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在觀影之前,耳聞了對電影惡評如潮,但電影並不是如想像的那麼糟糕,至少在畫面特效上做的還是不錯的。
其中開始的時候索羅帶著女友一路狂奔、躲過追擊的場面,採用了主觀視角的鏡頭,產生了一種風馳電掣的緊張感,而《星球大戰》正傳裡的場面與此相比,反而遜色了不少。
之後,在雪山峰顛攔截帝國列車的場景,處理得也是有條不紊,懸崖絕壁產生的懸空感及快速運行列車形成的速度感,令這一段飛車劫貨的場面,全程散發著電光石火的火爆激烈。
宇宙太空裡的巨大的章魚類星際生物,也製造了一幅少見的太空奇觀,與《星球大戰》正傳第二部裡巨大的地下長蟲類怪物可以相媲美。
應該說電影裡的特效場面,要比《星球大戰》正傳裡的模型拍攝的鏡頭,不知要高超得多少倍。
但電影的問題是,故事情節發到到最後,嚴裝以待的是《星球大戰》正傳的情節,這樣,電影裡的人物都必須受到《星球大戰》正傳的制約。
而在《星球大戰》正傳裡,索羅出面的時候,是一個很低調的人物,就是一個混跡在太空中的走私犯,一錢如命,電影裡多次暗示,索羅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正義感,完全是為錢財驅動而奔波,《星球大戰》正傳第一部裡,盧克動員索羅去救公主的時候,索羅一副漠不關心的態度,無論如何都不答應,後來盧克說公主富可敵國,立刻索羅兩眼放光,答應了前去幫助救助公主,這才有了電影裡的假扮押送人質、一舉救出公主的最後的勝利。
在《星球大戰》正傳第二部裡,索羅再次提出要離開義軍隊伍,後來只是因為沒有來得及走開,才不得不捎上公主,開始了逃亡之路。而索羅對公主也很是不恭,語多不遜,說話粗魯,說公主挽留他是愛上了他,惹得公主罵他是一個混蛋。無奈之下,公主當著他的面,吻了盧克,以給索羅一個警告。要知道,公主其實是與盧克的兄妹啊。對索羅的處處調情,公主不得不正言令色,指責他一點不懂女人。
正傳裡的定性,使索羅在《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的作為,只能是壓低一點,更混蛋一點,更油滑一點。《星球大戰》正傳中,索羅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或者叫歸順的過程,這個歸順的力量,應該就是盧克與莉婭分別代表的物質能量(原力)與精神能量(愛情)所體現出來的合力。
索羅正是在盧克與莉婭公主的影響下,才成為一個義軍中的領袖級人物。
但現在,《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的索羅的所作所為,就已經是《星球大戰》裡同樣的故事的重演。《星球大戰》正傳裡,當盧克決定走出自己的閉塞的星球,去闖蕩世界的時候,必須有交通工具,為此結識了索羅。而《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中的索羅,為了回到自己心愛的女孩身邊,也必須依靠走私飛船的捎帶,於是結識了打家劫舍、一錢如命的貝克特。貝克特亦正亦邪,因為金錢的緣故,受制於人,這種設計正是索羅在《星球大戰》才出場時的性格定位。
在《星球大戰》裡,索羅受到盧克與莉婭兄妹倆的雙重影響,走上了正軌,而貝克特卻沒有那麼幸運,他在最後,死在索羅的槍口之下,但索羅還是對他有感情的,因為貝克特身上所湧動的亦真亦邪的元素,正鍛造了他的精神與氣質,這才有電影裡索羅對貝克特的惺惺相惜。
貝克特是出於生計的考慮,才鋌而走險,不擇手段,《星球大戰》裡,索羅的精神底蘊,就是貝克特這種類型。
一部電影的情節能夠得以成立,無非是情感線與情節線。在情感線的範疇裡,索羅與貝克特之間亦師亦友的複雜關係,相當於「星戰」系列裡總是忘不掉的殺父套路。盧克與父親的決鬥,構成了星戰正傳的主要故事線索,而索羅對貝克特的致命一槍,也相當於他殺死了自己的精神父親。
在與貝克特的情感線之外,電影裡還加進了一條愛情線。索羅浪跡星際的精神動力,就是心愛的姑娘,只是這個心愛的姑娘,與索羅的情感是如此的完美而成熟,將日後的莉婭公主置於何處?
