體忽略,持誦時請注重其發音的相對準確,而非糾結於咒義(因缺乏權威梵文底本,咒義僅供參考而已)。主咒部分,發音筆者主要參照玄奘大師譯本,筆者相信玄奘大師在印度遊學及在那爛陀寺深造後,對於梵語有相當造詣,其參照梵文底本譯出的經文及咒語,有相當的可靠性。
【梵轉】ākāśa kṣaṃ-bhu〔4〕vakara kṣaṃ-bhu〔5〕
【古漢】阿迦舍 讖蒱〔4〕 縛羯洛 讖蒱〔5〕
【今音】阿˜嘎˜夏 剎木-布 瓦嘎喇 剎木-布
-
【梵轉】ambāra kṣaṃ-bhu〔6〕vara kṣaṃ-bhu〔7〕
【古漢】菴跋洛 讖蒱〔6〕 筏羅 讖蒱〔7〕
【今音】阿母巴˜喇 剎木-布 威喇 剎木-布
-
第6句中橘色「ambāra」採納林光明的還原音。悉曇社轉寫為「ambhara」,釋義為「水」;法爾禪修中心轉寫為「ambara」,釋義為「嘴唇」;賴永嘉轉寫為「aṃbu」,釋義為「具無比神聖力;ambu=ambhaḥ=ambhas=abhra=如水一般潔淨透徹/具無比神聖之力」。
第7句中橘色部分「vara」採納林光明的還原音。賴永嘉轉寫為「vira」,釋義為「英勇神武」;悉曇社轉寫為「vāra」,釋義為「財寶」;簡豐祺轉寫為「vela」;法爾禪修中心善祥比丘轉寫為「velā」,釋義為「在一段時間後,時間的末端,時限之際」;atavaku將「velā」釋義為「境界」。
【梵轉】vajra kṣaṃ-bhu〔8〕 aloka kṣaṃ-bhu〔9〕
【古漢】伐折洛 讖蒱〔8〕 阿路迦 讖蒱〔9〕
【今音】瓦積喇 剎木-布 阿婁嘎 剎木-布
-
【梵轉】dama kṣaṃ-bhu〔10〕satema kṣaṃ-bhu〔11〕
【古漢】萏摩 讖蒱〔10〕 薩帝摩 讖蒱〔11〕
【今音】達瑪 剎木-布 薩嘚瑪 剎木-布
-
第10句中「dama」係悉曇社、簡豐祺轉寫,但釋義不同,悉曇社釋義為「住居、家庭」,簡豐祺釋義為「調伏、降伏」;林光明、香巴拉轉寫為「dharma」,釋義為「法」;法爾禪修中心善祥比丘轉寫為「tāma」,釋義為「焦慮、困擾;渴求、慾望」。
第11句中採用林光明轉寫「satema」。簡豐祺、法爾禪修中心轉寫為「satyama」,但善祥比丘釋義為「sati+ama= satyama,sati涵義為破壞、切斷、分裂,ama涵義為身心疾病」;悉曇社轉寫為「satya ama」,釋義為「真正的自我」;賴永嘉轉寫為「satya mā」,釋義為「真正確實地 救度」;atavaku將「satyama」釋義為「真諦」。
【梵轉】sateṇirhala kṣaṃ-bhu〔12〕
【古漢】薩帝暱訶羅 讖蒱〔12〕
【今音】薩嘚 尼裡-哈喇 剎木-布
-
【梵轉】vya-valoka kṣava kṣaṃ-bhu〔13〕
【古漢】毘婆路迦插婆 讖蒱〔13〕
【今音】威雅瓦婁嘎 洽瓦 剎木-布
-
【梵轉】upaśama kṣaṃ-bhu〔14〕nayana kṣaṃ-bhu〔15〕
【古漢】鄔波睒摩 讖蒱〔14〕 奈野娜 讖蒱〔15〕
【今音】烏巴夏瑪 剎木-布 納雅娜 剎木-布
-
【梵轉】prajñā sammutejna kṣaṃ-bhu〔16〕
【古漢】缽剌惹三牟底剌拏 讖蒱〔16〕
【今音】布喇積釀 桑木嘚積納 剎木-布
-
【梵轉】kṣana kṣaṃ-bhu〔17〕biśevariyā kṣaṃ-bhu〔18〕
【古漢】剎拏 讖蒱〔17〕 毘濕婆梨夜 讖蒱〔18〕
【今音】剎那 剎木-布 比溼瓦裡雅˜ 剎木-布
-
第17句中採用林光明轉寫「kṣana」。法爾禪修中心、簡豐祺轉寫為「kṣaṇa」,但釋義不同,法爾禪修中心釋義為「剎那」,賴永嘉釋義為「守護/制止 確定」;悉曇社轉寫為「kṣāṇa」,釋義為「忍辱」。
第18句採用林光明轉寫[ biśevariyā ]。簡豐祺轉寫為「viśīrya」,釋義為「分身為無量數」;法爾禪修中心轉寫為「viśi-varya」,釋義為「智慧 賜予」;悉曇社轉寫為「viśvārya」,釋義為「宇宙大神」;atavaku將「vi-śīrya」,釋義為「妙 功德」。
【梵轉】śāsata-lava kṣaṃ-bhu〔19〕
【古漢】舍薩多臘婆 讖蒱〔19〕
【今音】夏薩達-拉瓦 剎木-布
-
【梵轉】vyādu suṭa〔20〕
【古漢】毘阿荼 素吒〔20〕
【今音】威雅˜都 蘇達
-
【梵轉】ma-hile〔21〕 dā-hile〔21-2〕
【古漢】莫醯隸〔21〕娜(引)呬黎〔21-2〕
【今音】瑪黑類 達˜黑類
-
