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十大假新聞

2021-01-18 搜狐網

  2005年,雖然中國新聞界上上下下齊心協力貫徹"打假",可是從年頭到年尾,媒體製造出的各色令人瞠目結舌的虛假新聞依舊不時映入我們眼帘。

  前車之鑑乃後事之師。為此,人民網傳媒頻道、《新聞記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合推出"2005年十大假新聞"評選活動。經過網友投票、專家 評定,評選出傳播廣、影響大的十大假新聞。現將評選結果公布出來,為的是解剖麻雀,舉一反三,便於新聞界同仁共同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絕非有意指向某家媒體。

  縱覽2005年的虛假新聞報導,呈現如下特點:

  前多後少 從2005年假新聞發生的頻率來看,明顯地呈現一個特點,就是上半年多下半年少。這與年中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新 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等有關部門採取一系列嚴厲措施,開展專項行動,重拳打擊各類虛假新聞報導不無關係。由此可見,新聞打假只要下決心、動 真格,就能見成效。

  道聽途說 與前幾年的假新聞相比,2005年的不少假新聞都源於道聽途說,而記者又沒有採訪核實,於是便炮製出籠,如《王小丫陳章良攜手入圍 城?》、《女大學生撿剩饅頭充飢近兩年》、《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家鏞逝世》、《中國股市:1500億元熱錢4月30日前驚心大撤退》等。其實,有時只要 打一個電話,或在網上搜索一下,這類假新聞便可避免。

  掩耳盜鈴 不少假新聞之"假",一開始就有蛛絲馬跡,而編輯明知其中有詐,但又捨不得割愛,於是在主題上加上問號,以便進可攻退可守。比如: 《北京市民可喝上貝加爾湖水?》、《王小丫陳章良攜手入圍城?》、《布希要把夏威夷賣給日本?》。雖然標題打上問號,但正文卻言之鑿鑿,混淆視聽。

  偷梁換柱 這類假新聞,典型表現為題文不符或導語與正文不符。如流傳甚廣的《"新聞炒作學"長沙開課》,導語稱:"記者今日獲悉,一度備受爭 議的『新聞炒作學』昨晚在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正式開講,場面火爆。"但正文中卻說明課程名稱並不是媒體盛傳的"新聞炒作學"。

  當然,新聞打假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需要新聞從業人員人人、時時嚴防死守,自覺抵制。祈盼2006年虛假新聞少之又少,直至滅絕。如果有一天 "十大假新聞"評選活動能關門大吉,這才是最大的幸事。

  一、女大學生撿剩饅頭充飢近兩年

  【首發媒體】 《長江日報》

  【出籠時間】2005年1月7日

  【"新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家境困窘的女大學生劉維(化名),經常到學校食堂撿別人吃剩的饅頭,而且一撿就是近兩年。調出這名女生的餐 卡消費明細,屏幕上顯示的資料讓大家驚呆了:整個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原來,這女孩根本就沒有在食堂裡掏錢買過飯菜,她基本上是靠到食堂撿吃 剩飯剩菜度日,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個星期到水房花0.15元打上一瓶開水。

  【真相】1月1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有關負責人發表講話,澄清事實。原來,該同學系獨生子女,其父母均是江蘇無錫市某廠的在崗工人。她是困 難學生,但不是特困生。該同學2003年9月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習,交清了一年級學費,並有銀行存款,當年獲得學校核發的三等專項困難補助,標準是 100元/月。2004年該同學繼續獲三等專項困難補助,但標準提高到140元/月。 同年,經學校審核,該同學享受國家專門為貧困生設定的二等獎學金。 該獎學金免除其當年學費,另加4000元現金獎勵。經統計,該同學兩學年累計共獲國家和學校資助1萬多元,其中,6400元直接為生活費用補助。根據武漢 地區生活水平測算,該同學的學習生活經濟來源能得到基本保障。

