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NBA曾經流行過一句話: 德州有三大錯覺: 小牛很弱,火箭很強,馬刺很老。
而到了今年,這句話改成了: 猛龍很弱,凱爾特人很強。
上賽季猛龍奪冠後,關於猛龍和小卡誰抱了誰的大腿的爭論還沒有結果,小卡新東家快船和老東家猛龍就已經各自高歌猛進,挺進今年季後賽的第二輪了。
沒有小卡,儘管猛龍今年還是拿到了東部第二,但大家覺得這是因為東部很弱。以前德羅贊還沒平換小卡時,猛龍年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只要一進季後賽,北境之王碰上皮爾斯的奇才就又輸嘴仗又輸比賽,氣得打碎牙往肚子裡咽; 碰上詹姆斯的騎士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剃光頭。
季後賽才是檢驗強隊和偽強隊的舞臺。大多數球迷相信,失去小卡後,沒有巨星壓陣的猛龍就是一個偽強隊。
儘管猛龍第一輪橫掃了籃網,但是籃網的KD又傷了(我為什麼要說「又」?),歐文、小喬丹也高掛免戰牌,首發陣容身價合計只有不到2000萬美元,簡直是「全隊CBA」。猛龍輕鬆戰勝這樣一支籃網,並不能說明他們實力有多強。
進入第二輪猛龍的對手是同樣橫掃了對手的綠衫軍凱爾特人隊。雖說同樣是橫掃,但猛龍橫掃的是沒有杜蘭特、歐文、小喬丹的籃網,凱爾特人橫掃的則是有恩比德、霍福德、哈裡斯的76人。對手不一樣,含金量也不一樣。
普遍認為: 凱爾特人今年很強,可能是東部冠軍的有力爭奪者。這個預測非常合理: 凱爾特人青年軍陣容各個位置都是能攻善守的悍將,沒有明顯的短板。往年他們還會因為缺少打關鍵球的巨星而無法更進一步,但在引進沃克,塔圖姆也成熟起來後,得分手也有了,關鍵時刻得分也不愁了。如果和雄鹿打,最少也是46開。甚至在某些位置,凱爾特人還是佔優的。
所以猛龍和凱爾特人開打前,大家一致看好綠衫軍,期待他們給偽強隊猛龍一點顏色看看。
不出意外,第一場凱爾特人112:98大勝,看好猛龍的網友不停被「鞭屍」:
「看!猛龍是不是偽強隊!」
「萌龍就會虐菜。」
「什麼冠軍,去年打的是三個主力傷了的勇士,就是命好。」
「沒有小卡,猛龍就是個弱雞。」
「準備橫掃。」
「4-0,最多4-1。」
猛龍真的這麼弱嗎?某種意義上他跟凱爾特人也挺像的,沒有巨星,全民皆兵。但是猛龍現在最強的是西亞卡姆、洛瑞和範弗裡特,跟凱爾特人的杰倫布朗、斯瑪特這些人差不多,多少有點星味不足,和塔圖姆、沃克、海沃德比還是有點差距。所以綠衫軍能贏猛龍不意外,意外的只是贏得太多了。——猛龍不至於這麼弱。
果然,第二場猛龍就差點讓人大跌眼鏡,他們和綠軍一路纏鬥,領先8分進入第四節,可惜最後還是因為關鍵時刻啞火被凱爾特人逆轉,遺憾失利。但這場直到最後猛龍都有機會贏,99:102,最後也僅僅輸了3分而已。
凱爾特人的支持者或者說猛龍的反方球迷鬆了一口氣,然後繼續總結比賽:
「是不是,關鍵球不行,想念小卡了吧。」
「真正的強隊跟弱隊的區別就是強隊面對這種被追分局面可以穩穩贏下來。」
似乎大家對猛龍的評價還是沒變——弱雞——凱爾特人大意了而已。猛龍之所以眼看能贏最後還是輸了,說到底就是實力不足以支撐運氣。
但是第三場,猛龍贏了。最後幾秒雙方戰成101:101平,先是凱爾特人打進籃底準絕殺,只留給猛龍0.5秒; 然後猛龍投進0.5秒的三分,反絕殺。
猛龍這場勝利非常驚險,也非常幸運,本來是0-3落後的,現在變成1-2了,還有機會。
但是從輸28分到輸3分,再到贏1分,猛龍已經漸漸適應凱爾特人了,第二第三場他們都有機會贏。雙方的實力似乎很接近?
所以,看起來,凱爾特人沒那麼強,猛龍也沒那麼弱,對吧?
而且別忘了,猛龍還有衛冕冠軍加成——「永遠不要低估一顆總冠軍的心」——這批球員已經得到了升華,擁有了冠軍的氣質和自信。
(本文由頭條號: 粉皮at王 原創發布,歡迎關注,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