第21句採用簡豐祺轉寫「mahile」。賴永嘉轉寫「mā-hile」,釋義為「救度 英勇地」;林光明轉寫為「mahele」;atavaku將「mahile」釋義為「調和」;悉曇社轉寫為「mā-heli」,釋義為「毀滅凌辱者與侵犯者」;法爾禪修中心轉寫為「mahile」,釋義為「美麗、快樂、幸運、幸福」。
第〔21-2〕句的[ 娜(引)呬黎 ],系房山石經中比玄奘大師版本多出的一句。悉曇社轉寫為「dā-heli」,釋義為「切離凌辱者與侵犯者」;簡豐祺轉寫為「dahile」;atavaku將「dahile」釋義為「發遣」;賴永嘉將「dahile」釋義為「施予/授予 不辭勞苦」。
【梵轉】dame〔22〕śame〔23〕
【古漢】萏謎〔22〕 睒謎〔23〕
【今音】達美 夏美
-
【梵轉】cakrā-se〔24〕cakrā-mahire〔25〕
【古漢】斫羯洛細〔24〕 斫羯洛沫呬隸〔25〕
【今音】佳格喇˜悉 佳各喇˜瑪黑類
-
第24句中採用林光明、法爾禪修中心轉寫「cakrāse」,法爾禪修中心釋義為「如來金剛輪座下」;簡豐祺轉寫「cakra se」,賴永嘉釋義為「輪迴/遷流 終止」;atavaku將「cakra se」釋義為「輪轉」;悉曇社轉寫為「cakra si」,釋義為「投出法輪」。
第25句中採用林光明轉寫「cakrāmahile」。賴永嘉轉寫為「cakra mā sire」,釋義為「輪迴/遷流 祛除 根源」;簡豐祺轉寫為「cakra maṣire」;法爾禪修中心轉寫為「cakra mahire」,釋義為「佛輪如太陽遍照諸世間,覺悟諸有情」;悉曇社轉寫為「cakrā mā-heli」,釋義為「毀滅凌侮者、入侵者」;香巴拉將「cakra maṣire」釋義為「輪器 粉碎 所有障」。
【梵轉】kṣile〔26〕 phile〔27〕
【古漢】廁隷〔26〕 諀隸〔27〕
【今音】起類 鼻類
-
【梵轉】karbha pravarte〔28〕hire〔29〕prabhe〔30〕
【古漢】揭剌婆跋羅伐剌帝〔28〕 𣢁㘑〔29〕 缽臘薜〔30〕
【今音】嘎裡拔 布喇瓦裡嘚 黑類 布喇鼻
-
第30句用詞沒什麼爭議,基本都轉寫為「prabhe」,釋義為「普照/救助」。但林光明轉寫為「prarābe」。
第28、29句爭議很大,林光明轉寫為「karbha pravarte hire」。悉曇社轉寫為「garbha bhara valate śiri prabhe」,釋義為「使胎藏資糧湧出、滿盈、旋繞,威光熾盛之尊」;簡豐祺轉寫為「ghre saṃvala brate」;香巴拉轉寫為「grasa mala prabhe hire prabhe」,釋義為「吞啖 汙穢 遍滿光輝 金剛石性 遍滿光輝」;賴永嘉將28句轉寫為「grabha saṃ-bhāra prete」,釋義為「克制/降伏 徹底 救拔 亡魂/餓鬼」。
【梵轉】pra-cara vartane〔31〕 hāra tane〔32〕para〔33〕
【古漢】缽剌遮囉飯怛泥〔31〕 曷剌怛泥〔32〕 播囉〔33〕
【今音】布喇佳喇 瓦裡達內 哈˜喇 達內 巴喇
-
第31句用詞爭議不大,採用的是簡豐祺、香巴拉轉寫版「pra-cara vartane」,釋義為「遍 震動 持久保持」。賴永嘉轉寫為「pracala vartane」,釋義為「積極/猛進 不退」;悉曇社轉寫為「pra-cāra vantāne」,釋義為「所行滿願、幫助、徵服之尊」;林光明轉寫為「pārecarā vantāne」。
32、33句採用的是賴永嘉轉寫「hāra tane para」,釋義為「救度 未來世人 至彼岸」。林光明撰寫為「ratane pāra」;悉曇社轉寫為「ratne para」,釋義為「眾寶圍繞之最勝尊」。
【梵轉】ca ca ca ca〔34〕hile〔35〕mile〔36〕
【古漢】遮遮遮遮〔34〕 𣢁㘑〔35〕 弭隸〔36〕
【今音】佳 佳 佳 佳 黑類 密類
-
第34句轉寫無爭議。悉曇社釋義為「行來、擴展 、蔓延」;atavaku釋義為「轉動」;香巴拉釋義為「普輪 斷差別,覺悟 無諸行諸相境」;賴永嘉釋義為「並且……不停地來回地……確定」。
第35、36句用詞爭議不大,簡豐祺、林光明香巴拉將此二句轉寫為「hile mile」。香巴拉轉寫為「hili mili」,釋義為「增長 壽命、資具」;悉曇社轉寫為「śiri mile」,釋義為「吉祥雲集」;賴永嘉轉寫為「hīle mile」,釋義為「英勇地/精力充沛地 召集/聚集」。
【梵轉】ekatha〔37〕 thāḥkhe〔38〕 thaḥkhilu〔39〕
