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廠!明年將有3nm晶片,華為卻很無奈

2020-12-22 嘰歪數碼

近日,數據調研機構發布了最新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企業排名,其中臺積電以超過53.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三星雖然位列第二卻只有17.4%的份額,格芯第三,聯電第四,中芯國際第五!其中,國產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市場份額僅4.5%,與臺積電市場份額53.9%,對比之下差距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臺積電總經理羅鎮球對外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表示明年就可以在市面上看到3nm的產品,並且還稱臺積電計劃在2022年實現3nm產品的大規模量產!也就是說在明年開始可能就會有3nm的晶片出來,跟今年下半年最新的5nm晶片對比,又是一個新的臺階,畢竟現在整體最新的工藝還只是7nm晶片。

不僅如此,臺積電還表示如今公司7nm工藝有超過140個產品在生產,並會持續投入7nm+和6nm工藝的晶片加工,截止目前臺積電已經為全世界提供超過10億顆晶片。看得出來,作為世界第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在行業中的技術以及市場份額都是領先對手!

但對於華為來說卻是一種無奈!今年的9月15日之後,臺積電不會再向華為供應晶片,而餘承東也表示華為Mate40系列,很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絕版,華為不會有晶片了。就連聯發科等廠商如果想要向華為提供晶片,可能也會面臨諸多困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表示,現如今國內高端晶片技術還不夠成熟,中低端晶片表現不錯。這也就說明了現在的華為如果失去了臺積電的代工支持,未來的晶片很難去跟市場競爭。

