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作為全國咖啡館最密集的城市,不僅因為近幾年來商業與經濟的發展,更因為有著悠久的咖啡的歷史文化。
清末民初以來,不論是繁榮年代還是動蕩時期,在大上海生活的人總愛手捧咖啡,聊聊閒天,從容而講究地過著日子。尤其是那些海派文人,流連於咖啡館,許多新思想新文學,都誕生於此。
在老上海人的記憶裡,帶一塊「紅寶石」小方或「凱司令」西點,去德大、東海吃咖啡,聊聊家長裡短、說說社會形勢、「扎扎臺型」,是當時交際圈的時興。這種滲透在多數上海人骨子裡的咖啡日常沿襲至今。生活在這座城市,喝咖啡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咖啡烘焙都經歷了什麼神仙過程?
1
學會品鑑咖啡
會喝咖啡幾乎是製作咖啡的一切前提。烘焙好的咖啡香氣、風味特徵、體質感、酸質表現,烘焙時各個階段的風味特徵。都有助於烘焙師更好地反饋到烘焙過程中,呈現杯中更完美的咖啡。
2
了解熱傳導
咖啡烘焙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理解熱傳遞是如何工作的。在典型的滾筒式烘豆機中,主要有兩個熱量傳遞方式:傳導 & 對流。
傳導傳熱是通過滾筒和豆子之間的直接接觸所進行的熱量傳遞。咖啡豆在滾筒中旋轉時所產生的氣流,是對流。在烘豆過程中,咖啡豆需要傳導和對流兩種方式獲得熱量來適當地發展風味。
3
一致性計劃
烘豆時沒有單一的方法來確保烘焙一致性,但是有幾種方法可以增加獲得一致性的機會。
a.事先做好計劃
一個成功的烘焙計劃離不開一個有序的空間,能夠舒適地四處走動,輕鬆地找到所需要的一切。
在烘豆開始之前,稱好生豆,盛裝熟豆的桶準備好,並清理旋風分離器裡的銀皮。
在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連續烘烤多批相同品種的豆。這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豆種或外形差異所引起的儲能變化。
b.預熱烘豆機
預熱的本質是將熱能儲存在烘豆機的滾筒裡。如果滾筒沒有預熱到正確的溫度,所傳遞給咖啡的熱能就會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面臨被迫使用更大火來補償熱量的情況。之後,當滾筒達到理想溫度時,則需要減小火焰。這樣調來調去很容易造成每一鍋的傳導和對流大相逕庭,而很難獲得一致的結果。
c.烘焙曲線標準化
如何在鍋與鍋之間的間隔時間重新加熱烘豆機,對於儲存多少熱量和何種熱量至關重要。最明顯的控制點是烘好的咖啡豆出鍋、落到冷卻盤時釋放了大量的熱能。因此,在進行下一鍋烘焙之前,標準化出空一鍋豆所需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d.掌握烘豆機的熱對流
無論用什麼樣的烘豆機,它都會與外面的空氣相互作用,吸入冷空氣,排出熱空氣。烘豆機的性能及表現很大程度上和熱對流有關。
當把火調小,依靠穩定的熱空氣環境時,烘豆機的「呼吸」在一爆後尤其重要。
4
追蹤&比較烘焙數據
養成定期杯測的好習慣,並用表格記錄下杯測信息,不僅有助於了解烘焙師在多次烘焙過程中的表現,也有助於提高味覺。
烘焙過程中咖啡豆減輕的重量也值得記錄。用得到的咖啡熟豆的重量除以生豆的重量,會得到一個百分比。減重百分比的變化有助於確定哪些批次的咖啡豆可能需要額外的檢查。
在咖啡烘焙中實現一致性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當試圖創建一個完美的烘焙曲線時,有許多變量需要考慮。當試著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曲線時,將會面臨更多的變量。但只要了解烘焙過程的物理原理,注意細節和質量控制程序,每次都達到完美的烘焙效果並不是不可企及的。
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咖啡「真的是個有故事的」玩意兒「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一門融合了地理,生物,化學,物理,數學,文學,金融很深奧的學科。無論是豆子,烘培,研磨,還是機器,無論哪一項都可以不斷的學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