【古漢】黳羯他〔37〕 託契〔38〕 託齲盧〔39〕
【今音】誒嘎他 塔˜剋 塔剋魯
-
【梵轉】thāre〔40〕 thāre〔41〕 mile〔42〕
【古漢】闥㘑〔40〕 闥㘑〔41〕 弭隸〔42〕
【今音】塔˜類 塔˜類 密類
-
【梵轉】maḍhen〔43〕tanḍhen〔44〕kule〔45〕milele〔46〕
【古漢】磨綻〔43〕 癉綻〔44〕矩隸〔45〕 弭隸隸〔46〕
【今音】瑪嘚恩 丹嘚恩 古類 密類類
-
【梵轉】aṅku cita bi〔47〕
【古漢】盎矩之多毘〔47〕
【今音】昂古 及達 鼻
-
【梵轉】āri〔48〕giri〔49〕pāra-giri〔50〕
【古漢】遏𠼝〔48〕 祁𠼝〔49〕 波囉祁𠼝〔50〕
【今音】阿˜裡 給裡 巴˜喇-給裡
-
【梵轉】kuṭa śammale〔51〕tungi〔52〕tungi〔53〕dungūle〔54〕
【古漢】矩吒苫沫隸〔51〕敦祇〔52〕敦祇〔53〕敦具隸〔54〕
【今音】古達 夏母瑪類 頓給 頓給 頓古˜類
-
【梵轉】hurū〔55〕 hurū〔56〕 hurū〔57〕
【古漢】滸盧〔55〕滸盧〔56〕 滸盧〔57〕
【今音】乎如˜ 乎如˜ 乎如˜
-
【梵轉】kulu-stu-mile〔58〕 miride〔59〕 miriḍen〔60〕
【古漢】矩盧窣都弭隸〔58〕弭[口+李]第〔59〕彌[口+李]綻〔60〕
【今音】古魯-斯都-密類 密裡嘚 密裡嘚恩
-
【梵轉】bhandhuda〔61〕hara〔62〕 hili〔63〕
【古漢】叛荼陀〔61〕 喝羅〔62〕 [尺+欠]梨〔63〕
【今音】班度達 哈喇 黑力
-
【梵轉】huru〔64〕 huluru〔65〕
【古漢】滸盧〔64〕滸魯盧〔65〕
【今音】乎如 乎魯如
-
第三部分:祈願文
【梵文】bhāva-raja viśodhane svāhā〔1〕
【涵義】世界/宇宙/萬有 微塵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諸有塵
【今音】拔瓦-喇佳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kali-yuga viśodhane svāhā〔2〕
【涵義】末世/惡世 世代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鬥諍劫
【今音】嘎裡˜-育嘎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kaluṣa-mana viśodhane svāhā〔3〕
【涵義】濁亂(糾纏/渾濁) 思維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濁惡意
【今音】嘎魯沙-瑪納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kaluṣa-mahā-bhūta viśodhane svāhā〔4〕
【涵義】濁亂 根本(大)元素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濁大種
【今音】嘎魯沙-瑪哈˜-布˜達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kaluṣa-rasa viśodhane svāhā〔5〕
【涵義】濁亂 汁液/味道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濁惡味
【今音】嘎魯沙-喇薩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kaluṣa-ūrjā viśodhane svāhā〔6〕
【涵義】濁亂 精力/元氣/呼吸 淨除 圓滿
【玄奘】善說能淨濁惡氣
【今音】嘎魯沙-烏˜爾佳˜ 威休達內 斯瓦˜哈˜
【梵文】sarva-āśā pari-pūraṇi svāhā〔7〕
【涵義】一切 願求 全面 成就 圓滿
【玄奘】善說能滿諸希望
【今音】薩爾瓦 阿˜夏˜ 巴裡-布˜喇尼 斯瓦˜哈˜
【梵文】sarva śasya saṃ-pādane svāhā〔8〕
【涵義】一切 苗稼/穀稼 得以完成 圓滿
【玄奘】善說能成諸稼穡
【今音】薩爾瓦 夏斯雅 桑巴˜達內 斯瓦˜哈˜
【梵文】sarva tathāgata adhisṭhite svāhā〔9〕