這就是《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毛病所在。正傳裡的索羅情感正處於虛位以待公主的空白狀態,而在《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索羅的心裡填滿了一個如此完美無缺的女人,如何能夠讓索羅在星戰正傳裡找到他的應有的情感位置?
而索羅在最後一場對決中,與女友琦拉設定了一個計謀,智取幕後大佬德萊登,同樣又重演了《星球大戰》第一部《新的希望》裡的情節。琦拉的角色,已經把公主日後的那種勇於擔當的精神都已經搶奪過去了,與此同時,影片裡還加進了一個勇武的義軍女戰士,她們的身上,都顯現出的是公主的精神氣質,她們的存在,一下子把索羅的檔次給提高到一個成熟的戰士的形象了,日後當遇到公主的時候,索羅又變成了一個星際間的混飯吃的小混混,經過盧克與公主的持續的影響,才拋棄了身上存在的諸多毛病。也就是說《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的索羅走不到《星球大戰》正傳裡的那一個他自己,這之間存在著性格的斷裂。
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還是一部好萊塢電影裡有著自己的起承轉合軌跡,人物有一個變化與成長的過程,在封閉的《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索羅已經完成了他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在影片結尾,他貌似成了一個堅定的站在正義一邊的義軍戰士,然而接上之前拍攝的《星戰》正傳之後,性格指數又降低到最低點,導致了索羅的形象,已經撐破了電影的框架,無法續接上正傳裡的人物基調了。
這一切導致了電影裡情節線雷同於《星球大戰》正傳裡的故事思路,正如《星球大戰8》同樣重演了盧克的成長經歷,可以說,《星球大戰》的續集及外傳,都同義反覆了《星球大戰》正傳裡的主體故事。
在《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我們看到,星際黑幫組織與義軍聯盟在帝國如日中天的大幕之下,競相爭奪重要的能源核芯素,這構成了電影的情節線——古今中外的英雄好漢、俠客大盜搶奪的東西,無非就是超能量、地圖、秘籍之類的寶貝。《復仇者聯盟3》裡的滅霸一直孜孜以求的寶石,也相當於一種超能量的東西。本片中的核芯素就是一種超級能量,喻示著能源是人類爭戰的根源,星球大戰也難逃此窠臼。這種超能量,最神奇的作用,就是當千年隼號難以提速時,用了一滴這種能量,立刻神奇地擁有了強大的推動力,讓飛船絕塵而去,只是不知道如此高能源,後來的星戰裡,怎麼沒有沒有看到它的神奇用場?
這一條新的情節線,又引出了紅色黎明這樣一個與帝國軍隊並行不悖的強大力量,頓時讓星際空間的衝突鋒面再次拓寬,這種力量的存在,方便了《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中索羅的成長錘鍊,形成了電影的情節推動力,但是,這一組力量,並沒有在之前拍攝的《星球大戰》正傳裡得到體現,這根本性的問題,同樣是當初拍正傳的時候,唯一的敵對勢力,就是帝國軍隊,現在電影為了在衍生出的外傳中,形成新的對壘鋒面,用於索羅形象的刻畫,又推出了新的強大的外星力量,這同樣面臨著撐破整個電影框架的致命矛盾,畢竟當初拍攝正傳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要安插那麼多伏筆。
陪同我看電影的美女觀察員對這個電影幾乎是嗤之以鼻。我的總體感覺還算可以,但她認為是胡編爛造,一點意思沒有。尤其是整個電影畫面陰暗,色彩暗淡,戴上眼鏡後,更是模糊一片,取下眼鏡後,發現2D畫面亮度還算可以。用通常的話講,中國人沒有星戰情結,現在眾口一詞說《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的特效乏味,故事莫名其妙,但是前三部的《星球大戰》正傳,在現在看來,其實視效簡直如同室內劇一樣,也非常的簡陋,對人物的刻畫同樣非常的淺薄,比如索羅與公主之間的情感發生,就是索羅霸王硬上弓,經過一次強吻之後,就讓公主欲拒還迎地接受了他。而在《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裡,他與女友的關係反而是溫情脈脈,這不能不說是索羅形象的一次破綻與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