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王凌雲,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2020-12-23 騰訊網

內戰過後,很多國民黨將領都跟著蔣介石去了臺灣,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去,其中有個叫王凌雲的,在抗日時期還是個名將,如果不去臺灣,他可能要被關進戰犯管理所,所以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他改名換姓後留在了大陸生活。誰知道最後他還是沒躲過制裁,而告發者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老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王凌雲家雖然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但日子還算過得去,所以在那個很多人甚至連溫飽都是問題的年代王凌雲還能上得起學,他聽話也好學,並且幼時就表現出了對軍事的好奇,這也為他後來當兵埋下了伏筆。

王凌雲的軍途還挺順利,加上中間還有幾位貴人相助,他升遷的速度特別快。1930年他甚至都當上了「剿匪」總司令,這簡直是他人生中最光輝的時刻了。後來蔣介石將很多軍閥底下的部隊都收編成了自己的隊伍,王凌雲也在其中。王凌雲挺被蔣介石看重的,蔣介石將他任命為少將師長,還煞費苦心地把他送到了陸軍大學軍官講習班深造。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王凌雲立志要將所有日寇驅逐出我們的國土。王凌雲這麼說也這麼做了,後來在淞滬會戰中,王凌雲作為師長,幾次親上前線和士兵們一起抵禦日寇。身居高位卻還能如此不畏生死的人實在不多見,蔣介石几次發出嘉獎電報,肯定了王凌雲在淞滬會戰中的表現,後來王凌雲還拿到了青天白日勳章,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王凌雲都是一個優秀的抗日將領。

抗日勝利後我們很快又迎來了解放戰爭,王凌雲本意是不願意參加這場自相殘殺的戰爭的,可是他是軍人,軍人只能服從命令,這也就是為什麼蔣介石在國民黨戰敗後跑到了臺灣,而王凌雲沒有跟著去的原因,他內心對蔣介石當初的做法始終是不認同的。

退出了軍隊的王凌雲開始想過普通人的生活,他在四川找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給自己取了個新名字張克明,並且在那裡遇見了自己的老婆。那個女人沒讀過多少書,王凌雲對她很放心,還在一次迷迷糊糊的時候講出了自個的真名。

他老婆聽了以後嚇了一跳,馬上就把他給舉報了。王凌雲就這樣失去了自由,被抓進了北京的戰犯管理所。人總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無論王凌雲怎麼逃避,最終也還是要為自己過去犯的一些錯誤買單。

參考資料:

