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結束了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今天(12月24日),多家英媒報導稱,英國與歐盟的脫歐後貿易協議已達成。捕魚權一度是最後的爭議點,但雙方今天在此問題上也取得了共識。 在「大限」再過一星期就將到來之際,這份協議的達成避免了「硬脫歐」混亂局面的出現。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對於英國的未來而言,「脫歐」實際上只是開始……
2016年世界地緣政治上出現了兩隻黑天鵝,美國川普當選總統和英國公投脫歐。2021年兩隻黑天鵝都將飛離政治舞臺,而它們留下的破壞力是巨大的。
2016年6月24日「英國人民的意願」啟動了脫歐「神劇」。英國最後一共花了32個月,替換了3任首相,舉行了兩屆大選,通過了30多個國會法案,總算在2020年1月31日晚上11時正式退出歐盟。歐盟和英國約定的脫歐過渡期將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過渡期結束之後意味著英國歐盟貿易停止享受沒有關稅、沒有其他壁壘的特權。如果到時候歐盟和英國不能達成貿易協定,「無協議」(No Deal)脫歐,到時候英國將(引用一位歐盟資深外交官的話)「如同不帶降落傘地跳傘」。除了會出現貿易壁壘以及新增關稅,歐盟與英國之間的物資跨境流動將被嚴重阻礙;雙方已取得一致的警務和安全事務的合作也將泡湯;教育、法律、氣候變化等多方面合作將難以推進;受到最大打擊的愛爾蘭估計要啟動緊急狀態計劃。
最後幾個月的脫歐談判停滯不前,主要的分歧是在捕魚權以及公平競爭的環境(level playing field)上。在公平競爭環境上,歐盟欲讓英國承諾公平競爭,繼續認可歐盟的某些規則和標準,不用國家補貼來影響公平競爭,同時計劃在英國人有偏離脫歐協議行為時採取強硬反制措施。在這一項上兩方談判代表已經取得共識,最後的爭執是在漁業上。
在脫歐之後,英國想要不惜一切代價接管其主權領海的捕撈活動,這意味著,法國和其它歐盟國家的漁民將被從那裡逐出。歐盟同意接受1/4捕魚量的損失,而英國則要求歐盟減少60%捕魚量(最近幾日此要求被降低到1/3)。其實漁業在英國GDP佔比很少,在此次談判上只有政治上的象徵意義,因為這是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對他保守黨同仁的承諾,要保護「英國的海,英國的魚」。
是什麼促進最後一秒的Deal?
在和歐盟的談判中,詹森的政治算計其實很簡單:哪種結果能讓他在首相位置上坐的時間更長。
作為公投時脫歐派的寵兒,詹森一直是強硬的脫歐派形象。他對選民承諾將帶領英國「搞定脫歐」(Get brexit done),將重新從布魯塞爾收回其主權,保證英國脫歐不會「惹」到歐盟的規則,但同時又能「享受」歐洲內部市場的優勢。而目前,他空空的承諾無一實現。英國在新冠疫情控制方面也非常不樂觀。截至12月,英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過200萬例(包括他本人),新冠死亡人數已經超過6.7萬人。如果詹森在脫歐談判中稍有「軟弱」的表現,他將立即失去身後保守黨議員的支持,成為第三個被「脫歐下課」的首相。這也不難理解詹森在脫歐談判上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秀」。
詹森上周末宣布英國發現一種新冠病毒的新變種,其傳染性比此前已知的病毒高出70%,並將感染人數激增的原因歸咎於其實9月份就發現這種病毒變異。英國政府還宣布對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實行了新的第四級嚴控防疫措施,取消了原定在聖誕節期間放寬限制的計劃,造成了30萬人「逃離」倫敦。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打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的標題
此消息立即帶來全球幾十個國家對英國的封鎖,法國更是開始了48小時的關口關閉和貨物禁運。這項禁令直接導致近3000輛卡車被困在英格蘭南部,英國超市裡的一些新鮮食品如生菜和柑橘類水果出現短缺,超市開始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限購。這讓英國無協議脫歐的災難性景象直接提前到聖誕節之前。
英吉利海峽兩岸大規模的堵車。圖源:標準報,Stephen Lock/Imago
這樣,英國引以為傲的在歐洲最先正式開啟接種的新冠疫苗也不能及時從歐洲大陸運到英國。本來已經不堪重負的英國衛生系統NHS擔心其他醫療物資的流動也會有相當大的問題,請求政府暫緩脫歐。
經濟方面無論如何計算,2020年英國GDP都將萎縮10%以上,這意味著英國將迎來300年來最大的GDP年度跌幅,預計將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英國政府2020年頭8個月負債為2409億英鎊(3230億歐元)、2021年失業率可能升至9%左右,估計2021年馬上進入經濟衰退。有些專家表示,在脫歐困境、疫情失控、經濟衰退眾多問題的多面夾擊下,英國正處於完全分崩離析的邊緣。無協議脫歐將對英國經濟造成何種削弱?根據英格蘭銀行的數據預估,從長遠來看,這要比新冠引發的經濟衰退更為嚴重。英國已經無路可退了。