  【點評】 如果比爾·蓋茨不在超五星級酒店用餐,會有哪家媒體報導他僅靠喝礦泉水存活?那麼,為什麼一個困難學生不在學校食堂打飯,就一定是 在垃圾桶裡撿剩飯剩菜度日?我們絲毫不懷疑作者的菩薩心腸,但是,新聞報導決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理,僅根據一張夥食卡上一年消費8.35元,就得出如此結 論,未免荒唐。作者既沒有採訪該同學本人,也沒有向最了解她的院系幹部和同學及學校學生管理部門調查,更是違反了新聞報導的基本原則。更可笑的是不少主流 媒體紛紛跟進,後續報導學校相關部門已決定為該女生免費提供一日三餐直至畢業,同時在食堂為其安排勤工儉學崗位,好讓她一日三餐吃個夠。用心良苦,但離新 聞真實性遠矣!

  二、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家鏞兩度"逝世"

  【首發媒體】《中華讀書報》

  【出籠時間】2005年1月26日

  【"新聞"】題為《2004年中國科學界的損失》的報導稱: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家鏞,2004年8月15日逝世。《科學中國人》雜誌社也在2005年第3期《2004:隕落的巨星(續)》一文中,以文字配發照片報導陳家鏞去世。

  【真相】2月2日,《中華讀書報》刊登《致歉聲明》表示:"本報2005年1月26日第5版內容,未經中國科學院有關部門審核,發生了嚴重錯 誤。這一錯誤,對陳家鏞先生及家人造成了嚴重傷害。為此,我們向陳家鏞先生及家屬致以深深的歉意。"並刊發《陳家鏞:無火煉真金》一文,全面介紹陳家鏞老 先生,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春節將至,陳家鏞院士依然很忙碌。"緊接著,《科學中國人》雜誌社在第4期刊登致歉聲明,並發表《點石成金——記中國科學院院 士陳家鏞》一文。

  為此,陳家鏞將光明日報社(《中華讀書報》的上級主辦單位)、《科學中國人》雜誌社告上法庭。6月23日上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一審判 決,《科學中國人》雜誌社向陳家鏞賠償精神撫慰金3萬元。7月12日上午,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光明日報社賠償原告陳家鏞精神撫慰金2.5萬元。

  【點評】 近年來,有關名人死去活來的假新聞屢見不鮮,比如2003年十大假新聞之一——"比爾蓋茨遇刺身亡",便是經典的一例。其實,名人 不比凡人,只要在"百度"上鍵入幾個關鍵詞,不消幾秒鐘,就能搜索到名人逝世的準確消息。2004年8月15日,確有一位中科院院士逝世,雖然也姓陳,但 不是陳家鏞。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一個記者不善於運用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那就無話可說了。

  三、越洋電話採訪郎平

  【首發媒體】《新京報》

  【出籠時間】2005年2月5日

  【"新聞"】記者以"越洋電話採訪郎平"的對話形式,報導郎平應邀執教美國女子排球隊之事。

  【真相】郎平十分奇怪,她根本沒有接到這位記者的"越洋電話"。原來,寫這篇報導的記者未能與郎平取得電話直接聯繫,只是通過我國駐義大利使館人員獲得一些當時郎平在義大利的新聞素材,報導中多數內容是從其他媒體上搜集來的。

  【點評】 值 得稱道的是,新京報社委會發現這篇假新聞後,給記者的處分先是留社察看、後改為開除;給責任編輯嚴重警告和罰款處分;給籤發稿子的負責人全社通報批評和罰 款處分。同時,該報社還採取了四項措施,彌補過錯,積極整改。話說回來,如果參照新京報社的做法,那麼,全國不知有多少記者要丟飯碗。在體育報導中,類似 的假新聞不勝枚舉,那些除了中文什麼外語都不懂的記者,居然能用全世界的各種語言電話採訪全球所有著名的教練和運動員,堪稱世界一絕。