《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文昊

相關焦點

  • 「抗日英雄」餘程萬,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因為這部小說,參與常德保衛戰的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名揚天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餘程萬雖然因為常德保衛戰而成為抗日英雄,但是戰後他的結局並不好。因為常德保衛戰失敗,餘程萬被蔣介石判處兩年有期徒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的餘程萬的晚年結局。餘程萬出生於1902年,他是廣東臺山人,黃埔一期畢業生。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胡璉出生於1907年,他是陝西華州人,出身貧寒。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1925年,胡璉考入黃埔軍校,進入黃埔第四期,也正是在黃埔軍校中,胡璉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胡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作戰時有勇有謀,戰績出色,深受陳誠賞識。在陳誠的提拔下,胡璉很快就從一名排長晉升為營長。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中國有句老話,叫「沒有永遠的仇敵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立場變換過多次的人物,比如著名的抗日將軍馮玉祥,他曾經數次變化立場,多次臨陣倒戈。又比如北伐名將張發奎,他曾數次和蔣介石分庭抗禮,也曾數次為蔣介石出生入死。
  • 「新疆王」盛世才1949年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33年到1944年之間,西北軍閥盛世才開啟了自己對新疆長達11年的統治,他在任新疆主席期間,一手把持了新疆的軍事政治大權,用鐵血手段排除異己,被人稱為「新疆王」。不過,曾經的「新疆王」在1944年後逐漸眾叛親離,並在1949年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作為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的結局。 孔祥熙出生於1880年,他是孔子的75世孫,祖籍山東曲阜,不過孔祥熙的祖上在山西做官,因此孔祥熙出生於山西。因為出生於孔子世家,所以孔祥熙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很深,他的啟蒙教育是在私塾中度過的,接受的是四書五經內式的教育。
  • 1949年,陳立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來說說陳氏兄弟的代表人物陳立夫,他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客觀來說,陳立夫雖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代表,但是從財產角度來說,陳家算不上什麼大家族。陳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把持了國民黨黨務,控制著與「軍統」齊名的「中統」,並且成立了自己的派系「cc系」。
  • 安徽出了五個抗日名將,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逃到臺灣
    抗日戰爭中湧現出很多捨生忘死的抗日名將,其中安徽出了五位知名的抗日名將,這五位抗日名將分別是200師師長戴安瀾、虎將衛立煌、新一軍軍長孫立人、裝甲兵之父徐庭瑤與第十軍軍長方先覺。他們五人中,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那麼,這五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秦漢的父親孫元良,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秦漢的父親名叫孫元良,他曾是國民黨高級軍官。1949年,國民黨敗退大陸後,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之後孫元良一直生活在臺灣,他的兒子孫祥鍾也是在臺灣成名並成為金馬影帝的。那麼,曾經的國民黨高官秦漢的父親孫元良的晚年結局如何呢?孫元良出生於1904年,四川成都人,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書香門第。
  • 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蔣介石身邊有一個叫張群的人,他和蔣介石在日本的時候是在同一所學校裡讀書的,所以張群不僅是蔣介石的心腹,還算是他的同學。兩人的交情一直不錯,後來更是結拜為兄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的最終結局,他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
  • 解放戰爭勝利後,有5位國軍一級上將逃往臺灣,他們的結局如何?
    在國軍的軍銜中,一級上將一般來講很少有人獲得,一般要麼是之前支持蔣介石當時軍閥,如馮玉祥,要麼是軍界某方面的一把手,如何應欽等。其實在解放戰爭後,逃往臺灣的一級上將有五個人,他們分別是誰?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 如果當年臺灣也失守,蔣介石、宋美齡準備逃往哪裡?
    蔣介石與菲總統季裡諾在賓館前合影  康熙徵討臺灣時,鄭氏集團中就有人主張出走呂宋(菲律賓)。1949年美國對蔣介石援助並不積極,甚至想在臺灣找人取代蔣介石,抗日名將孫立人就是目標之一。  駐菲公使陳質平曾奉命告訴孫立人,一旦大陸淪陷,蔣介石不想流亡海外,而要暫居臺灣。如果孫將軍不同意的話,蔣介石就只能到菲律賓去了。  孫立人聽後極為不安,第二天就找到蔣介石,發誓「一切以總裁之命是從」。這件事從側面說明,蔣介石確實將菲律賓計劃為最終歸宿。
  • 抗日名將楊文瑔,被俘後關進戰犯管理所,最終是什麼結局?
    因為蔣介石曾當過黃埔軍校的校長,所以他對從這所軍校畢業的將領十分重視,很多黃埔軍校出身的人都會被他安排到自己的嫡系部隊中,而這其中有個叫楊文瑔的角色十分有名。他的從軍生涯非常豐富,參加過七七事變、上海抗戰等等事關國家興衰存亡的大型戰役,接下來我便為大家介紹一下他生平的故事。
  • 「湖南王」何鍵,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湖南王」何鍵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如何呢?何鍵出生於1887年,他是湖南醴陵人,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農民之家,為了供何鍵讀書,家裡甚至把僅有的幾畝地都賣了,這才湊夠錢,讓何鍵就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何鍵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湘軍第1師第1旅,任少尉排長。
  • 他是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解放期間飛往美國,他的後代如何
    李宗仁作為國民黨中的元老,資歷較深,有著很高的威望,可他和蔣介石之間的交往卻並不和睦。當年,李宗仁也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員猛將,他所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大破日軍,殲滅敵軍萬餘人,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將士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可就這麼一位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卻在解放戰爭後期飛往美國,而不是前往臺灣,那麼他的後代如何?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堪稱天才說客,他參與了中國近代歷史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很多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事件中扮演了天才說客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何成浚。何成浚出生於1882年,他是湖北隨州人。何成浚為蔣介石立下的第一大功就是成功遊說閻錫山。閻錫山從辛亥革命後開始執掌山西軍政大權,被稱為「山西王」,在當時有很強的實力與影響力。蔣介石北伐時,閻錫山並沒有第一時間響應。在何成浚的遊說下,閻錫山覺得自己必須要跟蔣介石合作才有出路,在這之後閻錫山才響應了蔣介石的北伐,成為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成立後,陝西人杜聿明恰巧進京參加考試,他本想考個大學,但想到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學文之人難有出頭之日,臨時決定棄筆從戎。恰巧他又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因此南下廣州,準備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在國內創辦報紙,宣傳革命,也因此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1906年,他在日本認識了孫中山,受孫中山影響加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早期會員。
  • 一位抗日名將被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他向蔣介石請求戴罪立功
    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不少的中國漢奸,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位曾經的「抗日名將」,戰敗後被日軍活捉當了漢奸,他就是龐炳勳。龐炳勳本來是一位聲名非常顯赫抗日名將,其名字都被外國媒體報導讚揚。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抗日名將,卻因為貪生怕死最終淪為漢奸,不由得讓眾人感到惋惜。
  • 這位抗日名將,在臺灣深陷兵變謎案,被蔣介石軟禁33年!
    孫立人沒有遵從第五軍長官杜聿明的決議而選擇英帕爾路線撤退至印度,杜聿明和廖耀湘率軍歷經千難萬險穿過野人山。不過,杜聿明最終還是來到了印度,調離印度的他可是親手將配槍交給了廖耀湘,可見二人關係之緊密。在東北戰場的最高長官是杜聿明,他本人出身「黃埔系」,深受蔣介石器重。
  • 1949年,逃到臺灣的4個軍閥大佬都是誰?人生結局如何?
    在抗日事業的貢獻值得敬佩。三大戰役勝利後,國軍大勢已去,解放軍乘風破浪,前驅直入,全國各省相繼解放,曾經的地方割據局勢已不復存在,1949年底,有四位曾經的軍閥大佬跟隨老蔣逃往臺灣,這幾人中曾有與蔣介石處於對立面,那麼他們到了海峽對岸,待遇如何?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