【涵義】一切 如來 守護/加持 圓滿
【玄奘】善說能令一切佛 如來世尊所加護
【今音】薩爾瓦 達他˜嘎達 阿帝斯支嘚 斯瓦˜哈˜
【梵文】sarva bodhi-sattva adhisṭhita anu-modite svāhā〔10〕
【涵義】一切 菩提 薩埵 守護/加持 隨喜/讚歎 圓滿
【玄奘】善說又能令一切 菩薩加護而隨喜
【今音】薩爾瓦 寶帝-薩德瓦 阿帝斯支達 阿努-某帝嘚 斯瓦˜哈˜
-
注釋:
1. 咒文的最後十句,在《大方廣十輪經》中全部音譯為咒語的一部分;而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將此十句咒語直接意譯為十二句禮贊偈頌,其中「svāhā」被玄奘大師翻譯為「善說」。
2. 持誦此咒語時,為確保持誦圓滿,最後的十句祈願句是需要持誦的,至於說誦梵音還是直接誦玄奘大師的古漢意譯偈頌,都可以的。
3. 第六句中的「ūrjā」,根據查詢多種梵文辭典得知,亦可以寫成[ oja、ūrj、ūrja ],都有「力、能、力量、活力、精力、元氣、呼吸、神色」的涵義。慧琳本取的是「奧惹」,也就是「oja」;行琳本和北涼譯本取的是「汙惹」、「烏闍」,玄奘大師翻譯為「氣」。
4. 第八句中的「śasya」,也有寫作「sasya」,意思是「穀物」。
5. 第九句中的「tathāgata + adhisṭhite」(如來+護持),根據梵語發音規則,可以將兩個a合併成前一個詞的長音ā,即「tathāgatā-dhisṭhite」(行琳版與慧琳版中都是這樣處理的)。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羅馬轉寫+模擬今音」匯集版
第一部分:皈敬文
namo ratna-trayāya〔1〕namaḥ ārya-kṣiti-garbhāya〔2〕
拿眸 喇德納-德喇雅˜雅 拿嘛哈 阿˜裡雅-格溼帝-嘎裡拔哈˜雅
bodhi-satvāya〔3〕mahā-stvāya〔4〕mahā-karu-nikāya〔5〕
寶帝-薩德瓦˜雅 瑪哈˜-薩德瓦˜雅 瑪哈˜-嘎如-尼嘎˜雅
tadyathā〔6〕
達德雅塔˜
第二部分:主咒文
oṃ〔0〕 kṣaṃ-bhu〔1〕 kṣaṃ-bhu〔2〕 kṣaṃ-kṣaṃ-bhu〔3〕
嗡 剎木-布 剎木-布 剎木-剎木-布
ākāśa kṣaṃ-bhu〔4〕 vakara kṣaṃ-bhu〔5〕
阿˜嘎˜夏 剎木-布 瓦嘎喇 剎木-布
ambāra kṣaṃ-bhu〔6〕vara kṣaṃ-bhu〔7〕
阿母巴˜喇 剎木-布 威喇 剎木-布
vajra kṣaṃ-bhu〔8〕aloka kṣaṃ-bhu〔9〕
瓦積喇 剎木-布 阿婁嘎 剎木-布
dama kṣaṃ-bhu〔10〕 satema kṣaṃ-bhu〔11〕
達瑪 剎木-布 薩嘚瑪 剎木-布
sateṇirhala kṣaṃ-bhu〔12〕vya-valoka kṣava kṣaṃ-bhu〔13〕
薩嘚-尼裡-哈喇 剎木-布 威雅瓦婁嘎 洽瓦 剎木-布
upaśama kṣaṃ-bhu〔14〕 nayana kṣaṃ-bhu〔15〕
烏巴夏瑪 剎木-布 納雅娜 剎木-布
prajñā sammutejna kṣaṃ-bhu〔16〕
布喇積釀 桑木嘚積納 剎木-布
kṣana kṣaṃ-bhu〔17〕biśevariyā kṣaṃ-bhu〔18〕
剎那 剎木-布 比溼瓦裡雅˜ 剎木-布
śāsata-lava kṣaṃ-bhu〔19〕 vyādu suṭa〔20〕
夏薩達-拉瓦 剎木-布 威雅˜都 蘇達
ma-hile〔21〕 dā-hile〔21-2〕 dame〔22〕śame〔23〕
瑪-黑類 達˜黑類 達美 夏美
cakrā-se〔24〕cakrā-mahire〔25〕 kṣile〔26〕phile〔27〕
佳格喇˜悉 佳各喇˜瑪黑類 起類 鼻類
karbha pravarte〔28〕hire〔29〕prabhe〔30〕
嘎裡拔 布喇-瓦裡嘚 黑類 布喇鼻
pra-cara vartane〔31〕hāra tane〔32〕para〔33〕
布喇-佳喇 瓦裡達內 哈˜喇 達內 巴喇
ca ca ca ca〔34〕 hile〔35〕mile〔36〕
佳 佳 佳 佳 黑類 密類
ekatha〔37〕 thāḥkhe〔38〕thaḥkhilu〔39〕
誒嘎他 塔˜剋 塔剋魯
thāre〔40〕thāre〔41〕mile〔42〕
塔˜類 塔˜類 密類