  四、北京人可喝上貝加爾湖高山礦泉水

  【首發媒體】《競報》

  【出籠時間】2005年5月16日

  【"新聞"】中國寶貝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卞洪登稱:"蒙古國還計劃從俄羅斯貝加爾湖引水到北京。蒙古國議會已於2004年批准了『北水南調』項目。有關從貝加爾湖引水的問題,蒙古與俄羅斯也開始進行接觸。所以,未來北京市民將喝上貝加爾湖純淨的高山礦泉水。"

  【真相】5月18日《環球時報》報導:"多方打聽,記者在蒙古並沒有聽到關於這種設想的官方表態。"5月25日下午,水利部新聞發言人顧浩特地出面澄清訛傳,明確表示水利部從來沒有研究過從俄羅斯貝加爾湖向中國調水,也沒有就此類工程與任何外方進行接觸。

  【點評】 無知者無畏,誠哉斯言。貝加爾湖在俄羅斯境內,雖然淡水量相當於20條長江豐水期的水量,但是,地球人都知道,貝加爾湖的周邊是巍峨的高山和密密的森林, 要把貝加爾湖的水輸送出來,難度和成本比開發西伯利亞的原油還大。據調水專家估算,把貝加爾湖水引到北京,至少需要約5000億元人民幣。即使真的引水入 京,又有誰喝得起、用得起這樣昂貴的"黃金之水"?因此,連《競報》的編輯都不敢相信,故而該新聞的大標題是《北京市民可喝上貝加爾湖水?》。奇怪的是, 文中小標題卻非常肯定:《北京人可喝上貝加爾湖純淨水》。一篇新聞竟自相矛盾,報紙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五、布希要賣掉夏威夷

  【首發媒體】《時代商報》

  【出籠時間】2005年5月18日

  【"新聞"】5月18日,《時代商報》發表文章《布希要把夏威夷賣給日 本?》,並以《布希要賣掉夏威夷》為題做頭版導讀。文章稱:"據美國媒體5月16日報導,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日前透露,由於長期陷入伊拉克戰爭,面臨嚴重 預算赤字危機的布希竟然開始考慮,準備將夏威夷賣給日本。在獲知布希準備出售島嶼的計劃後,98%的夏威夷居民稱,他們感到『極度憤怒』。"

  【真相】當天,署名"託德"的網友在國際在線澄清:"在網際網路上稍一查證,發現這篇所謂的新聞在美國或世界其他權威媒體上都未見引述,而唯一刊登過該消息的是美國的一家稱為《世界新聞周刊》(World Weekly News)的娛樂搞怪雜誌。而國內媒體的報導幾乎一字不差地翻譯了《世界新聞周刊》報導的全文。《世界新聞周刊》素以刊登荒誕不經的假新聞著稱,它雖然貌似新聞媒體,但實質頗近似娛樂趣聞和政治笑話雜誌。"

  【點評】 人 非聖賢,上一次當情有可原,但反覆受騙就該找找原因。《新聞記者》評選的2002年十大假新聞之一——《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後懷孕》,始作俑者就是《世界新 聞周刊》。因此本刊曾特別提醒:"美國《世界新聞周刊》是一份專門編造荒誕故事博讀者一笑的『超級市場小報』。"誰知話音未落,又有人被耍,而且玩笑居然 開到美國總統頭上。當然,受害者並非《時代商報》一家,甚至連兩大商業門戶網站也未能倖免,讓人大跌眼鏡。

  六、南開大學欲破格錄取10齡童

  【首發媒體】《遼瀋晚報》

  【出籠時間】2005年6月14日

  【"新聞"】對於小炘煬490分的估計分數,張會祥顯得信心十足,從他目前 了解的情況看,兒子的估計分數應該超過二本的分數線(大約450分左右)。這幾天天津的南開大學和北京的北方工業大學兩所學校已和他取得了聯繫,並且表示 願意破格錄取小炘煬,目前學校有關方面正就此事進行專門研究。

