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聯賽第二階段第一輪兩回合角逐10月24日在大連和蘇州賽區分別戰罷,保級組與爭冠組的形勢更進一步明確。不得不說,除了京魯之戰兩回合比賽出現了一些風波之外,其他各場次都很正常,而且勝出的一方均沒有出現太多的異議。儘管第二階段比賽採用淘汰賽制曾引起過廣泛熱議,但不得不說,最終的比賽結果佐證了一點,即不管採用何種賽制,競技足球說到底還是要靠硬實力,硬實力不夠,任何「計謀」都無助於球隊取得最終的勝利。
①硬實力乃競技足球之本!
坦率地說,中超聯賽第二階段比賽採用淘汰賽制,曾引起過較大的爭議。即便是在第一輪兩個回合戰罷之後,天津泰達隊與河南建業隊這兩支在第一階段比賽中位居兩個賽區小組墊底的球隊分別戰勝了深圳佳兆業隊與武漢卓爾隊、順利實現提前保級之後,外界對賽制的非議更是達到了高潮。儘管我們可以對最終敲定的賽制提出各種改善意見,可是,一個必須要承認的事實是:在賽制最終敲定也就是遊戲規則擬定、各方都接受之後,規則之下,所有人都是均等的。在統一的規則之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規則、為我所用,並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應該有的起碼態度,不能在比賽結束之後、因為本方失利,就開始抱怨「規則不公」。
所以,在保級組方面,天津泰達、大連人、河南建業、廣州富力這四隊成功保級應該沒有太多的爭議。在兩個回合的比賽中,這四支球隊就是發揮得更為出色,分別戰勝了各自的對手。而且,在與之相關的兩回合8場比賽中均沒有出現什麼爭議,無論是裁判的執法抑或是其他,8場比賽都是比較順暢地結束了比賽。可以說,這四隊提前實現保級目標,靠的就是「硬實力」。至於說天津泰達隊在第一階段比賽中一場未勝,然後「贏一場保級」,屬於「不合理」、「不科學」現象,但完全符合規則。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應該看到:泰達隊在第一階段成績不佳的情況下,針對第二階段的賽制,採取了一系列的補救辦法,包括引進蘇亞雷斯、租借來蔣聖龍等,都在幫助球隊完成保級任務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同樣,另一支墊底的隊伍河南建業隊積極更換教練組、引進西班牙教練哈維爾等,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廣州富力隊在扎哈維、薩巴兩位重要外援離隊之後,也是積極想辦法,及時租借來了阿德裡安以及日夫科維奇,尤其是阿德裡安在第二回合比賽中一射一傳,確保了富力隊提前「上岸」。至於像大連人,也是在哈姆西克離開之後想辦法引進了賈尼松,再加上本土球員的傷愈復出,最終順利實現保級。
某種程度上,降級組這些提前保級的隊伍能夠實現各自的目標,恐怕還是得益於「經驗」,因為這幾支球隊相比而言近幾個賽季都一直是在為保級而戰,在如何保級方面,不管是俱樂部的管理者抑或是球隊、包括球員在內,經驗更為豐富一些,心態也更為平和一些,他們都知道在特殊賽制下該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保級經驗」,最終也如願以償。
相比之下,失利的一方不管是武漢卓爾、深圳佳兆業抑或是青島黃海、石家莊永昌,前者屬於去年聯賽的「黑馬」;深圳隊本身就是「升降機」,去年就應該降級,如果不是因為天津天海俱樂部的退出,也沒機會繼續徵戰中超聯賽;青島與石家莊都是今年聯賽的「升班馬」,整體實力上相對要弱一些。整體而言,這四支球隊在保級經驗方面就要欠缺一些,在「生死大戰」中,這方面的問題暴露得相對也就欠缺一些。所以,未能提前實現保級,某種意義上也屬於「正常現象」。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就是這裡所說的「保級經驗」,並非外界所傳說的「江湖之道」。以往中超聯賽中,或許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場外因素」的幹擾。但是,今年聯賽的特殊性、特殊賽制,使得以往的「老江湖」恐怕也未必能夠有用武之地。淘汰賽制下,保級組中的兩回合8場比賽均沒有出現裁判方面的爭議,說明各隊都是「乾乾淨淨」,與傳說中的所謂「江湖經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淘汰賽制下,這裡所說的「保級經驗」,恐怕更多的還是「心態」。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再拘泥於「賽制」已經毫無意義。
②淘汰賽結果更體現實力!
