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很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電動車。在農村,由於公共運輸欠缺,小汽車也沒有城裡那麼普及,農民出行更加依賴電動車。
農村的電動車並不單單指兩輪電動車,還包括電三輪、老年代步車等,都被人統稱為電動車。很多農村人家裡往往都有不止一輛,像老人外出、接送孩子,騎老年代步車;平時進城走親戚、辦事,騎兩輪電動車;需要拉貨、下地收莊稼,則騎電三輪。
電動車如此普及,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長期以來,電動車行業都如「脫韁野馬」一樣,缺乏管理和規範。在以往,電動車整個行業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標準,廠家想把電動車做成啥樣的都行。因此,也就出現了時速最高能跑七八十公裡的電動車,有電池特別大的,有像摩託車、小汽車一樣的。整個行業非常混亂,一些電動車的質量堪憂,經常導致事故多發。
為了規範電動車行業,2019年國家出臺了《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這被稱為電動車「新國標」。其對電動自行車做了如下規定:①最高時速不得高於25公裡;②必須帶腳踏板,有騎行功能;③電池電壓不得高於48V;④帶全部配件,整車重量最高55公斤。只有符合這些規定的電動車,才可以上綠牌,可以買保險,且被視為非機動車,可以上路行駛,走在非機動車車道。
電動車「新國標」已經實施一年多了,但直到目前,一些地方的道路上行駛的電動車,仍然存在種種問題。現在時間臨近年底,為了加強電動車管理,增強安全文明出行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近日來,全國已有多地陸續開展新一輪的電動車專項整治。
例如,2020 年 11 月 20 日起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雲南大理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摩託車、電動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自即日起至2021年2月底,安徽黃山市歙縣在全縣範圍集中開展規範電動車銷售、整治電動車交通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山東臨沂、湖南益陽、浙江普陀、新疆和靜縣、內蒙庫倫旗、安徽蕪湖等多地也已開始了相應的電動車整治。
筆者發現,此次各地新一輪的電動車專項整治,面對的是各類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等常見的車輛,主要整治以下4種常見行為,有車的要多注意了。
1、不上牌
電動車上牌,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很多地方從去年新國標出臺後,就要求所有電動車必須上牌。像符合新國標要求的,可以上綠牌,有效期很長。很多地方都是免費上牌,然後上牌同時會有一個車輛丟失險,只需要花幾十塊、100來塊錢買這一個保險。已經買到手的超標電動車,也可以上牌,不過上的是黃牌,有效期一般有3年,超過了就不能再上牌了。
不管是黃牌、綠牌,電動車都要上牌,然後才能上路行駛。如果到現在還沒有上牌,一般都是不允許上路的。
2、私自改裝
有小汽車的人都知道,小汽車是禁止私自改裝的,遇到年檢時,都要拆掉改裝,恢復原樣。電動車其實也是一樣,有的人在電動車上加裝雨蓬、擋風蓬,包括改裝大燈、改裝成拉貨車,都是不允許的。
3、闖紅燈、亂穿馬路等道路違規
電動車事故多發,除了車輛自身的問題,騎車人缺乏道路安全意識也是重要原因。像很多騎電動車的朋友,在道路上隨意穿行、闖紅燈、走高架橋、隨意掉頭、一車載多人等等。這些現象都屬於違規,也是各地此次整治的對象。
4、違規生產、銷售超標車
有人說了,車輛超標,為啥管騎車的,不管廠家和銷售的商戶?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自從新國標出臺後,各地都已經嚴禁生產、銷售違規車輛了。但是,由於利益驅使,現在還有人在偷偷生產、銷售超標車,對於這樣的行為,各地都會進行整治,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因此,此次各地整治電動車,不僅涉及車主,還涉及生產廠家、銷售商戶,希望你不會受到影響。