  【真相】6月15日,中新網報導:"南開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趙桂敏說,從網 上獲知該消息後十分震驚。經認真核實,南開大學招生辦和駐遼寧高考招生組從未與十歲考生張炘煬及其家長有過任何接觸,該考生及其家長也並未向南開諮詢。報 道轉述張炘煬之父張會祥稱南開大學『已和他取得了聯繫,並且表示願意破格錄取小炘煬,目前學校有關方面正就此事進行專門研究』,純屬子虛烏有。" 最終,10歲的遼寧男孩張炘煬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數理與信息科學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錄取。

  【點評】每年的高考期間,往往是假新聞泛濫之時,讓人真偽莫辨。就該報導而言,關鍵之處不在於張炘煬之父張會祥說了什麼,而在於記者是否經過核實和判斷。如果記者只滿足於"有聞必錄",那麼,初通文墨者皆可成為記者矣!全國數百所新聞院校也就沒有開設的必要。

  七、18歲少年作家因情自殺 生前高考作文獲得滿分

  【首發媒體】《法制晚報》

  【出籠時間】2005年7月5日

  【"新聞"】6月20日,年僅18歲的少年作家蔡小飛因女友移情,從天津一家賓館的13層跳下自殺。在他自殺前幾天還參加了高考,並寫下"高考反文"——《留給明天》,批判當前的教育應試體制。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同時,也意外地獲得了滿分。

  【真相】7月11日,北方網報導:"天津教育招生考試院7月11日正式向外 界澄清事實:天津高考考生中沒有蔡小飛其人,在網上流傳的獲得滿分的高考作文,也系子虛烏有。考試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網上的有關傳聞完全是虛假和不負 責的。" 7月16日, 《法制晚報》編輯部說明真相併鄭重致歉:"經查,本報7月5日B9版刊發的《18歲少年作家因情自殺》一文屬嚴重失實。該文編發的具體經過 是:本報娛樂版組在周選題會上確定採寫一篇有關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作家心理問題的稿件。7月4日編輯在網上發現了有關『少年作家蔡小飛自殺』的消息,便決 定以此為新聞由頭,組織一篇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聞分析。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一些專家,但卻未核實『蔡小飛自殺』的真偽就倉促成稿。現在了解到,『蔡小飛 自殺』一事是一條虛假新聞,違背了新聞真實性的最高原則。查明真相後,本報迅速召集全體採編人員進行反思,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紀律處罰,並制定了更嚴格的 新聞採寫紀律和審核制度。前天,本報已對此條消息進行了更正及致歉,今日再次向讀者鄭重致歉。"

  【點評】 這篇報導是該報實習生以網上博客的不實消息作為材料依據而採寫的,既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又違反了不得直接從網上轉載新聞信息的規定。據調查,不僅所謂"少年作家蔡小飛自殺"事件純屬捏造,而且連"蔡小飛"也是網上博客杜撰出來的人物。

  八、左權縣投資3億元興建中國"新聞烈士陵園"

  【首發媒體】《北京晨報》

  【出籠時間】2005年7月6日

  【"新聞"】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緬懷抗日戰爭中在山西太 行山"十字嶺"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新聞日報》主編何雲等50名新聞記者,山西省左權縣日前決定投資3億元,在烈士犧牲地興建中國"新聞烈士陵園"。陵園佔 地300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最大、也是唯一的"新聞烈士陵園"。

  【真相】7月13日,左權縣委、縣政府昨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絕無此 事。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左權縣委副書記賈慧生說:10日,左權縣委、縣政府根本沒有在北京召開過所謂新聞發布會,也從來沒有對外宣布過此事。這一謠言的 內容離譜,對左權16萬老區人民造成了精神傷害。此謠言的內容實在離譜,希望藉此能立即終止謠言傳播。