說保級組的比賽結果體現硬實力,爭冠組的情況更能夠說明這一點。今年的中超聯賽開始之前,外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廣州恆大隊依然是奪冠的最大熱門;上海上港隊、北京國安隊是最有力的挑戰者;江蘇蘇寧隊與山東魯能隊將是兩大「攪局者」,也是亞冠聯賽參賽資格的有力競爭者。在第二階段第一輪兩回合戰罷之後,最終進入四強是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江蘇蘇寧,這與賽季前外界的預測其實是完全吻合的。
當然,這其中除了廣州恆大隊較為順利、以兩回合較大比分淘汰河北華夏幸福隊之外,不管是北京國安、上海上港抑或是江蘇蘇寧,都顯得有些磕磕絆絆,這也很正常。像上港隊是唯一一個通過加時並互射點球而勝出的;國安與魯能兩回合比賽有一定的爭議;江蘇蘇寧隊也是在極為困難、特別是頭號球星特謝拉缺席末仗的情況下闖過了重慶當代隊這一關,後者畢竟取得六連勝、連續七場不敗也不是隨便「白給」的,特別是像第一階段的「六連勝」也是今年中超聯賽中的連勝紀錄,連恆大、國安以及上港等三強都未能做到。因此,爭冠組的最終結果,也可以說就是中超各隊「硬實力」的體現,而且相比而言,都是投入相對較大、成本相對較高的球隊最終進入了四強。這也算是比較合理的一個結果。
當然,在爭冠組中,如果說廣州恆大、上海上港、江蘇蘇寧最終戰勝各自的對手,並未引起太多的爭議,而且比賽本身無論是場內抑或場外都不存在什麼爭議的話,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京魯之戰兩回合比賽都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尤其是第二回合的比賽,在VAR介入的問題上。這或許也是今年中超聯賽中最令人遺憾、最讓魯能球迷耿耿於懷的一場比賽。
站在裁判的角度,從業務上來說,或許可以認為魯能隊進球之前的那一次拼搶存在著犯規的疑問,可是,如果從更高的角度、從大局的角度,可能就會採取完全不同的做法。要知道,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中超聯賽能夠重啟,本身就是各方特別是中國足協作為管理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俱樂部積極配合、賽區與裁判等各方共同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球迷們也開始重新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於是,更進一步珍惜與維護這種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讓中超聯賽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儘可能不引發爭議、特別是爭取不成為社會熱點,轉而成為「社會事件」,這就是當下中國足球之「大局」!放在這樣的「大格局」下,類似京魯之戰第二回合比賽中的爭議就完全可以避免,使得中超聯賽成為中國抗疫防疫大形勢下「增光添彩」之典範,這才是我們每一個足球人都應有的起碼共識!
在對裁判、球員等提出這樣的要求的同時,我們的球迷其實也應該在這種更高格局下採取更為理性與理智的行動,共同維護當下來之不易的中超聯賽如期而至的局面。唯如此,中國足球才有更好的未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③今年重現去年聯賽一幕?
在小結第二階段第一輪兩回合比賽結束後的中超聯賽整體情況時,仔細分析特別是對照2019賽季的正常聯賽情況,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就是今年中超聯賽雖然採用了特殊賽制,尤其是第二階段採用的淘汰賽制,但迄今為止的比賽結果,與去年正常採用主客場制雙循環賽制的中超聯賽,基本是吻合的。
譬如,去年中超聯賽的前四名是廣州恆大隊、北京國安隊、上海上港隊、江蘇蘇寧隊,而今年第二階段第一輪比賽結束之後進入四強的也是廣州恆大、北京國安、上海上港與江蘇蘇寧。在爭議中被淘汰的山東魯能隊,接下來就只能去爭取第五名,而在去年的聯賽中,山東魯能隊就只獲得了第五名。
再譬如,將參加保級組最後保級席位爭奪的四支球隊深圳佳兆業隊、武漢卓爾隊、青島黃海隊與石家莊永昌隊,青島黃海隊與石家莊永昌隊是去年中甲聯賽的冠、亞軍隊伍,都是升班馬;深圳佳兆業隊原本就應該是一支降級隊,如果不是因為運氣好、靠著天津天海隊的解散而得以「借屍還魂」,說不定今年依然還在中甲聯賽中掙扎,即便是花錢再多,在今年的中甲聯賽中也未必就肯定敢擔保自己一定可以完成衝超任務。
至於武漢卓爾隊,去年作為中超聯賽中的「黑馬」,表現可圈可點。但是,最近幾個賽季以來,「中超二年級現象」相當突出。譬如,2015年,石家莊永昌隊作為升班馬,在中超聯賽中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績,是公認的「黑馬」,但至2016賽季卻不幸降級。2016賽季,延邊富德隊作為升班馬,在中超聯賽中也是大放異彩,取得了第9名的不錯戰績,也是公認的「黑馬」,可到了2017賽季就不幸早早降級。貴州恆豐隊在2016年以中甲聯賽亞軍的身份殺入了中超,在2017賽季取得了中超聯賽的第8名,也是扮演了「黑馬」角色,但在2018賽季早早就降級了。如今,同樣的命運正考驗著武漢卓爾隊。該隊在2018賽季以中甲聯賽冠軍的身份升入中超之後,去年聯賽中獲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但今年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和先前幾支隊伍存在著類似的情景,即俱樂部與球隊的「定位」問題。在今年第一階段聯賽中,還在爭取進入到爭冠組,且最終獲得了蘇州賽區的第五名,但如今卻輸給了河南建業隊,不得不繼續為保級而戰。如果依然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則「二年級生現象」很有可能在武漢卓爾隊身上再現。
除了爭冠四強以及保級四隊之外,其他爭奪第五到八名、第九到第十二名的隊伍,過去幾個賽季中其實都屬於不上不下的中遊球隊,基本每年為保級而戰,或者是通過足協杯賽去爭奪一個亞冠聯賽參賽席位。所以,賽制問題恐怕不應該再成為外界爭議的焦點問題,根本來說,不管何種賽制,「硬實力」才是根本。
中超16強在休戰一輪之後,將從26日開始展開下一輪的角逐。相比而言,爭冠組四強之爭與保級組最後四名之爭將是焦點,這其中,降級席位的爭奪恐怕更是焦點中的焦點。希望在隨後的比賽中,能夠少一些爭議、多一些類似「上海德比戰」那樣的高水平、高質量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