maḍhen〔43〕 tanḍhen〔44〕 kule〔45〕 milele〔46〕
瑪嘚恩 丹嘚恩 古類 密類類
aṅku cita bi〔47〕 āri〔48〕giri〔49〕pāra-giri〔50〕
昂古-及達-鼻 阿˜裡 給裡 巴˜喇-給裡
kuṭa śammale〔51〕 tungi〔52〕 tungi〔53〕dungūle〔54〕
古達 夏母瑪類 頓給 頓給 頓古˜類
hurū〔55〕hurū〔56〕hurū〔57〕
乎如˜ 乎如˜ 乎如˜
kulu-stu-mile〔58〕 miride〔59〕miriḍen〔60〕
古魯-斯都-密類 密裡嘚 密裡嘚恩
bhandhuda〔61〕hara〔62〕hili〔63〕huru〔64〕hulu-ru〔65〕
班度達 哈喇 黑力 乎如 乎魯-如
第三部分:祈願文
bhāva-raja viśodhane svāhā〔1〕
拔瓦-喇佳 威休達內 斯瓦˜哈˜
kali-yuga viśodhane svāhā〔2〕
嘎裡˜-育嘎 威休達內 斯瓦˜哈˜
kaluṣa-mana viśodhane svāhā〔3〕
嘎魯沙-瑪納 威休達內 斯瓦˜哈˜
kaluṣa-mahā-bhūta viśodhane svāhā〔4〕
嘎魯沙-瑪哈˜-布˜達 威休達內 斯瓦˜哈˜
kaluṣa-rasa viśodhane svāhā〔5〕
嘎魯沙-喇薩 威休達內 斯瓦˜哈˜
kaluṣa-ūrjā viśodhane svāhā〔6〕
嘎魯沙-烏˜爾佳˜ 威休達內 斯瓦˜哈˜
sarva-āśā pari-pūraṇi svāhā〔7〕
薩爾瓦 阿˜夏˜ 巴裡-布˜喇尼 斯瓦˜哈˜
sarva śasya saṃ-pādane svāhā〔8〕
薩爾瓦 夏斯雅 桑巴˜達內 斯瓦˜哈˜
sarva tathāgata adhisṭhite svāhā〔9〕
薩爾瓦 達他˜嘎達 阿帝斯支嘚 斯瓦˜哈˜
sarva bodhi-sattva adhisṭhita anu-modite svāhā〔10〕
薩爾瓦 寶帝-薩德瓦 阿帝斯支達 阿努-某帝嘚 斯瓦˜哈˜
出處一:《大方廣十輪經》(譯者不詳 十六國北涼 397~460年)
咒名:眾德究竟記莂呪術陀羅尼章句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410〔咒文計63句〕
出處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唐 651年)
咒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呪總持章句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411〔咒文計65句+12句意譯漢文偈頌〕
出處三:《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譯者不詳 無年代)
咒名:眾德究竟記莂呪術陀羅尼章句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159B〔咒文計63句〕
出處四:《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三藏沙門行琳集 唐 898年)
咒名:地藏菩薩陀羅尼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房山石經》第 28 冊 No. 1071《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第二十一〔咒文計77句〕
出處五:《一切經音義》(慧琳 唐 807年)
咒名:未標註咒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咒文計71句〕
出處六:《陀羅尼雜集》(未詳撰者 南朝梁 502~557年)
咒名:觀世音說滅一切罪過得一切所願陀羅尼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1 冊 No. 1336 《陀羅尼雜集》卷第七〔咒文未計句數,附修持方法〕
出處七:《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浪巴明多、甚深等 譯 赤松德讚時期755~797年)