  【點評】 這 條假新聞"創意"不錯,"手筆"也很大,且很對新聞媒體的口味,但不知刊發媒體是否算過這筆帳:左權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04年財政收入才1.4億 元,3億元投資約等於全縣2年的財政收入。據山西媒體證實,關於新聞烈士陵園的"新聞原稿"出自一家名叫"將帥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單位,該公司設在左權 縣,從事革命老區的旅遊開發。原稿的紙張及電話號碼都是該公司的。看來更像是一則軟廣告。近年來不少假新聞都出自商家之手,值得媒體警惕。另外,撇開別的 不說,單就新聞寫作而言,該新聞就有值得推敲之處。"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最大、也是唯一的『新聞烈士陵園』",這句話本身就有語病。既然是中國唯一的,又 何來中國最大?

  九、秦始皇兵馬俑腐蝕嚴重 專家擔憂百年後變煤坑

  【首發媒體】《重慶晨報》

  【出籠時間】2005年7月6日

  【"新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環境專家曹俊吉(音譯)憂心忡忡地說:"如果現在還不採取任何措施加以保護,那麼在100年內秦始皇兵馬俑將會遭到嚴重腐蝕,屆時,兵馬俑坑看上去與煤田沒有什麼兩樣,將沒有任何美學價值。"

  【真相】7月7日,《三秦都市報》報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及 多位專家學者,都異口同聲地對該報導所說情況給予了堅決的否定,並擺出大量事實予以反駁。" 7月14日 《新民晚報》報導:"7月8日,記者終於見到了『兵馬俑百年之後將變成煤坑』的『斷言者』——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曹軍驥。曹軍驥堅決否認自己曾 說過這話,『是媒體曲解誇大了我的表述。』他承認確實於6月接受過香港某媒體(註:《南華早報》)記者的採訪,但所談內容是關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室內 大氣汙染特徵』的背景問題。接受香港記者採訪期間,曹軍驥透露,他們做了一種收集空氣顆粒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支起一張乾淨的過濾紙,在過濾紙背後再架 起一臺抽風機,不間斷地吸風以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在這種吸引力的作用下,24小時後,過濾紙上吸附了大量的顆粒,變成灰色。 曹軍驥向記者解釋,這僅僅是一個實驗,通過短時間的加速實驗,比照出目標物吸附顆粒的程度,這短短的24小時,可能相當於真實環境中的幾年甚至更長的時 間。但該篇文章見諸報端時,省略了曹軍驥所說的各種前提條件,直接成了:『有科學家把一張光潔白紙放到兵馬俑博物館內。24小時後,它已布滿炭微粒,變得 灰黑。』而且還借用曹軍驥的口說:『正是這些汙染物令兵馬俑失去光澤。專家預言,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最終,兵馬俑的鼻子和髮型都有可能消失殆盡,雙臂 也有可能從身體上脫落。』而那句危言聳聽的『兵馬俑百年後變煤坑』的出籠,則是香港某媒體編輯在上版前,為了爭噱頭再次誇大記者所採寫的內容。曹軍驥告訴 記者,香港某媒體的採寫記者就報導失實問題已向他鄭重道歉。"

  【點評】 這 則新聞的出籠過程,充分驗證了"三人成虎"的成語並非古人的杜撰。據了解,這條消息源於香港《南華早報》,系"出口轉內銷"之產品,信手拈來就用,可謂輕 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僅新聞是假的,就連曹軍驥的技術職稱、姓名都沒有搞清楚,可謂糊塗;如此重大的報導,不向國內權威部門包括曹軍驥本人求證,可 謂輕信。如此這般,不出假新聞才怪!

