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網廈門12月4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 方黎)「我們館是兩岸元素為主要核心內容的,採用的全部是環保材料『紙箱王』的紙皮作為所有的搭建物,展臺、展櫃等一系列布置」,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林徐源向記者一一介紹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兩岸海絲文創館」的鮮明特色,「我們展館總共有34家臺灣籍的文創企業入駐。儘管受疫情影響,組織臺灣文創業者參展有難度,但我們創新思維,從預備開始之前就聯絡有意向參展的臺灣同胞,這次還是有四五家專門過來參展文博會」。
兩岸海絲文創館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組織許多臺灣知名文創品牌集合參展,如用紙玩味生活、設計生活、創造生活的「紙箱王」,聚集各類型態的原創手工達人平臺「手創聯盟」,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品牌「阿優依」,臺灣創意設計手作課程「採泥塘」,「閩臺兩岸同心茶」等。
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林徐源受訪(你好臺灣網 圖)
據林徐源介紹,「同心茶」首次參展,是由福建溢香櫞茶莊聯合武夷巖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陳德平與臺灣品鑑師謝錦宗先生共同推出的品鑑級巖茶。茶酒品鑑師謝錦宗來自臺北,也是《輕鬆了解威士忌》、《輕鬆了解武夷茶》的作者。謝錦宗在受訪時表示,同心茶系列有「壹家人」、「鄉愁」和「同源」三款,從大紅袍的製造工藝,到水仙與肉桂的搭配,再到選用臺灣原始茶種即武夷巖茶奇種中的「矮腳烏龍」,無不蘊含著「兩岸本一家」,展會之後他將繼續尋找渠道將同心茶介紹給島內同胞,希望能為兩岸融合交流做一些事。「同心系列不僅有同心茶,我們跟臺灣的老師還在研究,還要打造同心酒、同心雕」,林徐源透露,「同心雕」已經開始在做,運用臺灣的檜木,經由福建手工藝的技藝雕刻出兩岸共同的媽祖信仰。
記者看到,展館中布滿了可愛有趣的臺灣文創IP。翊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薛伊君帶來多個針對母嬰和年輕人群體市場的玩具、文具禮品類IP。她曾策展三屆臺灣地區文博會,不僅對接大量臺灣設計師品牌到大陸拓展市場,自己在三年前也來到大陸創業,成立了專業的品牌代理和IP授權公司。「今年我們發現,無論是IP的形象或者整個結合產品設計這部分,每年都有很多的提升。臺灣有大量的設計人才,兩岸的文化交流其實可以從人才這方面來做更多深入的對接。」
展館入口舞臺上分段出現的臺灣少數民族特色演唱也不時吸引民眾駐足欣賞。林徐源表示,展館的陳設展示動靜結合,希望通過文創帶動產業鏈的發展,讓兩岸融合既有文化的交流,也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吸引更多臺灣同胞能夠在大陸落地生根。
臺灣知名文創品牌參展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你好臺灣網 圖)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臺灣地區展商無法大規模線下參展,但現場依然有不少精彩的在陸臺商臺企展館,例如常年參展的「法藍瓷」,二次參展的「大霹靂布袋戲」上海公司等,也有從臺灣寄送展品展出參展的「臺灣頂級工藝」,以及300餘家臺灣展商參加了線上雲會展。據了解,今年臺灣地區線下參展展位數236個,加上線上參展數量,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主辦方還通過舉辦文博消費節、雲端分會場、兩岸主播帶貨等雲端活動,突破阻隔,保持兩岸互動往來。
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副理陳三寶受訪(你好臺灣網 圖)
現場受訪的臺灣展商在介紹展品時都不忘提到兩岸的交流與互動。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副理陳三寶受訪時表示,此次參展「臺灣潮趣」展位,帶來5尊主角木偶和許多IP衍生文化產品周邊,比如手繪本、公仔、茶葉、滑鼠墊、抱枕、屏風等十分受歡迎,希望透過展會與其他公司跨界合作,也希望吸引更多的粉絲。他說,「布袋戲很深,包含了很多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木偶是木頭純手工雕刻的,區別於其他3D建模列印出來的東西,這種雕刻木偶的技藝傳承很久了,我們現在做的這麼好看,是因為工藝在改進,一尊木偶製作周期大約要一年。大部分20多歲的年輕人喜歡武俠,也喜歡霹靂布袋戲的古風。兩岸都是一家人,我們希望的是兩岸互動合作是互相借鑑、競爭,共同發展,才能創造更好的國漫風格,提升它的內涵,這樣才會使整個動漫行業提升起來。」
兩岸海絲文創館(你好臺灣網 圖)
兩岸海絲文創館中許願樹上也掛滿了兩岸融合交流願望——「加強兩岸交流,促進社會發展,祝中華文化之樹長青」。林徐源說,「我們今後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繼續打造,繼續努力。除了組織展會、設立青創基地,我們現在也做很多研學活動,要讓我們臺灣的小朋友、青少年感受到福建是登陸的『第一課堂』,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根在哪。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打造『我們的節日』這個品牌。我們朝著更加良好的發展路徑,相信任何不利因素都無法阻擋兩岸交流,融合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