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說起蛇最怕什麼,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雄黃,其實蛇不怕雄黃。小時候我們看《白蛇傳》,有一個讓童年時代肝顫的一幕,許仙讓白蛇誤喝了雄黃酒,結果白蛇直接暈過去,來了一個大變身,許仙拉開床簾,當場嚇暈了過去。這個橋段印象深刻,蛇怕雄黃被深植入腦海之中。
科學實踐打臉經驗——蛇不怕雄黃,只是不喜歡味道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化學名稱二硫化二砷(As2S2)。在《本草綱目》中描述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緩解蛇蟲咬傷的作用。雄黃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對蟲有克製作用,但蛇並非蟲,因此蛇未必會怕雄黃。
有一個電視科普欄目叫《科學大求真》,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一邊籠子裡放上蛇喜歡吃的老鼠,另一邊放上被餓了一段時間的蛇,在它們之間鋪上雄黃粉,結果蛇完全不顧雄黃的封鎖,直接衝過雄黃「隔離帶」,撲向老鼠。該實驗挑選了三種不同的蛇,結果相同,可見蛇並不怕雄黃。
不過,在另一檔科普欄目《好奇實驗室》中,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得到了不一樣的結果。在一個四面圍牆的空間內,同樣是在中間地面上鋪上一條雄黃隔離帶。蛇始終背對著雄黃,研究人員不斷用工具控制蛇頭面向雄黃,蛇卻奮力抵抗,「一臉嫌棄」,可見蛇是有多麼討厭雄黃,就像是你不願意在氣味並不怎麼好聞的公共廁所久呆一樣。
小孩經常被大人追著吃飯,有人常說:」就是不餓,餓了石頭都能吃下去。」在另外一檔科普欄目中,有過一個極端的實驗,讓一條蛇餓上一陣子,然後把一條老鼠渾身塗上雄黃粉末,結果雄黃老鼠剛出現,蛇毫不猶豫就吃了下去,並未出現任何不良的症狀。真的是」只要錢到位,玻璃全乾碎「,蛇並非怕,只是誘惑力不夠而已。
在嗅覺上,蛇的鼻子並沒有舌頭來的靈敏,蛇經常吐信,實際上是利用蛇信收集空氣中的氣體顆粒,然後縮回口腔,伸入口腔上方一個叫做」雅各布森氏「的器官,這個器官直通大腦,大腦對氣味顆粒進分析,因此蛇的嗅覺非常強大。
圖:生吃芥末粉
基於此說明蛇討厭雄黃的氣味,這就像有人不喜歡吃香菜,有人不喜歡吃芹菜,有人不喜歡吃羊肉,有人聞到腥味就會作嘔。一些刺激性氣味經過蛇的強大嗅覺會被放大很多倍,結果就是」生吃芥末「的感覺。
蛇怕風油精、大蒜、菸頭水、驅蛇粉嗎?
關於蛇害怕的東西,網上可以查到有風油精、大蒜、菸頭水、驅蛇粉等等,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刺激性氣味。經過上文分析,我們首先可以確認,蛇討厭它們。風油精、大蒜、菸頭水,這三樣味道一個比一個衝,而驅蛇粉主要成分是雄黃。
當然光有理論可不行,實踐才能出真知,《好奇實驗室》對這四樣也都一一進行的測試,測試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作用效果最大的還是雄黃粉,比參雜其他物質的驅蛇粉更管用,而大蒜、風油精效果微弱,對於蛇來說,只有雄黃才是」芥末「。
為什麼蛇的嗅覺這麼強大?
蛇很有可能起源於洞穴棲息的蜥蜴,黑暗的洞穴中眼睛的作用並不大,因此蛇的眼睛看起來很明亮,但是它們的視力早已在洞居時就退化了。例如最像龍的洞螈,祖祖輩輩都在黑暗的洞穴中演化,最後乾脆連眼睛都不要了。
蛇為了感知黑暗環境演化出特殊的感官。蛇類中,蝮亞科、蟒科以及部分蚺科,可以通過唇窩(頰窩)中的一層膜來感知環境溫度,這層膜是一種特殊的陽離子通道,對熱源敏感,通過神經把環境中不用的熱源分布傳遞給大腦進行成像,也稱為紅外線感溫。
圖:即使一片漆黑蛇也能看清楚環境
另外一些蛇類就是上文所說的通過舌頭收集環境信息,進行辯向,辨物,蛇通過舌頭傳遞信息,因此舌頭叫信子。
總結
蛇有強大的嗅覺,對氣味有放大的作用,雄黃的味道對它們來說不友好,蛇會繞著雄黃走。雄黃有一定的驅蛇作用,但是蛇並不怕雄黃,只是單純的」不香「。風油精、大蒜、菸頭水、驅蛇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不過效果並不理想,想要驅蛇可以在周圍灑上一圈雄黃粉,但是如果遇到飢餓的蛇,雄黃粉圈內剛好有蛇的食物,那麼蛇依然會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