  十、王小丫陳章良攜手入圍城

  【首發媒體】《蘇州廣播電視報》

  【出籠時間】2005年12月9日

  【"新聞"】記者從央視內部獲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以往對外宣稱自己感情生活空白的央視"名嘴"王小丫終於在臨近不惑之年之際將自己悄悄嫁掉了!夫君就是國內青年才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

  【真相】王小丫表示:一、這完全是條假新聞,她與作者並不相識,作者也未採 訪過她。12月21日,蘇州廣播電視報在網站刊登啟事:"本報今年第49期(12月9日出版)『娛樂追蹤』版上刊登的《王小丫陳章良攜手入圍城?》一文所 披露的內容,因採訪、刊發時聽信誤傳,未及與文中所涉及的兩位當事人作求證,造成文中報導的情況與事實有出入,對文中涉及兩位當事人造成影響表示深切不 安,為此特向兩位當事人和本報讀者致歉。"

  【點評】中 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新聞發言人錢學軍在接受採訪時予以痛斥:"把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作為新聞報導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是對當事人名譽的侵害,也 有違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連業外人士都明了的簡單道理,我們新聞從業人員卻糊裡糊塗。其實,這些道理記者都懂,但是為了吸引眼球,多掙幾個稿費,也就 置這些道理於不顧。 怪不得如今"娛記"的名聲不太好聽。"娛記"們要想為自己正名,就非得痛改前非不可。

