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後來才變成女人。"
最近幾天,郫都區疫情,讓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處於風口浪尖,只因為她在不知自己被感染新冠病毒時,夜晚在成都奔波於幾個酒吧的緣故。
網絡上對她的指責幾乎很少涉及到她攜帶病毒,反而因為酒吧的緣故,給她封了一個轉場皇后等稱呼,甚至認為她不純潔,不檢點,不乾淨。
試想,如果這位奔波於數個酒吧的是一個男子呢?恐怕只會指責他攜帶病毒四處奔跑吧,就像今年初那些攜帶病毒的人。
沒有誰說這些人不檢點,不純潔吧!
也就是說,男人可以在晚上去酒吧享樂,狂歡或者買醉,女人就不行。拋開安全來談,現在不是許多人都把喜歡進酒吧的,或者在酒吧工作的女孩都另眼看待嗎?
一句話,你是女孩,怎麼能那樣呢!你是女孩或者女人,就應該怎麼。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女孩子吐槽自己的媽媽,指責她不洗碗,要爸爸洗碗,還說媽媽是不下蛋的老母雞,真不知爸爸娶她來幹啥的。
這個視頻對於許多人來說,似乎是童言無忌,大家看著女孩一本正經教訓成年人,覺得好笑,而拍攝視頻的也許是爸爸,也許就是媽媽本人,她可能也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妥,因為,這視頻只是一個生活場景,讓大家開心一笑而已。
而且,以這個女孩為主角的視頻在網絡上很紅火,因為女孩長得漂亮,雖然被美顏弄成網紅,眼睛也大得像動漫中的女主角,這樣的視頻很受網友歡迎。
女孩說的話不知是成年人教的,還是她自己說的,但肯定不是自己編的,也許她受到一些婆婆媳婦類的電視劇影響,也許她的奶奶就是這樣想的。
女孩的話傳遞的信息就是,媽媽是洗碗做飯的,如果媽媽不洗碗,不做飯,那么爸爸娶她幹嘛?這樣的女孩長大後有兩種可能,一是接受女人就是洗碗做飯的,自覺主動地洗碗做飯,成天忙碌於家務。另一類就是雙標,其他女人(包括她母親和婆婆)就是洗碗做飯的,而她是公主,是被人伺候的。
當然,我們不能怪這個小孩,曾經有一部風靡全國的動漫,叫《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兒子叫大頭,爸爸叫小頭,都是根據生理特點取名的,可是,到了媽媽,直接叫圍裙媽媽。
圍裙用來幹什麼?做家務啊,圍裙媽媽不就是說媽媽就是做家務的嗎?既然爸爸兒子都用身體特徵取名,幹嘛媽媽就用圍裙代替?難道不可以用長腿媽媽或者大眼媽媽來取名?
雖然作者並沒有給女人定位做家務的想法,但看這部動漫長大的孩子內心種下媽媽就是做家務的種子。
第二個信息就是女人就是生孩子的,不生孩子(關鍵是生兒子,如果僅僅生孩子,那麼,她的媽媽生了她,怎麼是不下蛋的母雞呢)就是不下蛋的老母雞,更沒有用了。這種想法的女孩子長大後自然把生孩子當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而指責楊麗萍不生孩子的女子,可能小時候就是被灌輸這樣的觀點的。而且,有的女孩子追星都會向自己的愛豆喊:「我要給你生猴子。」
為什麼不說生孩子呢?只因為大庭廣眾下說給男人生孩子,怕被笑話,於是才說生猴子。
當然,將女人生孩子當作人生目標,不但女人有這樣的想法,男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比如,著名歌手李健談論這個問題時,說過,他覺得沒有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也不知多少女人在想,這不是浪費基因麼?
而一些男人居然要李健把老婆讓出來。既然你不讓老婆生孩子,那麼,你幹嘛霸佔著你老婆,讓給別人啊。
女性從小到大,都會被各種定義。是誰在定義我們呢?很多時候其實是女性自己。比如,女孩子要穿裙子,而且必須公主裙,穿公主裙才漂亮,牛仔褲體恤都是男孩子的衣服,女孩怎麼能穿男孩子的衣服?好醜。
連穿衣服這種小事,都被限制。更不要說我們長大以後各方面限制了,比如,許多特別愛說,女孩小學和初中成績好,到高中就不行了,因為女孩學得死,女孩思維總是被限制了。女孩就應該學文科,女孩就應該當老師,當醫生。
結婚後,相夫教子、主內、賢惠持家、生兒育女這些條條框框限制了多少女人。
辛亥革命讓女人放開了纏足布,但卻不知這些纏足布還無形地捆綁在女人的腳上。
很多偉大的女性,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打破社會對女性的狹隘定義和偏見。她們有秋瑾、、趙一曼、劉胡蘭、江姐這樣的女英雄,有紅色娘子軍那樣的英雄群體。
也有像宋慶齡、何香凝那樣的女政治家。還有像林徽因那樣的女科學家。
她們為女性做出榜樣。
時至今日,女性已經形成了共識:"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愛自己最重要。"但女性之間的互相認可呢?
女性之間互相排擠,重男輕女思想在一些婦女心中根深蒂固,母親傷害女兒,嫌棄女兒,剝奪女兒受教育的權利,盤剝女兒滿足自己兒子享樂。
同樣年齡的女人之間也互相鄙視,比如已婚婦女嘲笑不婚不育的女人,職業婦女看不起全職媽媽,而全職媽媽看不上職業婦女辛苦。
有的人打著討論女性權益的旗號,販賣"女性鄙視鏈"。
如今還有一種所謂的中華田園女權,打著女權旗號,物化女人,只講享樂,不講為家庭貢獻,什麼「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這些毒雞湯讓許多女人深受其害。
而有些女人為了容貌美如花,不得不陷入整容中,有的整容醫院甚至在廣告中宣稱女人美了才完整,號召女人花大價錢購買美容(整容),甚至連孕婦都被這種思想綁架,一些明星紛紛貼出自己懷孕或者產後的魔鬼身材照片,讓其他女性學習她們對身材的管理,讓普通女人處於對身材以及容貌的焦慮之中。
而各種婚戀節目,或者網絡上的討論都十分偏激,往往放大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往往互相鬧得你死我活。
她們都在為彼此觀點不同而憤怒,更為對方不肯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憤怒。
於是,許多女性總是那麼焦慮之中,生怕自己不像女人。尤其是一些容貌不太好看的女人不那麼自信,而一些忙於事業的女性往往受到更多指責,尤其是來自家庭中的指責。
柔弱了,容易被欺負,強大了,被孤立,
女人就這樣一步步被塑造成柔弱的樣子。
或者說女人的樣子,謙卑溫順。
為什麼這次疫情中,被人洩露信息而且被攻擊的女孩獲得眾多支持,她的粉絲迅速增長,有些人坐不住了,覺得不公平,她憑啥一夜之間紅了?
其實,支持這個女孩的,一方面明白,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患者。第二,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女人,更有自己的人生選擇,只要行得正,沒有誰能夠幹預。
女人不是泥,男人不是筐,命運不是轆轤,不要把井繩纏繞在女人身上。
借用這首「女人不是月亮」來結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