咒名:༄༅།།འཕགས་པ་ས་ཡི་སྙིང་པོའི་མཚན་བརྒྱ་རྩ་བརྒྱད་པ་ལས་གསུངས་པ་ཡོན་ཏན་སྦྱིན་པ་ཞེས་བྱ་བའི་གཟུངས་སྔགས་ནི།།
《西藏大藏經》(臺北版)第 13 冊 經號239。此版本,經由學者研究,係從漢文玄奘版經文直接翻譯成藏文〔咒文未計句數〕
以下依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玄奘譯本)原文,輯錄此真言的功德妙力。
「如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呪總持章句,我(指地藏菩薩)於過去殑伽沙(梵語:Gangā-Nadī-Vālukā,即恆河沙,玄奘大師將恆河Gangā音譯為殑伽)等佛世尊所,親承受持此陀羅尼。
我(指地藏菩薩)當濟度此四洲諸世尊弟子,一切苾芻、及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上述指四眾弟子),令其皆得:
01. 增長憶念。
02. 增長守護憶念。
03. 增長壽命。
04. 增長身體。
05. 增長無病。
06. 增長色力。
07. 增長名聞。
08. 增長資具。
09. 增長親友。
10. 增長弟子。
11. 增長淨戒。
12. 增長多聞。
13. 增長慧捨。
14. 增長妙定。
15. 增長安忍。
16. 增長方便。
17. 增長覺分聖諦光明。
18. 增長趣入大乘正道。
19. 增長法明。
20. 增長成熟有情。
21. 增長大慈大悲。
22. 增長一切白法。
23. 增長妙稱遍滿三界。
24. 增長法雨普潤三界。
25. 增長一切大地精氣滋味。
26. 增長一切眾生精氣善作事業。
27. 增長正法精氣善行。
28. 增長智慧光明。
29. 增長六到彼岸妙行。
30. 增長五眼。
31. 增長灌頂。
32. 增長生天涅槃。
33. 增長一切種子根鬚芽莖枝葉花果藥穀精氣滋味。
34. 增長雨澤。
35. 增長有益地水火風。
36. 增長喜樂。
37. 增長財寶。
38. 增長勝力。
39. 增長一切受用資具。
40. 令一切智慧猛利破煩惱賊。
41. 能令世尊甘露聖教熾然久住。
42. 利益安樂三界眾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大記明呪總持章句。時,佉羅帝耶山,普皆震動,俱胝天樂不鼓自鳴,雨無量種天妙香花及珍寶等,一切眾會鹹悉驚躍,皆獲希奇得未曾有。」
參考經藏部分:
01. 《大方廣十輪經》(譯者不詳 十六國北涼 397~460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410
02.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唐 651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3 冊 No. 411
03.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譯者不詳 無年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159B
04. 《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第二十一(三藏沙門行琳集 唐 898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房山石經》第 28 冊 No. 1071《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
05. 《一切經音義》(慧琳 唐 807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
06. 《陀羅尼雜集》(未詳撰者 南朝梁 502~557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1 冊 No. 1336 《陀羅尼雜集》卷第七
07.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浪巴明多、甚深等 譯 赤松德讚時期755~797年)《西藏大藏經》(臺北版)第 13 冊 經號239
參考注音部分:
01. 《新編大藏全咒》(林光明 編修,嘉豐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冊 P217~P221
02. 《漢藏<地藏十輪經>咒語譯音的比較研究》(林光明 著,2009年)
03. 《悉曇密教咒語研究考證: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呪總持章句》(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撰,2018年)
04. 《地藏菩薩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梵音注音並釋義》(楊不二 著,2019年,微信公號:悉曇社)
05. 《地藏菩薩十輪咒梵音》(香巴拉<羅師兄> 著,2017年,傾蓮池 轉載)
06. 法界圓覺宗諾那學會寶月上師版本
07. 白瑪印經會版本
08. 蓮華藏(己峰)版本
09. 簡豐祺版本
10. 《地藏十輪咒彙集12版本逐句對照梵文還原》(微信公號 atavaku 著,2017年)
11.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漢藏對照)》(微信公號 馬鳴禪林 著,2020年)
12. 《梵音地藏十輪咒與增長財富精力等的功德》(普敬法師 著,2018年)
13. 《地藏長咒:迅速增長壽命、財富等,所求意願滿足》(微信公號 大乘天 整理,漢藏對照,2020年)
14.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梵漢音對照》(梵悅生活 著,2020年)
15.《Daśa Cakra Kṣitigarbha Dhāraṇī from The Ten Wheel Sūtra of the Essence of Earth (Kṣitigarbha)》(Posted by:Karma Dorje,2016)
16.《地藏菩薩陀羅尼》(新加坡 賴永嘉 整理 視頻,YouTube博主:知了)
17. 喇榮五明佛學院漢字注音版
18. 《ĐỊA TẠNG BỒ TÁT PHÁP KINH》(Nguyen Vu Tai,2014)
19. 《具足水火吉祥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新浪博主 新昌故雨 著,2018年)
20. 《The dharani in the Tibetan Ksitigarbha Ten Wheels sutra》( Lama Zopa,2010)
21. 《地藏菩薩陀羅尼(房山石經版)》(蔡文端 著,2002版、2017版)
其他參考資料:
01. 《漢藏<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文本比較》(楊尖卓瑪 著,來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08期)
02.《玄奘大師是否漏譯了十輪咒?》(新浪博主:甘露火 著,2016年)
03.《地藏信仰的起源與開展之探究》(釋堅元(陳冠甄) 著,2013年)
04.《<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夢參老和尚 主講,1995年)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梵語咒音整理》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Ezq2XVXl_KjYxB3a5KRO-g
提取碼:8848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夢參老和尚(700頁)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_6_u4wjt8DA1IdqpF8K3WA
提取碼:8848
漢藏《地藏十輪經》咒語譯音的比較研究(林光明)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s1xBPKFCzPOn6UBAXhGxJQ
提取碼: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