相關焦點

  •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01月21日 13: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北京訊 由中國臺灣網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兩岸》欄目共同主辦的「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結果今天揭曉,「習近平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等十條新聞入選。
  • 2005年第23屆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附視頻)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前稱《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辦,始於1984年1月28日,而一直舉辦至今,翡翠臺每年會現場直播(2008年起,高清翡翠臺加入聯播),在頒獎典禮舉行後會在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以及一些在海外的中文電視頻道播出。
  • 2020年中國能源十大新聞
    2020年歲末,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秉承「覽能源業界風雲,為決策提供參考」的辦刊理念,再邀業界專家,廣泛徵求意見,本著「重要性和影響力」的原則遴選出年度中國能源十大新聞。這是本刊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17年推出年度能源十大新聞。新聞排名以時間為序,並輔記者點評以饗讀者。
  • 假的真不了!科技界最無節操假新聞盤點
    【PConline 資訊】不論是愚人或者愚己,每年紙媒或者網絡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假新聞,科技界也不例外。對於愚人假新聞玩笑,大多數網友表示,適當玩笑可以調節心情和氛圍,然而無論是整人還是開玩笑,都應當保持限度,不能過界,否則就可能引發矛盾,嚴重的還可能擾亂社會秩序和治安。一下筆者為大家盤點一下科技界最不靠譜十大假新聞。
  • 2005年大事記
    公元2005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3周。農曆乙酉年(雞年),無閏月,共354天。21世紀第1個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周年。2005年又是:世界物理年、國際體育運動年、(德國)愛因斯坦年、安徒生年。
  • 2020年內蒙古十大體育新聞出爐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獲悉,2020年內蒙古十大體育新聞正式出爐。體育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入選十大體育新聞。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我區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選了本年度十大體育。2020年,我區使用中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央轉移支付資金760萬元,採購行政村健身路徑168套;確定呼和浩特市、通遼市、巴彥淖爾市、滿洲裡市為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試點城市;初步形成「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人群體育協會」的體育健身組織網絡。全區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有序推進。
  • 2019年世界圍棋十大新聞-下
    轉眼間,2019年已經飄然而去,同往年相似,這一年的圍棋界依然發生了如此多的故事:有驚喜和奇蹟,也有告別和落幕...只是故事的主角永遠不會是同一批人。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棋壇發生的重大新聞和事件,將它們分為《2019世界圍棋十大新聞》、《2019中國圍棋十大新聞》、《2019韓國圍棋十大新聞》、《2019日本圍棋十大新聞》四個欄目。
  • 美媒評2005年十大球星,諾維茨基登頂引爭議,麥迪第九韋德第十
    近日,美國媒體對2005年的聯盟進行了排名,列舉了2005年的十大球星,最終諾維茨基登頂,這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不過通過數據來看當年的諾維茨基的確是聯盟中的最強球星。TOP1諾維茨基2005年的諾維茨基常規賽就十分出色,出戰81場比賽場均能夠貢獻26.6分9籃板2.8助攻,各項數據基本上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並且在季後賽中擊敗了當時的姚明所在的球隊,諾維茨基險些帶隊獲得冠軍。
  •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2021-01-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2021年1月8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大新聞、2020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2020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更名後第二次評選三大行業年度十大新聞。
  • 2018年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國際十大體育人物
    2018年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國際十大體育人物 原標題:   北京晚報訊(記者 陳嘉堃)2018年是體育大年,平昌冬奧會、俄羅斯世界盃、雅加達亞運會……大賽不斷,好戲連臺。經過反覆斟酌,京報體育今日推出的年度國際十大體育新聞,瀏覽一遍就是對全年國際體壇的最好回顧。
  • 王鴻薇公布十大「呷」新聞,批民進黨把人民的錢當自家金庫
    民進黨日前舉辦「2020十大錯假訊息」票選活動,引起兩極評價。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今天也在臉書整理出民進黨「2020十大『呷』新聞」(「呷」為閩南語「吃」),包括「卡神」楊蕙如包標案、「投石幫」推標案、蔡英文私菸案等,還有蘇嘉全外甥弊案、蘇震清兩千萬(新臺幣,下同)弊案、蘇貞昌女兒承包「政府」標案等也都惹議。王鴻薇諷,民進黨吃相難看。
  • 人民網2014年新聞大賽評選推薦作品匯總
    ü  《盤點霧霾十大傳言:「黑肺」、「地震」榜上有名》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109/c229589-24064579.html 本稿件是在全國霧霾嚴重時推出的,及時有效的澄清網上十類不實傳言,以正視聽。
  • 2019年世界圍棋十大新聞-上
    轉眼間,2019年已經飄然而去,同往年相似,這一年的圍棋界依然發生了如此多的故事:有驚喜和奇蹟,也有告別和落幕...只是故事的主角永遠不會是同一批人。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棋壇發生的重大新聞和事件,將它們分為《2019世界圍棋十大新聞》、《2019中國圍棋十大新聞》、《2019韓國圍棋十大新聞》、《2019日本圍棋十大新聞》四個欄目。
  • 2019年度安徽「十大新聞」「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揭曉
    1月9日,由安徽日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安徽「十大新聞」「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揭曉。十大新聞是:習近平主席向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致賀信;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徽專場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充分展示70年來安徽歷史性變革;全域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行動計劃》;省委召開十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實施意見》;開展「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徽省級政府權責事項全國最少
  • 合肥工業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夏瑞)1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評選揭曉。經過投票和專家評議,「學校黨委加強政治建設,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掀起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熱潮,開展首輪校內政治巡察。」
  • 投票|| 臨沂大學2020年十大新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謀劃之年。為記錄和呈現我校一年來的改革發展足跡,臨沂大學新聞中心組織開展「臨沂大學2020年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參評的20條候選新聞,主要來自臨沂大學新聞網、臨沂大學微信公眾號、《臨沂大學報》等校園媒體。按照評選規則,候選新聞在微信投票環節所獲票數將作為確定本年十大新聞的重要依據。
  • 2017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十大新聞,您說了算!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在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這麼多大事,那麼誰才有資格入選年度十大新聞呢?小編們經過投票,選出了16條,但最終的十大新聞由您選出!果斷投票吧!12、美國瘋狂大腳怪咆哮鳥巢2017年7月3日,「瘋狂大腳怪」娛樂演出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鳥巢舉辦,「瘋狂大腳怪(Monster
  • 2019年影響社會發展的十大女性新聞事件揭曉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魯哲)上海市婦聯2日揭曉「2019年影響社會發展的十大女性新聞事件」。「國務院發布《平等發展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一批卓越女性被授予國家最高榮譽獎」等女性新聞事件榜上有名。
  • 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揭曉
    來源:新浪財經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揭曉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12月30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2019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後,首次評選信託業年度十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