我們還是希望國產晶片廠商們能夠加快技術研發,加大創新力度,早日實現國產晶片的自給自足,只有這樣才能夠縮小與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讓華為等國產手機品牌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只差EUV光刻機?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自從臺積電無法向華為供貨之後,國內大陸的中芯國際就被很多國人視為了華為最大的希望,因為中芯同樣是一家出色的晶片代工廠。雖然就整體實力而言,中芯國際離臺積電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難能可貴的是,中芯一直在向前進步。
  • 臺積電研發3nm工藝遇阻
    目前晶圓代工廠的兩大頭部企業臺積電和三星的3nm製程工藝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戰,因此,最終3nm晶片的量產可能會相應的推遲。 此前,臺積電、三星均攻克了5nm晶片,正在向3nm晶片進軍。臺積電還曾發布公告稱,3nm晶片產線已經在逐步建設,預計2021年上半年試產,2022年進行規模化量產。
  • 代工廠產能緊張 晶片短缺何時能緩解?
    新一輪的晶片短缺已經影響到汽車、手機、消費電子等終端行業。由於晶片代工企業的產能很難快速擴張,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的晶片短缺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緩解。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 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巨頭名不虛傳,iPhone12功不可沒
    在晶圓代工領域,臺積電的名聲可謂是相當響亮,無論是研發技術,還是生產規模,都大幅度領先競爭對手。根據資邦諮詢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晶圓廠市場數據顯示,臺積電在第二季度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市場51.5%的份額,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
  • 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大名鼎鼎如倪光南院士,時至今日依然在為中國芯崛起而奔走,還有像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等等。但真要說起來,從對整個中國芯的貢獻來看,我認為張汝京博士,或許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為何說他才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呢?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
  • 消息稱蘋果已預訂臺積電3nm產能 主要用於生產M和A系列晶片
    外媒報導稱,在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全力推進3nm製程部署時,蘋果公司是第一家與臺積電籤訂合同使用其3nm製程生產晶片的廠商。有報導稱,該公司將使用臺積電的3nm製程技術生產用於Mac和iPad的M系列晶片以及用於iPhone的A系列晶片。另外,此前還有傳言稱,臺積電的3nm工藝將準備在2022年製造A16晶片。據悉,臺積電計劃明年完成3nm的認證和試產。消息人士稱,目前,試產正在順利進行。
  • 華為明白!比亞迪才是自己最大的底牌,是全國產晶片代工廠!
    華為明白!比亞迪才是自己最大的底牌,才是最需要的國產晶片代工廠。大家都知道比亞迪是電動汽車領域的華為,但並不知道比亞迪除了電動汽車技術和電池技術之外還擁有。該技術已一項絕活,那就是IGBT晶片技術。比亞迪不僅是手機代工的巨頭,而且還很早就進入了晶片製造領域。面對美國晶片禁令,臺積電,三星和中芯國際陸續發布聲明,迴避三舍。但是比亞迪在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協助華為晶片製造。現在,比亞迪已經獲得了麒麟晶片的技術文檔,並與華為HiSilicon共同開發製造了麒麟晶片。相信突破只是時間問題。我不得不說,王傳福為中國公司樹立了榜樣。
  • 除了臺積電、三星等晶片代工廠,國內晶片代工主要是哪幾家?
    除了臺積電、三星等晶片代工廠,國內晶片代工主要是哪幾家?如果製程比28nm大的多,選擇就多的是了,國內的,有華宏,上華,和艦,還有華力微之前有說過28nm量產成功。臺灣vis,臺灣新塘,再說這幾年新建了二十幾個晶圓廠,過五六年,選擇會更多一些。
  • 晶片行業福音!長春光機所研發成功,國內首臺全自動晶圓探針臺
    晶片行業飛速發展,儘管國內的技術比起國際頂尖水平還有不足,但是依舊在不斷的進行技術追趕,尤其是在晶片製造領域。就在前段時間,中科院傳來了好消息,長春光機所正式對外宣布研發成功國內首臺商用12英寸的全自動晶圓探針臺。
  • 是什麼讓尾國對華為晶片需求的壓制有恃無恐?
    一般來說,要完成這四個步驟,都是不同的細分領域,由不同的公司來協同完成,但是世界有非常牛叉的公司,既能自己做設計,又能自己製造,比如:美國的因特爾,德州儀器和韓國的三星。除開這幾個自己能設計和製造的公司,我們說說其他的。先說設計領域,負責設計晶片的公司,排在世界前列的,有高通,聯發科,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所以,設計這一塊,華為是處於世界頂級的行列裡面。
  • 網友嘲諷一語成緘,華為晶片靠自研,臺積電3nm或首發蘋果A16
    也就是因此,臺積電所研發的5nm、3nm工藝,甚至是以後的1-2nm工藝都無關華為了。在今年9月15日禁令生效之後,臺積電就被要求停止對華為供貨晶片。華為今年的新品華為Mate 40系列機型的晶片都是由臺積電的5nm工藝生產的,被「斷芯」之後,華為就只能使用臺積電在禁令生效之前提供的5nm晶片儲存,但是這也有用盡的那一天。
  • 連續17年全球第一,這家中國晶片巨頭,造出10億顆7nm晶片
    直到現在,主流的5G產品大多採用7nm晶片,例如華為的麒麟990 5G、天璣1000+、驍龍865等,臺積電的7nm工藝,已經成為5G產品的重要支撐力量。而領先的工藝,也讓臺積電連續17年,穩坐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所佔市場份額超50%,與第二名三星拉開很大距離。
  • 臺積電擬2021年開始風險生產3nm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晶片製造合作夥伴臺積電錶示,將在2021年開始風險生產3nm晶片,然後將在2022年下半年進行量產。  此前,臺積電聲稱,與最近的5nm製程相比,其3nm製程將使晶片性能提高10%-15%。此外,也有人說,3nm晶片將降低20%到25%的能耗。
  • 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8月25日臺積電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張凱文說:「臺積電已經在臺南科學園運營了5nm EUV量產晶圓廠,3nm量產工廠也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但這次透露的2nm量產晶圓將從臺南返回新竹,其總部將位於新竹。
  • 蘋果或將採用外掛5G晶片 臺積電:新冠病毒難阻5G晶片熱潮
    2月17日訊,著名晶片代工廠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相關發言人稱,目前5G手機需求非常強勁,新冠病毒並沒有導致5G晶片相關的訂單數量。與此同時,臺積電宣布將會向晶片製造業務繼續加大投入,預計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 中科院強勢官宣,國產石墨烯晶圓問世,但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
    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晶片製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華為事件警醒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獨立自主成為了當下國產晶片的「主旋律」,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中科院也傳來了好消息。根據國內媒體爆料:中科院位於上海的微系統團隊,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材料。石墨烯晶圓也在短期時間,內成為了很多網友關注的焦點,在晶片製造領域「彎道超車」似乎已經是唾手可得。但石墨烯晶圓的問世,卻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的市場地位。
  • 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目前市面上晶片所採用的都是矽基材料,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試圖尋找可替代的材料,而其中石墨烯晶片的呼聲是最高的,目前在該領域我們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科院此前也已經展現了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國產晶片有戲了?眾所周知,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是光刻機,雖然我們在很多製造工藝上都已經取得了突破,但短期之內想要繞過光刻機實現尖端的晶片製造,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不過有了尖端技術的突破,國產晶片的未來也可期了。
  • 200mm晶圓投資不足是晶片普遍缺貨的主要原因?
    這涉及到很多相關因素,例如COVID-19、經濟環境、良率問題等,但對於導致如此普遍的晶片缺貨問題有一個新的爭論:對200mm晶圓的投資不足。如今,最先進的晶片在300mm晶圓上製造。過去的幾十年,製造商一直在提升標準晶圓的尺寸,從100mm到150mm再到200mm和300mm。
  • 華為向三星尋求晶片代工,三星:讓出歐洲手機市場份額
    受美國「禁令」的影響,臺積電有可能從九月份開始,就無法為華為進行晶片的代工生產。雖然華為庫存的晶片夠用到明年4月,Mate 40也能如期推出,但晶片總有用完的那一天,華為該怎麼辦呢?有消息稱,華為正尋求與三星的代工廠合作,前提是華為把部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讓給三星。
  • 2021年5/3nm晶片之戰
    OMGednc此前有消息指出,在經歷兩代7nm節點產品(驍龍855和865)由臺積電(TSMC)生產後,2021年高通計劃將其首款搭載5nm工藝的驍龍888將轉交三星生產。與此同時,蘋果的iPhone 12系列和iPad Air 2020中的A14 Bionic,以及華為Mate 40系列中所採用的麒麟9000晶片組,則採用TSMC最新的5nm工藝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