在巨大壓力下,英國談判代表在本周二開始做出了實質性的讓步,突破了談判僵局。多位歐盟高級外交官透露,協定可能在聖誕前夜達成。這份貿易協議估計會在英國國內遭到部分國會裡保守黨的抵制,但是在野黨工黨已經承諾支持脫歐協議,估計協議能夠順利通過。
此消息一出,外匯市場立刻反應,12月23日開始英鎊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漲。
圖源:REFINITIV/天空新聞臺
儘管如此,英國的政治秀還是要繼續高調演下去。英國媒體一邊謾罵在談判中歐盟對英國的「新殖民主義」,另一方面已經在準備宣布英國政府脫歐談判的勝利了。
脫歐才是開始
英國1973年就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47年之後的今日,英國脫歐之後真正能重新拿回的主權估計只有移民政策,而作為世界經濟體和產業鏈的一部分,英國在很多決策上都會「身不由己」。
歐盟總體上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英國對歐盟的出口額為2940億英鎊(佔英國總出口額的43%)。英國從歐盟的進口額為3740億英鎊(佔英國總進口額的52%)。儘管有脫歐貿易協定,但跨境貿易仍然要承受來自官僚主義和邊境管制的負擔。
服務尤其是金融服務佔2019年英國對歐盟出口的42%,這一部分並沒有包含在脫歐貿易協定中,將在脫歐後受到很大限制。人員流動的限制對服務業來說也是致命的。英國最引以為傲的支柱產業金融業也在脫歐過程中遭受衝擊,許多金融機構或將會遷離倫敦搬往歐盟地區,包括法蘭克福、巴黎、都柏林、阿姆斯特丹等等,倫敦金融城地位岌岌可危。
英國脫歐以後,與歐盟自由貿易區中人員、服務、貨物和資本的無限制流動無法形成競爭上的優勢。歐盟疫情之後的經濟重啟和經濟刺激計劃,英國也無法參與。
脫離歐盟貿易體系之後,英國還需自己出馬,和重要貿易夥伴重新開展貿易談判。目前為止英國只和日本(大約佔英國進出口比例的2%)達成了雙邊貿易協議。英國前段時間為了贏得和美國籤署貿易協定的機會,突然對中國大變臉,在華為和香港的問題上大做文章,造成倫敦和北京的緊張局勢加劇,中英經濟關係在脫歐之後應該也是下行的。而「傷害」了中國的英國仍然沒能和「美國至上」的川普政府籤下貿易協定。有愛爾蘭血統並一直反對英國脫歐的拜登上臺後,英國和美國談判的籌碼會越來越少。
2019年英國最大的進口市場,數據來源statista
2019年英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數據來源statista
大不列顛會變成小英格蘭嗎?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在1707年合併,1921年再加入北愛爾蘭,英國本土由這4個主要地區所組成。但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每一地區都擁有更多自治權,包括醫療在內。這些地區都在尋求在緊急時刻掌控最重要政策的能力,今年屢次在防疫策略與英國中央政府脫鉤。除了蘇格蘭、北愛爾蘭甚至威爾斯之外,英國的海外領地直布羅陀96%的居民也都是支持留在歐盟的。與西班牙爭議了幾百年的直布羅陀海峽主權問題也會被重新提及。
而由於英國脫歐造成的影響,蘇格蘭境內獨立呼聲高漲,甚至英國的在野黨工黨也加入了支持蘇格蘭獨立公投的陣營。而為了避免北愛爾蘭和歐盟成員國愛爾蘭出現「硬邊界」,北愛爾蘭將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內。北愛爾蘭要不要「脫英」,這會不會打破北愛爾蘭來之不易的和平,這些問題也將重新浮出水面。
英國的未來
有歷史上大英帝國的榮耀,英國作為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有二戰獲勝、經濟相對比較成功等「家底」,所以英國一直自我感覺很好,對歐盟一直疑心重重。再加上後來的金融危機、對移民潮的擔心、右翼勢力抬頭、英國保守黨內分裂等等壓力,英國自己搞了脫歐公投,從此走上不歸路。英國脫歐是全球化經濟潮流中最大的一次退步,英國政治和經濟方面對全世界的影響力都將遭到進一步的削弱。
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曾是19世紀晚期英國的外交政策,英國在脫歐之後是否會被「光榮孤立」起來?有一點是肯定的,英國政壇長期「怪罪」歐盟和移民為其諸多國內問題的「罪魁禍首」,脫歐之後歐盟不能繼續當英國的「替罪羊」了。
(歐洲時報德國版徵稿。作者:Rebecca。作者現就職於奧地利一家基金公司,是歐洲註冊金融分析師和可持續發展投資(ESG)註冊分析師。文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彭博,新華網,英國廣播公司,天空新聞臺,新浪財經,德國之聲,搜狐新聞,瑞士資訊,奧地利標準報, 德國時代周報,英國議會官方網站, Statista,多維新聞。若未特別說明,圖片來自網絡。)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導德國經典,成報導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